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64252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集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舒华英(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 0 0 8 7 6 )互联网从出现至今,在很短时间里对人类社会结构的各方面都带来了巨火的冲击,它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影响还在不断扩人。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创举那么。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互联网治理将同样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的伟大工程。虽然互联网治理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就已经存在。但其在全世界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则是在互联网治理【作组( W G I G :W o r kG r o u po f

2、 I n t e m e tG o v e r n a n c e ) 成立之后。目前关于互联网治理仍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如何在实践中开展互联网治理仍在探讨之中。本文将首先分析如何理解互联网治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如何理解互联网治理在谈互联网治理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互联网,肉为人们对互联网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而其必然导致对互联网治理的不同理解。互联网最初是作为一种技术出现的,当时人们对互联网的研究也集中在互联网的物理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等,出现了T C P I P ,I S O O S I 模型等成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多,于是,关

3、于互联网的认识变得丰富起来,比如,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一种通信工具( 如电子邮件、实时通讯工具、V o P 、B B S 等) ,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娱乐工具( 如网络游戏、音乐下载、视频点播等) ,还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学习工具( 如数字图书馆、文献检索、远程教学等) 。如果罗列下去,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认识。但这些认识都是围绕着互联网的功能发展起来的。还有另外一种观念一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即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是一个无组织、无政府、无国界的数字空间,这种观念的代表是J o h nP e r r y B a r l o w 发表的计算机空间独立宣言,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利也没有办法去控制人们在

4、计算机空间里的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互联网本身需要从结构、功能、意识三个层面去理解,如图l 所示正是由于人们对互联网本身的理解存在不同的层次,目前关于互联网治理的理解才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有人形象地把目前对互联网治理的认识比喻为盲人摸象,即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对互联网治理的不同看法,例如:一电信专家认为互联网治理中的重点是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一计算机专家认为互联网治理中的重点是各种标准与应用的发展,如X M L 或J A V A 等;一教育界则认为互联网在促进教育普及的同时虑保证青少年远离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一经济界人士则关心如何平稳、安全地开展电子商务:一人权组织则从保护人

5、们言论自由、隐私以及其他基本人权的角度看互联网的治理;一法律专家关心的是如何解决与互联网有关的法律争端;一政治家关心的是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环境下如何保护国家的利益,并消除数字鸿沟等。4 2 l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图1 互联网的分层理解模型互联网治理不仅在内涵的理解上存在纷争,国际上对互联网治理的英文表述“I n t e m e tG o v e r n a n c e ”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对于“I n t e m e tG o v e r n a n c e ”中的“I n t e m e t ”这个词。有人认为其内涵太小,不能涵盖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而“I

6、 n f o r m a t i o nS o c i e t y ”或“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T e c h n o l o g y ”的含义则更为全面。它们不仅包括互联网,而且还包含了移动通信领域。而主张使用“I n t e r n e t ”一词的人士则认为,目前互联网所采用的T C P I P 协议正逐渐成为电信领域的主流技术标准,因此认为使用“I n t e m e t ”一词更为合适。而关于“g o v e r n a n c e ”一词,则是近期、尤其是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 S I S ) 中

7、争论的焦点。当W S I S 提出“I n t e r a c tG o v e r n a n c e ”这个概念时,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把“G o v e r n a n c e ”和“G o v e r n m e n t ”联系在一起了,其后果就是把互联网治理理解为是政府的事情,从而将很多非政府机构排除在外了。实际上,“G o v e r n a n c e ”并不局限于政府管理,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互联网治理乃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任务。鉴于目前存在各种不同的关于互联网治理的理解,互联网治理工作组( W G I G ) 已经将明确定义互联网治理作为其一项关键任务,而这项任务也

8、仍在进行之中。同时,互联网治理的内涵也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二、治理与管制之间的博弈互联网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所带来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何保证互联网健康、稳定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速度快、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而限制其不利之处,则是一场治理与管制之间的博弈。我们先来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例子。1 9 9 6 年2 月8 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业经国会以多数票通过的传播净化法案(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D e c e n c y A c t ) 。这一法案的立意是为了保护未成年儿童。使他们远离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

9、。这一法案后来却受到了美国的自由联盟、出版界、电脑界等不少组织和机构的联合反对,认为这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力的限制,于是向费城法院提起诉讼。费城法院经过审理否决了该法案。在费城法院判决后,美国政府随即上诉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与1 9 9 7 年6 月2 6 日作出了历史性的判决。认为该法案违宪。互联网应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此项法案引起了J 泛的争论。拥护者认为。这是每一个关心思想表达自由和互联网朱米的人们所获得的胜利。反对者认为,从传统电子传媒否如J I 播电视以及电影是受剑法律限制与管制的尤其是不道德和有伤风化的内容是绝对不合法的,一定要受剑有大法规的惩罚。那么为什么电脑网4

10、 2 2论文集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络就应该例外呢? 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恐怕在美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都将长期存在那么对于互联网,究竟是应该由社会各层面共同参与、以引导为主进行治理,还是应该以政府为核心进行强制管制呢? 这个问题促使我们对互联网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以互联网安全问题为例,在互联网中,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使得传统的道德约束手段失去了根基,于是有的人开始肆无忌惮地宣扬色情、暴力及极端主义,现实生活中对相应行为进行约束的道德已经完全被抛弃了理性的白我让位丁:非理性的“本我”如果说系统存在漏洞、网络协议有所欠缺是纯粹的技术问题的话,那么互联网上泛滥的色情信息、极端主义情绪等内

11、容威胁则完全是一个社会现象。对于目前网络上存在的内容威胁,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往往是难以奏效的。从技术威胁与内容威胁所面对的对象来看,技术威胁直接面对的对象是各种网络与信息系统,技术威胁直接危害的是物化的对象:而内容威胁直接面对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组织乃至国家,其直接危害的是社会化的对象。因此,对技术威胁和内容威胁的治理方式廊有显著的不同。当然,对技术威胁与内容威胁的治理也并非完全不同,二者之间仍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对于二者在网络中的传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其传播的途径与规律,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予以跟踪、控制,对于威胁的发起者,可以从法律上、道德上进行约束对技术威胁与内容威胁的治理的不同之处

12、主要在于对被威胁者的处理上。对于技术威胁,我们主要应采取“技术加管理”的手段,通过完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防范措施、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训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来抵御技术威胁。对于内容威胁,我们则应从更广泛的层面上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包括对网络用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国家安全预警体系等如果把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威胁看作流行病的话,根据流行病学的原理;我们就应该从流行病的传播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对象三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其传播的范围。而这样大范围地采取治理措施,必然涉及社会的许多方面,从这个角度说,互联网治理问题乃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再是一个只需要政府关注的问

13、题。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的治理问题。如果说,以前社会的控制主要依赖于一种强制性的话那么,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控制则主要依赖于一种认同性在互联网中,社会活动的虚拟化、社会身份的隐匿性以及时间、空间限制的削弱,都使得社会过去所赖以实施的强制性控制雉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要想保持互联网的有序发展就必须转变管理的作用力场,由过去重点针对人身的约束变为对人的思想与意识的正确引导再举一个例子,据有关统计,在互联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语8 4 ,法语5 ,德语4 5 ,日语3 1 ,其它语种3 4 。一些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却忽视了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此外,网络上信息的自由传

14、播已跨越了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思想、价值体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网络一代一的思想意识之中。对于这种问题,传统的管制方式很难有所作为,相反,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引导来进行。另外,从互联网出现、到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内出现的自律现象,都表明互联网具有一定的臼组织特性,还有研究表明,互联网的拓扑结构是一种无标度( s c a l e - f l e e ) 网络,这种结构在随机故障面前具有很强的健壮性。这些迹象表明,互联网本身具有自组织的机能,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是否需要外界的干预,究竟是。自组织”还是“

15、他组织”,这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是研究的重点。,三、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及其生命周期根据前面的讨论,对于互联网本身可以按照分层模型进行理解,对应地。互联网治理同样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如图2 所示:4 2 ,通信发展战略J 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图2 互联网治理的分层模型1 互联网结构层面的治理:这是早期互联网治理的重点,比如对域名的管理、对m 地址分配的管理、对网络之间的费用结算问题等。典型的事件如在D N S 管理权上的争端,1 9 9 4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 S F ) 与一个名为N e t w o r kS o l u t i o n sI n c ( N S I )

16、的公司签署了一项合同,将D N S 的管理职责委托给改公司,但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互联网社团的反对,1 9 9 7 年美国政府将D N S 的管理交给了美国商务部( D o C ) 。1 9 9 8年,D o C 开始向社会各界征求有关D N S 管理的方案,1 9 9 8 年1 0 月。关于D N S 管理的纷争以I C A N N( I n t e r n e tC o m p a n yf o rA s s i g n e dN a m e sa n dN u m b e r s ) 的成立而暂告一段落,I C A N N 统一负责有关D N S 的注册、分配与管理。2 互联网功能层面的治理:这是目前互联网治理的重点。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应用出现,相关的治理措施也先后面世,比如针对垃圾邮件的治理措施、针对隐私保护的措施以及针对网络游戏进行分级的措施等。3 互联网意识层面的治理:这将是今后互联网治理的重点所在。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不良信息和文化的网络渗透,另一方面表现为针对主权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