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85562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现状与对策刘刘 尧尧(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所 浙江金华 321004)县级社区学院主要是指面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农村人口全面发展问题,由县级政府主办,县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教育统筹整合,农科教等部门共同参与,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和满足学习者多方面学习需求的农村高等教育机构。县级社区学院一般设立于县市内,由县市教育行政机构认可并接受其督导,以推进县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和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它具备立足于县市、面向大众、花费较低、形式灵活、内容实用、交

2、通便利等一些基本特点。县级社区学院是建在农村、为了农村,以开展农村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农村高等教育机构。一、我国县级社区学院的发展背景一、我国县级社区学院的发展背景我国县级社区学院的起源是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在 1994 年访问美国期间,专程访问了芝加哥市郊杜培郡社区学院,回国后即向北京市有关领导作出“试办社区学院”的指示。原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在 1998年 5 月召开的新时期成人培训暨再就业培训研讨会上,对北京市、上海市、河南许昌市进行社区学院试点工作予以很高的评价。在 2001 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当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又强调指出:今后高等教育要大力发展地区性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

3、使高等教育的区域性更加合理,培养当地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1我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的政策背景。1999 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整合农村各种教育

4、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上这些都为县级社区学院的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坚实的政策保障。2我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的实践背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由成人高校和专科院校与地方结合办起的社区学院。这些社区学院都是以美国社区学院为模板而建立的。第二个阶段,是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之后,在教育部发动的社区教育实验中,主要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宗旨,把教育深入到街道、社区、乡村。在此前提下,全国各地一些街道、乡镇或居委会建立的“社区学院”,这些多数不是真正高等教育意义的社区学院。第三个阶段,是利用电

5、大的独特的系统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县级电大挂牌成立县级社区学院,或者是以县级成人学校、职业学校为基础组建县级社区学院,为当地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浙江省的县级社区学院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二、浙江省发展县级社区学院的政策依据和实践探索二、浙江省发展县级社区学院的政策依据和实践探索2006 年 9 月 29 日,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纲要提出了教育强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并对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内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具体要求。1政策依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在“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方面,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学

6、校、函授教育、网络教育、乡镇成人学校等作用,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逐步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一批社区学院和农村成人文化学校,城乡社区教育普及面分别达到 90%和 60%以上。”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 2010 年,对一些有足够财力支撑能力的教育强县(市),可整合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远程教育资源,举办 1 所为地方服务的社区学院(不列入全国高校序列、不纳入公办高职高专建制)。2008 年全省有教育强县(市、区)78个,人口覆盖率达 90%,这些都为县级社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7、础。2实践探索。浙江电大作为一个省、市、县三级系统办学、实行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机构,有其独特的系统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大有作为。2006 年,浙江电大印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关于电大办学向乡镇延伸的意见(试行),就电大进一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向乡镇延伸办学提出意见。浙江省电大设立乡镇工作站,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带到了乡村和城镇,送到了村民家里,实现了他们“足不出户受教育,干着农活读大学”的愿望。2008 年,浙江省电大系统有 10 所市级电大,59 所县级电大遍布全省各地,并且下属的杭州、台州、金华、嘉兴、衢州、丽水、温州、湖州等 8 个地市电大,3

8、0 余个县级电大也已经挂牌成立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为当地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平台。3主要类型与现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其类型有两种:一是以地市电大为依托建立社区大学,向下覆盖县(市、区)级的社区学院,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学校和居委会、村级教学班,以点带面,形成地市社区教育的综合立体网。到 2008 年,杭州、台州、金华、嘉兴、衢州、丽水、温州、湖州已经建立社区大学,绍兴已经有政协提案提出,政府近期也将依据以上方式建立社区大学(学院);二是在成人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学院,宁波市以及下辖区县(市、区)基本是如此建立社区学院的。经过网上搜索和调查统计,截止

9、2009 年 3 月,浙江省 90 个县(市、区)中有55 个成立了社区学院,占 61%;筹建的 6 所,占 7%;待建的 29 所,占 33%。2008 年,浙江省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的有 27 个;浙江省教育强县(市、区)有 78 个,人口覆盖率达 90%。2009 年浙江省 78 个教育强县(市、区)中,不完全统计,已经有 81%的教育强县(市、区)建立(或筹建)社区学院,还有19%的教育强县(市、区)尚待建立社区学院。三、浙江省发展县级社区学院的指导思想与功能定位三、浙江省发展县级社区学院的指导思想与功能定位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学习型

10、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发展目标,以提高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平为基本任务。县级社区学院多数依托县级电大(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整合县(市)各类教育资源,本着“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原则,为社区提供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各类教育服务,为社区培养大批实用性和专业性的人才服务,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目前,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第一,协助、沟通的管理功能。县级社区学院协助县(市)社区教育专门领导班子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阶段性的工作计划;为县(市)社区教育专门领导班子提供决策依据,为街道(镇乡)、居民区(村)社区教育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指

11、导工作;负责全县(市)社区教育的整体管理;培训各级社区教育干部;开展社区教育科学研究。第二,教育教学功能。县级社区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主要包括:准学士和本科预备教育,即转学教育;职业和技术教育;普通教育;社区服务;成人和终身教育。第三,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功能。县级社区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网络优势,与企业结合,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科技开发研究,为社区经济发展作贡献。第四,社区文化建设功能。县级社区学院通过构筑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镇乡)、居民区(村)的社区教育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体系,大力开展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四、浙江省县级

12、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四、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建立有 3 种模式:一是独立建校,如杭州市旧城区的社区学院多数属于此种模式;二是依托已有的成人教育机构并整合有关教育资源建设社区学院,如宁波市的多数县(市)的社区学院就是这种模式。三是依托县级电大并整合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建设社区学院,如台州、金华、嘉兴、丽水、湖州、衢州、温州和杭州市萧山区、富阳市、建德等社区学院就是这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是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建立的主流模式。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普遍采用的管理体制是:县(市)建立社区学院、街道(镇乡)建立社区教育学校、居民区(村)建立社区市民学校或村民学校。

13、通过三级社区教育网路系统的有效运作,开展县(市)社区教育工作。最为典型的是萧山社区学院,它努力扎根于萧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沃土,顺应萧山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轨迹,着力在构建社区教育的立体化网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建成了“纵横两条线,天地人三张网”的立体化网络系统。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因不同学校而有所不同,正在调整和形成之中。比较完善的是萧山社区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该学院设立三个职能部门,分别是社区教育部、继续教育部和社区培训部。社区教育部主要负责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规划、推广和研究,并负责指导镇街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市民学校的业务指导;继续教育部主要负责除原电大系列的学历教

14、育外的学历教育,具体是协调各成校的学历教育,负责与普通高校的合作;社区培训部,除承担电大的原有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开拓新的培训领域,与区劳动保障局、人事局、民政局、农业局等单位进行联合,负责全区政策性培训的计划制订、任务分解、工作落实等,同时,也组织一些较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五、浙江省发展县级社区学院的保障机制五、浙江省发展县级社区学院的保障机制浙江省办好县级社区学院,建设学习型社区,既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此,在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方面做了如下探索。1加强政府的统筹职能。从浙江省各地的实践看,“政府主办、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

15、已经成为浙江省县(市)社区教育最佳的管理模式。县(市)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领导全市的社区教育工作。县(市)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任主任,组织、宣传、人事、教育、财政、民政、劳动、公安、科委、工、青、妇等部门领导及骨干企业集团代表任委员。在教育局或社区学院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面规划,指导和实施社区教育计划。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县(市)社区学院及各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居民区(村)社区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形成县(市)、街道(乡镇)、居民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2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社区教育(县级社区学院)健康发展的依托。根据浙江省政府规

16、定,每个乡镇要配备一名成人教育干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按每万人 2 名配置。全省各地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全省各县(市)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求,富有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浙江省社区教育(县级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一般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杭州市社区教育的实践证明,专职师资队伍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骨干力量,兼职师资队伍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主体力量,志愿者队伍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力量。3落实社区教育办学经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社区教育,既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因此,浙江省普遍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来解决社区教育办学经费问题。浙江省 2003 年规定社区教育经费至少应按照每年不低于人均 1 元钱的标准划拨,经费列入县(市)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各自职责和所承担任务,落实相应的经费。社区教育经费主要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