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4095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P2P模式融资风险研究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 目 我国 P2P 模式融资风险研究 系(部) 金融系 班级名称 124 班 姓 名 江浩 学 号 12400230 指导教师 畅 职 称 讲师 一、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关于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分析缺乏对整体的风险度量和评级。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定性和实证分析来度量目前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从而对平台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二)研究意义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P2P 网络借贷的出现满足了市场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作为 P2P 网络借贷市场的核心,P2P

2、 网络借贷平台将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和出借人的投资需求完美撮合,大大弥补了现行金融体系的不足。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平台综合风险的分析,使得监管者、借贷双方包括平台自身可以认识到平台的风险情况,以便做好风险防范和监管,确保平台健康发展。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P2P 网络信贷曾被称为“穷人银行” ,是因为这个平台是为那些被正规金融所抛弃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平台的创始人希望能创造一种自由的方式,能让在大银行里没有话语权的消费者在资金的使用上更为便捷。Magee1认为 P2P 网络借贷最大的优势就是借款人可以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就能以低于银行利息的利率借到资金,同时投资人

3、也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催化下,P2P 平台迎来了春天。大型金融机构紧缩信贷,便得很多消费者转向 P2P 平台尝试借贷体验。随着 WEB2.0 的兴起,互联网体验的日益便捷,2009 年以来 P2P 进入了快速发展期。Slavin2预计,P2P 网络借贷将成为投资人在传统的储蓄和投资以外的另一主流选择。Weiss3在 2010 年提到,如何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网贷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 P2P 网络借贷这种微型金融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国内畅贷网的施俊4研究认为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确保消费者有足够保护。美国的监管部门努力采取措施解决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

4、不对称劣势,保证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适当的决定,同时为防止欺骗和滥用,监督平台的商业操作和销售实践。2009 年 GAO5认识到有必要改善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监管这一未来最大的危机,认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为联邦政府面临的高风险问题之一。2010 年 7 月,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针对监管机构实施跨领域一系列的改革。(二)国内研究综述由于已经参照了国外相对成型的模式,因此国内专家学者把对 P2P 的研究更多的放在了风险管理,特别是自 2011 年银监会发布了 P2P 网络信贷风险提示以后,根据国内特点及实际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经济环境、监管环境等风险管理的研究更为热烈。201

5、1 年 9 月 16 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第2011 254 号文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6中提到人人贷中介服务主要存在七大风险:一是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二是容易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三是业务风险难以控制。四是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整体声誉。五是监管职责不清,法律性质不明。六是国外实践表明,这一模式信用风险偏高,贷款质量远远劣于普通银行业金融机构。七是人人贷公司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同样存在风险隐患。 傅晓锋(2013)7、闫文婕(2013)8、何晓玲、王玫(2013)9、赵福建(2013)10认为国内 P2P 网贷平台存在制度风险、监管缺失、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行业透明度低、缺乏自律风险。杨姗媛

6、(2014)11认为网贷需要借助网络平台确立借贷关系、完成交易手续,而网贷平台的实质就是一个信息系统,但又与金融业务相关,因此网贷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相当重要和突出。杜峰(2013)12认为 P2P 网贷平台的“先天”和“后天”都存在不足:准入门槛低、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导致“跑路” 、 “倒闭” ,行业风险剧增,行业监管势在必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要跟上。赵精武(2013)13认为由于我国缺乏健全的网络监管和社会信用体制,在债权人利益方面存在潜在风险,应该把保护债权人利益做为加强 P2P 网贷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于秀(2013)14认为目前 P2P 最需要一个“身份” ,处

7、于灰色地带的网贷公司央行不管、银监会不管,急需被纳入正确的轨道,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网贷公司的性质、地位、组织形式、监管主体、运营规范、进入退出机制,才能引导网贷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李雪静(2012)15从分析国外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对我国的启示提出“谁来管” 、 “怎么管” 、 “管什么”的监管思考,对我国 P2P 监管的真空现状提出了政策建议。农村金融时报的赵楠(2013)16认为在目前自由度较高的政策法律环境和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下,高度的行业自律将决定 P2P 网络借贷的良性发展。目前国内众多 P2P 平台都将本金安全的宣传放在首位,但忽略了坏账等核心数据的公。(三)研

8、究述评国外学者对 P2P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借贷行为、借贷特征的分析,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是基于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在监管体制上,国外和国内的不尽相同,比如美国,采用的是行为监管的体制,国内是采用机构监管的方法,美国的金融监管很少以机构性质来区分,而国内是按机构来细分对应主管部门进行监管,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因此在目前 P2P 公司机构身份不明确的情况下,自然也缺乏明确的主管部门。在信息披露上,美国的监管思维是详尽及时的信息披露。美国监管机构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只要披露了全面的、真实的、准确的信息及风险提示,向投资者无保留地说明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详尽披露贷款相关的具体条款,投

9、资者就会衡量自身情况后做出正确的投资行为。而国内的监管体制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并没有强制规定,通过 P2P 平台成交的贷款也很少对外公布准确的数字,以致在对 P2P 行业进行研究时,数据采集相当困难且不完整。综上,目前国内国外都没有对 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一)本文主要内容1.课题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罗列,并进行客观归纳总结,然后加入一个主体综述;2.我国 P2P 模式现状:写我国 P2P 模式现状以及运作模式,章节结尾总结此模式不足与漏洞;3.我国 P2P 模式融资风险以及原因分析:利用现状模式中的不足和风险漏洞,借少量案例辅

10、助论证或用基础数据穿插论证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证实风险确实存在,并总结出风险为“信用风险”和“平台风险” ;4.针对我国 P2P 模式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根据三中已列出的两种风险与成因分别给出风险管理措施。(二)本文写作提纲摘要ABSTRACT前言一、文献综述二、我国 P2P 模式现状三、我国 P2P 模式融资风险以及原因分析(一)我国 P2P 模式风险分析1.信用风险2.平台风险(二)我国 P2P 模式风险成因分析1.信用风险风险成因分析2.平台风险风险成因分析(三)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实证分析 1.确定指标 2.确定各风险指标权重 3.实证结果分析四、针对我国 P2P 模式风险管理措施

11、的建议(一)完善信用体系规避信用风险(二)加强平台资金监管并防范道德风险,控制平台风险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四、主要参考文献1Magee, J. Peer-to-peer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surviving after Dodd- F rankJ. North Carolina Banking Institute Journal, 2011(15):139-174. 2Slavin, B. Peer-to-peer lenging; an industry insightJ. Biochem Genet, 2007( 8):22. 3Weiss, G.

12、N., Pelger, K., & Horsch, A. Mitigating adverse selection in P2P leng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R. Working paper, TU Dortmun d, Germany, 2010. 4施俊美国如何监管 P2P 平台J新财经,2013(9) 5GAO-11-613. PERSON-TO-PERSON LENDING: 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 (Report to Congressional

13、Committees) E B/OL. http:/www.gao.gov/,2011-7-7. 6中 国 银 监 会 办 公 厅 关 于 人 人 贷 有 关 风 险 提 示 的 通 知 EB/OL. 7傅晓锋P2P 网贷平台的现状及其风险J金融视线,2013(32):77- 80 8闫文婕P2P 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J财税金融, 2013(17):41 9何晓玲,王玫P2P 网络借贷现状及风险防范J中国商贸,2013(20): 79-82 10赵福建P2P 网络信贷平台存在的风险与监管建议J时代经贸, 2013(22):98 11杨姗媛P2P 借贷平台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J金融天地

14、,201(1): 283-285 12杜峰P2P 网贷监管缺失存危机,互联网金融管理需求迫切N通信信息 报,2013-7-10(B02) 13赵精武P2P 网络借贷的债权人保护问题J法律与社会,2013(23): 64-66 14于秀给 P2P 网贷上个安全阀J理财,2013(1):23 15李雪静国外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 践,2013(7):101-104 16赵楠监管空白亟需 P2P 网贷行业自律N农村金融时报,2013-4- 22(004) 17王欢,郭文. P2P 的风险与监管J. 中国金融,2014, (08). 18宋鹏程,吴志国,赵京. 投融资

15、效率与投资者保护的平衡:P2P 借贷平台监管模 式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 (01). 19李小开.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顶层设计探析J. 时代金融,2013, (12). 20李钧. P2P 借贷:性质、风险与监管J. 金融发展评论,2013, (03). 21Bruett,T.Cows, Kiva, and P:how disintermediation and the Internet are changing microfinance.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vestment Review ,2007. 22BERGER S,GLEISNER F.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Electronic Markets: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 Business Research ,2009. 23Barasinska.The Role of Gender in Lending Busi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