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079563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三期末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013 年 1 月 3 日班级: 姓名: 得分: 1、陶渊明的饮酒诗中, “ , 。 ”两句自问自答,富于哲理,表明诗人从思想上远离官场,一语破的,阐明心境第一重要。2、陶渊明的饮酒诗中, “ , 。 ”两句最能见出诗人高尚情致。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不可同日而语。此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 “ , 。 ”两句具体写南山景象,表达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乐趣,隐含辞官归隐的联想。4、李白的行路难诗中“ , 。 ”的两句,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

2、的艰难。5、李白的行路难诗中“ , 。 ”这两句诗人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激起诗人对未来的希望。6、李白的行路难诗中“ , 。 ”两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7、曹操的观沧海诗中集中描写诗人登高望海所见的初秋自然景色的诗句“ , 。 , 。, 。 ”8、曹操的观沧海诗中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的四句是:“ , 。 , 。整首诗的精神就集中在这里,使我们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9、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 “ , 。 ”写诗人探索前行的感受,此两句是写景名句,更是蕴含人生哲理的警句。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

3、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210、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 , , ?”蝉联而下的诗句,表现出阔大的境界和愉快的情感,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的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表现了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1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 ! ,!”几句,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诗人的博大胸襟和高尚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12、杜甫的望岳一诗中“ , 。 ”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 。 ”写凝望泰山之景。“ , 。 ”取用典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既写出了泰山的巍然高耸,也表

4、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 。 ”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 “ , 。 ”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 , 。 ”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也体现出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 , 。 , 。 ”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14、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 , 。 ”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 , 。 ”诗 人 刘 禹 锡 化 用 典 故 , 表 达 回 归 后 人

5、事 全 非 , 恍 如 隔 世 的 感 受 。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 , 。 ”以 生 动 的 艺 术 形 象 , 表 现 出 积 极 进 取 的 人 生 态 度 , 揭 示 了 新 陈 代 谢 的 自 然 规 律 。1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 , 。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一败涂地,凄惨不堪的国家和个人的命运。15、 过零丁洋 “ , 。 ”两句利用两个3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一联绝对。16、 过零丁洋 “ , 。 ”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关,成为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17、王勃的送杜

6、少府之任蜀川 “ , 。 ”两句,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1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 。 ”两句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流传很广,但之前也有一些诗句的构思与之大体相似,例如:“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19、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一首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 ”,开头一句先交代所写景象的地域、季节,概括总的感受。 “ ”,一句借南飞的大雁表达离乡戍边的愁绪。“ 。 , 。 ”描写了西北边境悲凉奇异的秋景,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

7、重。 “ 。 ”表明词人身在荒僻的边境孤城,借酒消愁,乡思浓重。 “ 。 ”揭示了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 ”独立写景,景中见出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 “ , 。 ”最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思考,爱国的情怀,思想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20、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 , ,。 ”以名词性短语联排的独特方法写景,让读者在连贯的几个画面中意会“秋思”的主题:毫无生气、恬静明丽、苍凉悲怆。整个画面令人沮丧。“ , 。 ”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21、刘禹锡的陋室铭 “ , 。 ,。 , 。 ”几句以山水

8、作类比,4引出陋室,衬托陋室,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主旨。 “ , 。 ”是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清幽,烘托陋室不陋。“ , 。 ”也是一联工整的对句,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衬托陋室不陋。“ , 。 ”从正面写实看,表现室主人从容淡静; “ , 。 ”从反面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这四句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 。 ”再次运用类比手法,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 ”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2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看见竹林,听

9、到水声, “ 。 ”便“伐竹取道” ,见到小石潭,描写石潭的概貌, “ 。 ”接着描写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然后又从树木的长势周围的环境从旁描绘“石” , “ , , 。 ”树木的种种姿态,正说明它是长在石上的。接着写潭中之景,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先写鱼的数量和游的姿态, “ , 。 ”写静态:“ , , ;”写动态:“ , ,”最后用拟人手法,“ 。”妙趣横生。动静结合,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突出水的清澈透明。然后写远望之景,溪流水源:“ , ,”运用形象的比喻,一动一静,各具特色。写两岸形状“ ,”也用比喻,突出石潭石岸。最后写潭上气氛:“ , ,”借景抒情:“ , 。”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