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4044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实验 5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目的目的】 了解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对骨骼肌运动的调节作用,观察去大脑僵直,了解脑干在调节肌紧张中的作用。【原理原理】 用电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方法观察皮层运动区不同部位,对特定骨骼肌或肌群能引起的收缩的效应。在动物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则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伸肌的紧张作用减弱,而易化作用就相对加强。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尾角弓反张的去大脑僵直现象。【对象对象】兔等哺乳类【器材与药品器材与药品】手术器械一套、颅骨钻、咬骨钳、电子刺激器、银丝电极、兔解剖台、脱脂棉、纱布、骨腊、0.9%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已

2、酯溶液、烧杯。【内容内容】1麻醉,兔称重,用 20氨基甲酸已酯溶液以 5mlkg-1,从兔耳缘静脉注入。待麻醉后,让兔俯卧并固定于解剖台上。2剪掉颅顶上的毛,沿头部正中线,由两眉间至头后部切开皮肤。用刀柄紧贴头骨剥离颞肌,把头皮和肌肉翻至颧弓下,暴露额骨和顶骨。3用颅骨钻在顶骨一侧钻孔开颅,并用咬骨钳逐渐将孔扩大,尽量暴露大脑半球的后部。若有出血,可用纱布吸去血液后迅速用骨腊涂抹止血。在接近头骨中线和枕骨时,注意不要伤及矢状窦,以免大出血。4将一侧头骨打开后,用薄而钝的刀柄伸入失状窦与头骨内壁之间,将失状窦与头骨内壁附着处小心分离;待分开后,再用咬骨钳向侧头骨扩大开口,充分暴露大脑。5用针在矢

3、状窦的前、后各穿一条线并结扎;提起脑膜用眼科剪作十字型切开,将脑膜向四周翻开,暴露脑组织。6在裸露的大脑皮层处,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温热纱布覆盖或滴几滴石蜡油,以防止干燥。松解兔的头部和四肢。7用适宜强度的连续脉冲电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观察肌肉运动反应,并要作详细记录。刺激参数:波宽 0.10.2ms、电位 1020v、频率 20100Hz、每次刺激持续约 510s、每次刺激后休息约 1min。8左手将动物头托起,右手用竹刀从大脑两半球后缘轻轻向前拨开,露出四叠体(上丘较粗大,下丘较小)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略向前倾斜,朝着颅底将脑干切断。可将棉球塞入切断处,以促进血凝,减少出血。图 1

4、脑干切断线示意图9将动物侧卧,几分钟后,记录动物肌张力变化。10用竹刀再向下切,当切到延髓时,观察肌紧张状态变化。图 2 去大脑僵直发生机理示意图【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动物麻醉不能过深,以免影响去大脑僵直现象,手术过程如动物苏醒挣扎可随时再用乙醚麻醉。2电刺激不易过强。3手术时勿损伤冠状窦与矢状窦,避免大出血。4因为刺激大脑皮层后,引起肌肉收缩反应往往有一长潜伏期。所以,每次刺激需持续 510s,方可以确定有无反应。5切断脑干部位不能偏低,以免伤及延髓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停止。但也不能切得过高,否则僵直现象将出现不了。【作业与思考题作业与思考题】1实验前画好一张兔大脑半球背面观的轮廓图,实验时,将观察到的反应标记在图上,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2分析去大脑僵直现象产生的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