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78458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陈陈洪洪绶绶人人物物画画艺艺术术风风格格分分析析摘要摘要 陈洪绶最擅长、成就最高的乃是人物画。他的人物画造型夸张,奇骇怪状,具有夸 张变形的特点,他的人物画是为了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追求一种有特殊表现力的风 格样式。他的人物画是明代人物画创作的一大突破,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对其艺术风 格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关键词关键词 陈洪绶 人物画 夸张变形 KeywordKeyword: Chen hong Shou Figure drawing Exaggeration warp SummarySummary: Chen hong Shou is most good at , achievem

2、ent highest is figure drawing. His figure drawing modelling exaggeration is odd to be astonished to blame form,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with deformed exaggeration, his figure drawing is to show the strong subjective feelings of self, pursue a kind of style pattern that has special expression force.

3、His figure drawing is a big breakthrough of the figure drawing crea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 and produces great influence for later generation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nalyse research for its artistic style .前 言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史,人物画是起源、发展、成熟最早的画种。早在汉唐时,人物画就已经达到了成熟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一大批人物画大师。因为这一时期的人物画

4、大多表现宗教题材人物,符合了统治阶级治理天下的需要,为此人物画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从而大兴。至宋代,由于山水、花鸟画的崛起,加之统治阶级开始对花鸟和山水的重视,人物画一统画坛的局面被打破了。出现了人物、山水、花鸟画三科平分天下的局面,也因此人物画就在这个时期开始下滑,渐渐失去了统领画坛的地位。并且到了元代,由于异族的统治,文人画家只好把精力全都转移到花鸟山水画中,所以人物画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明末绘画出现渐趋僵滞又转换生机、泥古与革新,尊崇与创造并存的局面,山水画经过“吴门”后生们的耕耘和追随已渐趋平稳;花鸟画在陈淳、徐渭等画师的开拓下,显示出勃然生机。也就在这个时期人物2画坛出现了一位具有非

5、凡艺术天赋、卓富造型能力的人物画大家,这位画家,就是陈洪绶。他在绘画上多能,尤以人物、花鸟成就突出。他反对文人墨战,刻苦学习唐宋绘画传统而能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人物肖像画在画坛上大放异彩,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1 1、陈洪绶人物画的特点极其地位、陈洪绶人物画的特点极其地位1.1、明代早期的画坛,花鸟和山水是最为主要的题材内容,而人物画在这一时期却逐渐走入低谷。其实这不仅说明了当时的艺术风尚,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画家们的视野是比较狭窄的。但陈洪绶不同,他正视现实生活,不仅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花鸟和山水画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理解的人物画家。明代后期的人物画随着社会思潮的活跃而

6、有较大的改观,他的人物画也更显示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他所作人物,往往经过大胆的夸张变形,形体刚毅,躯身伟岸,相貌奇峭,衣纹排叠,凛然可畏;陈洪绶在人物画方面特殊的艺术成就,可用“高古奇骇”四字称谓,因此他被列为“变形主义”画家。他所画古代“高士、美人”不泥古,但其画风之古,出于意境之外。因而他被人称 “放浪形骸,性行骇俗”、 “磊落不羁”。1.2、另外他的人物画在构图、设色方面主要倾向简素淡雅。其人物画与当时画坛上流行的以描绘贵族仕女闲适的生活内容的作品不同。他笔下的人物或是官场失意落魄不羁、或是满腹才学不为时所容、或是不为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生活、或是不与昏暗时代同流合污而退隐山林,还

7、有草莽英雄绿林好汉,凡此种种构成了他的人物画作品基调。陈洪绶的人物画还体现在他为文学作品创作的木版画插图上,手法简练,形象夸张变形,衣纹线条流畅挺拔,设色古雅沉着,很有装饰趣味。他的人物画个性鲜明,风格古拙奇傲。1.3、陈洪绶夸张变形的人物画作品存世很多,许多博物馆皆有收藏。这些也许是他自己得意之作,但一般读者看了并不感到美,而且有不舒服之感。这不是因为他的造型能力差,更不是因为他年老而无法画准。他的夸张变形的风格乃是他有意为之。32、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及内涵、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及内涵2.1、在艺术造型上,这位早熟的画家一贯固守独立的趣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笔下人物大胆的夸张变形,相

8、貌危岸奇峭,反映了画家迂怪佯狂的强烈个性和对于现实的否定与讽刺的态度。在形象处理上,他十分善于利用夸大个性特征和衬托对比手法。如他在作九歌图11 幅,自创形象,无依无傍,用笔精谨,一丝不苟;其中最成功的是屈原造型,试用夸张手法传神,是固定了陈洪绶在中国画史上地位的第一部作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陈洪绶在九歌图之后附了一幅屈子行吟图,图中描写诗人放逐后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困难形象,成功的刻画了屈原“怀瑾握瑜”、洁身自爱的气度,和“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也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铮铮风骨。屈原的精神气质在画家坚实、凝练、硬如屈铁的造型墨线中,得到充分体现。背景简洁、空旷,衬托出人物磊落光明

9、的胸襟。而人像位置放在画面正中,益显得形象庄严伟大。这些都看得出画家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论者认为“他塑造的屈原形象,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超过”。在这幅画上,画家倾注了满腔深情,塑造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光辉形象,这难道不是陈洪绶自己得精神写照吗?其次,在仕女人物画中,形象圆胖是陈洪绶造型的特点之一。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陈洪绶一套大册页中就有一幅仕女图轴中,共画六名少女,前一少女头部比胸部与臂部都大得多,少女身长(从头到脚)只有三个半头的长度) 。仕女图是陈洪绶人物画的重要部分。那些变形、夸张的美女,长着大大的鼻子,神态动人。陈洪绶笔下的仕女,眉毛和眼睛距离很宽,显得意态非同寻常。一眼便

10、可看出是一位受过文化教育、高雅脱俗又天真活泼的少女。另外,4他画的仕女,大都圆浑丰满,是从唐代仕女形象中变出来的。又如陈洪绶在水浒叶子(系以水浒人物为图的一种行酒令的纸牌)中特别着重于人物性格的刻划。对顾大嫂的描绘不是着眼于小说中所形容的酒肆女主人的外表“插一头异样钗钚,露两个时兴钏镯”,而是强调“粗眉大眼,胖面肥腰”,以及豪放、正直的性格。2.2、陈洪绶的艺术语言简洁质朴,用线强调力度和韵律,富有金石味。四十岁以前,他用线略趋粗壮,流畅而多方折,四十岁后多用细而圆劲、凝炼而沉着的线条。他的人物画在造型的把握上注重人物的整体性格与整体趣味,重理求意,线条组织得十分有规律,头、手、脚和人物造型处

11、理得完整和谐,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所以他的人物画的整体变形虽然与现实拉开了距离,但又合乎于统一中求变化,节奏中求均衡的艺术规律,合乎本质规律之理,所以以理求形,形自交神。在他的玉堂柱石图中,石头用细劲的线勾出,其线虽有转折,却不硬不挫,十分柔和。石头勾后不再皴檫,更不点苔,只着一层淡淡的颜色,十分清淡,却又绝不浮薄。2.3、陈洪绶所作人物画颜色一般很古淡,在画仕女时,仅于仕女的嘴唇上轻点朱红,其余颜色若淡无。不少仕女画中人物面部用“三白法” ,即面部额上、鼻尖、下巴用三块白粉铺设,嘴唇用红色一点,显得十分纯洁丰韵。并且他在作人的面部手部时,不是用赭色或红色,而是用和人体颜色完全无关的石青石绿

12、,或浓或淡,狂怪求理,但绝无不舒服之感。他把画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他心爱的美人)变得头大身小,奇骇怪状。常见的是头大身材短小。52.4、另外陈洪绶夸张变形的风格是符合中国画的意象造型的。所谓意象造型就是对形神的总体把握,这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中国画的形神论中,向来强调神似、意似。基于此,对形似的要求则减弱了。但是,要达到神似,又不能抛弃形似。故在形似问题上又经多代人的实践创造的经验总结,才提出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主张。其次从严格意义讲,他的变形仍然是属于概括夸张的范畴,而不是西方艺术的那种纯形式因素的变形。因为中国画的求变,是为了抒情传神,是根据客观物象的形体规律,对形象特点加以合理的取舍

13、与夸张,使形象更符和画家的理想。换句哲学的语言讲,就是画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中国人物画的所表现追求的是本质的“常理”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总有一种不常变之理。南齐谢赫早就提出:“穷理尽性,事绝言响。 ”就是说只有透彻地研究所要表现对象的本质规律之后,观察透彻,体验入微,掌握常理,才能谈得上形象的夸张表现。所谓夸张就是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并夸之大。这是塑造形象的需要,是表现作者感受的需要。是艺术,就得运用夸张这个手段,概莫能外。陈洪绶的夸张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度”的限定概括说就是合情合理。所谓“法无定法,物有常理” ,理就是事物的规律,就是要在规模的范畴之内进行艺术夸张。所谓合情就是要

14、符合事物的内在本质。合情是艺术夸张的目的,夸张要为传神写意的目的服务,要为神求形、为神变形,凡是能够加强物象神情的才是合情的夸张。62.5、因此他的作品,一般的读者看了并不感到美,相反还会以为他的造型能力差,是为了变形而变形。其实他们的这种看法并不是不合理的,从他的画中,我们看出他不大注重追求形体的自然化结构,不注重具体比例的准确。但是他注重把握对象的情感,用对象来传达他本身对对象的感觉与自己理想充满矛盾的关系。他的画中的造型多夸张变幻,富有装饰性而又有古朴的意趣,并且神情表现深邃。如他在西厢记插图中,他以鲜明细腻的艺术手法,丰富了原作反封建的主题。崔莺莺的形象端正美丽,复杂多变的表情透露出她

15、内心的矛盾彷徨。其中在窥简一场,画面上的崔莺莺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红娘带来的张生情书,那低头凝视信纸的眼神,那沉浸在爱情之中而忘却一切的专注神态,那捧着信纸似乎激动得微微颤抖的双手,都细腻地表现出崔莺莺既万分欣喜而又装着若无其事的复杂心情。背景是四扇屏风,或为荷花下飞舞的双双蝴蝶,或为梅梢上成对的喜鹊,或为红叶掩映下双栖的好鸟,都有力地烘托了喜乐的气氛,暗示人物对爱情的希望。一扇画着几株芭蕉的屏风,正好在莺莺身后,浓密的蕉叶衬托出莺莺光彩动人的绰约丰姿。画上的红娘正从屏风后偷偷窥视,聪明、俏丽的形象,热情关心小姐的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画莺莺与红娘的线条圆润流利,更适于表现女性体态的轻盈和内心的柔情蜜意,它完全不同于画屈原的线条,形式取决于内容,这正是大家手法。3、陈洪绶人物造型的思想理念、陈洪绶人物造型的思想理念3.1、另外他的变形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以及丰富的阅历之上的。陈洪绶之所以画出非常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这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背7景以及他的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一生遭受不幸的境遇,因而使他的思想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和矛盾。他的这种变形风格的产生,不是偶然或短时期内形成的,而是有着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社会的黑暗使他对明末政治的腐朽表示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