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73235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农村“低保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以内蒙古阿荣旗为例以内蒙古阿荣旗为例 内内 容容 摘摘 要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与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是改革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举措,而且也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目前,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面临着很多现实性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主要以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区特点深入而实际的研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因地制宜的提出解决方案。关键词: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配不公,民主法治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

2、究与变革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其研究成果的转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国的社会保障政策都不同程度的显现了弊端和不足。2009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在 1979 到 2001 年,中国第一产业(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了 20 个百分点以上,中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尽管如此,中国农业人口依然高达 7 亿 4 千万,所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政府工作中依然是重点问题,农

3、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依然不可小视。众所周知“低保”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底线,本文主要想要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农村生活最低保障政策在实际落实中出现的问题。2011 年冬季本人在内蒙古阿荣旗社会实践中偶然发现,当地部分村民对村委会评选的“低保户”结果存在异议,认为评选标准不公平,甚至个别村民不断进行“上访” 。由于好奇,我专门对村长和部分村民进行访谈,结果发现村委会组织成员和村民对国家“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都有怨言,各执一词。所以我想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争取能解决一下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道路探讨略尽绵薄之力。一、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介一、中国

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介(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含义及内容(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含义及内容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障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一般包括因缺少劳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据调查,保障被抚养对象一般占农村总人口的56。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以通过最大劳动努力仍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为衡量标准。要在全面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的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5、的确定,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另外,还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档案,以便及时掌握保障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一年调整一次。(二)(二) “低保户低保户”家庭评选标准家庭评选标准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享受该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

6、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二、阿荣旗落实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调查二、阿荣旗落实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调查(一)阿荣旗概况简介(一)阿荣旗概况简介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东经 12221245、北纬 47564919) ,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为界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部以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全旗总面积 1.36 万平方公里,辖 7 个建制镇、4 个少数民族乡、7

7、个地方林场和 2 个国营农场,共有 148 个行政村,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 20 个民族,总人口 32 万。其中,农业人口 253729 人,占总人口的 81.4%;非农业人口57821 人,占总人口的 18.6%。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总人口 11.8 万,其中,常住人口 8.6 万,流动人口 3.2 万。( (二二) )阿荣旗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程序阿荣旗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程序一是完善低保政策。出台阿荣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阿荣旗农村低保暨少数民族村组特困家庭救助资金管理及发放办法等文件,明

8、确规定了低保对象的审批程序、补助标准、发放办法以及资金管理等程序和条件。 二是公开审批程序。做到五公开,即:公开低保标准、审批程序、保障对象、家庭收入、保障金额,采取村委会(社区居委会) 、乡镇和民政局审核把关的办法,力求“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补尽补,能进能出” ,村绝“应保未保,不该保的享受低保”现象。全旗城镇低保对象 2610 户,5090 人,农村低保对象 6851 人。三是规范管理资金。成立了财务中心,设立低保专户。民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和申请,财政局核实后,下拨到各乡镇财政所,由乡镇民政办和财政所联合发放。城镇低保实行银行代发。四是实行动态管理。由旗民政局牵头,财政、纪检、审计等相关部

9、门成立调查组,每月进行抽查。对已经超出低保条件的家庭取消低保资格,对由于子女上学和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及时纳入低保,真正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五是规范低保档案。建立健全低保档案,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全旗低保对象资料数据库,加强低保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六是进行分数施保。积极推进“分类施保”政策,对低保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分类,分为 A、B、C 类:A 类为重点保障类:实施足额救助,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年审核制。B 类为特殊保障类: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差额补齐,开通黄色通道,实行一年审批制。C 类为基本保障类:实行低标准救助,开通红色通道,实行半年审批制,促使其早

10、日就业。三、阿荣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三、阿荣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一)具体出现的问题(一)具体出现的问题1 1、村民对、村民对“低保低保”评选结果存在异议评选结果存在异议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村委会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但是村民对评选结果依然存在异议,并不断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以阿荣旗境内一村庄为例。该村村总人口大约 1100 人。按人口比例能够享受低保待遇指标的有 115 人。其中一级贫困者每人每年 2000 元,二级贫困者每人每年 1800 元,三级贫困者每人每年 1380 元。低保户评选流程是首先选取村民代表来代表全体村民的意愿,然后召开村委扩大会

11、议进行评选。评选条件优先者标准为:一是土地少,人口多,生活贫困者优先。二是因病致贫,常年需要很大医药开支者优先。三是家中有大学上,需要供学生上者优先。四是单身老人,生活孤苦无收入来源者优先。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难解决的由于“低保户”名额有限,百姓攀比心理严重,有一些农户的家庭条件相差不明显,农户对村民代表的评选结果存在极大争议。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所谓“分配不公”的问题 。村干部和村民各执一词,矛盾有升级趋势。2 2、低保资金发放流程不明确、低保资金发放流程不明确内蒙古地区低保资金发放流程应有如下程序:(1)由财政专户拨入民政局低保专户。(2)民政局低保中心将资金

12、拨入指定银行。(3)低保对象凭低保证领取保障金。(4)有关部门监督。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该地区在低保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许多漏洞。有的村的“低保金”是由村长或村委会成员代领,然后发放给村民。这样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就出现了部分资金流失,村民利益受损。还有的部分村庄虽然也采用了“一卡通”形式发放资金,但是“低保金”和“农业补助金”混在一起,村民得到的补助并不知具体数额,是否发放,发放多少都无法明确得知。有的村民为弄清具体数额不断往返于邮政局和民政局之间,但是双方互相推脱,结果依然含混不清。3 3、部分村民、部分村民“攀比攀比”思想泛滥思想泛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克服现实的贫困,它在公民由于社会的或

13、个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致使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因而陷入生活困境时发生作用。由于部分村民思想落后,没有了解国家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真正目的,而是把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看做一种收入来源。所以在村委会评选“低保户”过程中出现了攀比思想,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委会之间出现了很多矛盾,不利于村落的和谐发展。调查中发现一种奇怪现象,由于攀比思想泛滥,村民与村委会出现了“隐形对抗” (暗中对抗) 。在年节之际,村委会都对贫困户、低保户有物质资助,如面粉、水果、烟酒等。但是村民在领取救济物资的同时要交纳运输费 4-6 元。由于这种对抗心理的形成,部分受资助的村民宁愿不领取救助物资也不交纳运输费用。可见,

14、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1 1、村委会对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村委会对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做为一个村,要使农村基层干部得到群众的信赖,必须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推行村务公开,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宣传落实到位。正是由于村委会对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才会在村务处理上出现各种矛盾。为确保村务公开,真正把村务公开落到实处,确实通过村务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一是要加强村务公开的宣传和教育,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电视、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不断强化教育,真正使农村基层干部认识到村务公开的好处,不公开的弊端,使他们真正从思想

15、上重视村务公开,由不想公开变为自觉公开,让广大农民群众监督干部搞好公开;二是制定强制措施推行公开,造成一种氛围,一种压力,使村基层干部认识到非公开村务不可,不公开不行,切实使村务公开制度得到落实,防止、纠正和克服种种避重就轻、形式主义的假公开,从而确保公开的实际效果;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对不公开的村进行严肃批评,电视曝光。在实行村务公开的同时,镇街道要加大审计力度,对公开的内容严格审计和监督。对审计出来的薄弱环节、不良倾向和问题,不但要提出纠正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镇街道要切实抓好纠正和解决办法的落实。2 2、村民思想落后不积极配合工作、村民思想落后不积极配合工作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小社会,党和政府有些决策和政策需要在农村落实,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落空。特别在抓具体落实中,如农业生产的土地机耕,机械收割等各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