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64000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仿真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仿真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仿真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仿真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仿真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仿真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仿真技术(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仿真与计算2009-11-11仿真技术和学科框架介绍基于HPC的工程仿真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简介人群仿真-奥运和国庆项目介绍仿真的历史作用和哲学意义1、仿真是从需求中发展来的;2、符号-公式-模型-系统-大、巨、超巨系统;3、物质-能量-信息;4、自然科学的四大基本问题;5、21世纪的科学发展特点;6、环境、安全、生命、航天等领域发展;7、常规武器、核武器的仿真模拟;8、实-虚,有-无,不可能-可能二战以来,核武器的研制、航天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和系统控制等技术的 大发展等,在军备竞赛的背景下,使得仿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同时发展 起来。已经形成“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体系”,正发展为一项“通用性、战略性 技

2、术”。(美国国家关键技术16/22,国防关键技术6/21,现在将“合 成仿真环境”列为国防七大科技之一)现代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三种重要手段: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仿真 技术+高性能计算。“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协同化”仿真的对象: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材料、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 技术; 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军事、交通、社会 、经济、医学、娱乐、生活服务等领域。基本需求: 1、模型的建立周期、成本、交互2、结果的精度3、复杂系统(包括多物理)的一体化4、通信功能5、分布式并行环境6、多用途(论证、研发、验证、评估、训练 )二大观点:仿真科学与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M&S)

3、。新趋势:先进仿真与计算(ASC)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计算机仿真学会人员:自动控制、计算机、航天和核能源、其他国防领域占70%以上,“总装仿真技术专业组”(二炮局)科工委仿真专业组办公室(航天二院、三院)国防科大、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装工院、航天二院、核 九院、各兵种装备研究院、总装直属论证所、各试验基地等系统仿真学会的专业委员会:仿真方法与建模;系统仿真技术应用;仿真器;航空航天系统仿真;仿真计算机与软件;仿真算法;虚拟技术及应用;离散系统仿真;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体育系统仿真;数字娱乐仿真;教育与科普仿真技术定义:以相似理论、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仿真应用 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为基础

4、,以计算机系统和仿真器为工具 ,利用模型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评估、决策并参与系统 运行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技术地位:武器装备发展论证、型号研制、鉴定定型、性能评估、作战 训练、编配优化、技术保障、作战使用等的不可缺少的关键 支撑技术。仿真科学与技术是以建模与仿真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 系统、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根据研究目标,建立 并运行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改造的一门综合性、交 叉性学科。仿真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已有的或设想的世界;模型是对 研究对象及其包含的实体、现象、过程和工作环境的数学、 物理、逻辑或语义等的抽象;仿真是基于模型的活动,利用 共性或专用支撑技术,建立仿真系统

5、,对研究对象进行试验 、分析、评估。仿真由三类基本活动构成,即:建立研究对 象模型,构造与运行仿真系统,分析与评估仿真结果。仿真 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研究这三类基本活动的共性知识的一门学 科。数学科学,物理科学,计算机科学, 控制科学,系统科学及各应用领域的科学仿真质量控制理论 仿真方法论 相似理论仿真应用理论仿真系统理论仿真建模理论仿真科学与技术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化、虚拟化 、智能化、协同化、普适化。研究的重点包括: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分布建模与仿 真的研究与应用;智能系统建模及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综合自然环境的建模、仿真研究与应用;复杂巨系统/ 开放系统的建模、仿真研究与应

6、用;协同设计、建模、仿 真、优化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异地、协同、多学科虚拟样 机开发平台;嵌入式仿真研究与应用等。仿真应用正向服务于系统的全寿命、全系统和管理的 全方位方向迅速发展。以仿真为基础的工程科学(SBES)以仿真为基础的工程科学是对工程系统的计算模拟提供科学 和数学基础。 计算机仿真已成为有力的工具,在21世纪引领科学和工程走 上革命性的道路。 仿真计算将工程问题的科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物理的 预测,为传统的工程设计提供知识和技术,使工程师有能力 预测或优化其系统。 仿真计算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土木、化学、航天、核、 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乃至城市设计、环境分析、油田、气 象、地震

7、、社会科学、国家安全、人口发展、金融、市场等 领域。 工程科学的计算和仿真是国家安全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当今世界,计算机仿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数学建 模,计算算法,计算机速度,计算数据压缩技术达到了空 前的水平。 美国国家基金会(NSF)的蓝带讨论小组向NSF提交了“ 仿真为基础的工程科学”的建议报告。ASC计划。先进仿真与计算1.5设施运作及用 户支持 1.5.5设施运作 与通信 1.5.5.1用户支持服务 1.5.5.2协作 1.5.5.3物理与工程模型 1.5.2理论模型与实验集成 1.5.2.1模型实现 1.5.2.2材料数据库 1.5.2.4基础物理学 程序与应用 1.5.2

8、.3仿真系统及 软件环境 1.5.4能力系统 1.5.4.1容量系统 1.5.4.2先进系统 1.5.4.3系统软件与工具 1.5.4.4I/O存储系统与 网络 1.5.4.5前处理与后处理环境 1.5.4.6验证与实证 1.5.3V&V方法 1.5.3.1初级V&V评估 1.5.3.2次级V&V评估 1.5.3.3工程V&V评估 1.5.3.4专用V&V评估 1.5.3.5数据实证与存档 1.5.3.6集成程序 1.5.1现代多物理程序 1.5.1.1传统程序 1.5.1.2工程程序 1.5.1.3重点研究、创 新与协作 1.5.1.4新兴及专用程序 1.5.1.5航空复合材料跨尺度的仿真设

9、计模拟工具直接与测量装置结合进行仿真和计算机预 测的实时控制。 美国国家基金委支持下,开发了“动态数据驱动应 用系统(DDDAS)”采用“共生反馈控制系统” 将仿真和实验(或现场数据)实时相互作用,大大 提高仿真工具的保真度,精确度和可靠性。 DDDAS的目标是发展“能动态接受和反应在线现 场数据,测量和/或控制这些数据”的应用仿真。动态模拟系统DDDAS的基本模块包括(1)不同仿真模型分层(2)从档案和动态资源中采集数据的系统(3)结合仿真模型和数据分析预测系统行为的算法(4)用于指挥和控制数据采集和模型实证过程的算法。(5)支持模型执行,数据采集,分析预测和控制算法的软件。DDDAS把大规

10、模数字计算与密集的数据计算、传感器、成像、网格计 算和其他测量装置集成在一起。结合千万亿次的HPC和并行软件,这就是虚拟试验场!需要专业领域的科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共事努力,任务太大,太复杂,任何机构不能独立完成。 ASC计划(投资为SciDAC的十倍)的软件开发在大学里建立了五个研究中心,组成开发ASC 计算科学的联盟。 软件开发新范例:以定义可计算性为特征,组成任务小组,主要实践工程师将对需要突破的工程问题提出定义和模拟方法,确定试验数据界面和界面的计算任务, 数学家和计算科学家将抽象的需求开发连接目标体系结构(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存储计算机)的软件部件,同时进行每个算法的前沿研究。“仿

11、真与计算”面临的重大工程需求复杂系统研究、开发与使用;人群仿真;虚拟试验场;先进个人作战模拟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两化融合六条实现途径 一、 制造业与物流业对接、联动。实现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从而使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 接,加速供应链企业群体的发展,并将带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形成,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制造 业的效益。 二、 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以及 各类中介等制造的前端活动;围绕制造过程的下料配送、维修、检测、备件配件供应、生产 线的上线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改造等;从单机提供到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 程,以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还包括从产品

12、全生命周期着眼,废旧产品的回收等服务活动。 三、转变生产模式、制造模式。借助于网络技术,制造企业的结构变为扁平结构,并进而实 现网络制造模式,由技术集成而转为企业集成,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社 会资源。 四、产品与装备中融入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产品和装备实 现数字化,是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 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五、设计、制造过程实现数字化。为了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和生产的柔性化,制造过程(工艺)同 样要自动化、数字化,在产品中融入信息技术,在设计、制造过程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整 合、集成企业内各方面的信

13、息化,构建信息化企业,这应是制造业两化融合的一个目标和具 体体现。 六、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绿色制造需要信息化,还要大力采用节能技术、积极开发节能产 品 军用仿真技术:武器装备仿真、作战仿真(“需求牵引系统,系统带动技术,技术促进系统,系统服务于应用”)在军用领域,仿真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实用性、战略性技术。仿真技术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可重用性、经济性等特点,已成为武器装备 发展论证、型号研制、鉴定定型、性能评估、使用训练、编配优化、 技术保障等全生命周期不可缺少的关键支撑技术。现代仿真技术已嵌入武器装备运用环节和军事作战序列,已成为战略、战 役、战术决策和增强武器装备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按照美国陆

14、军模型与仿真管理纲要,根据仿真系统的最终用户来划分,军用仿真系统可以分为五种:研究与开发仿真系统;试验与评估仿真系统;生产与后勤仿真系统;作战分析仿真系统;教育和训练仿真系统。研究与开发仿真系统:包括用于武器和装备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系统,也包括纯粹用于科学研究目的的仿真系统。试验与评估仿真系统:在试验和评估的各个阶段用于获取试验和评估对象相关特性的仿真系统。包括:工程类、开发试验类和操作类。工程类:用于研究工程背景下与仿真对象相关的电力、物理和机械的现象开发试验类:用于仿真测试在开发过程某一环境中最终项目的功能。操作试验类:用于增强在正式操作性测试下进行的最终测试的仿真系统。生产与后勤仿真系统:

15、用于帮助确定后勤需求、系统生产率评估和工业基地估价的一类应用,支持军需、军运、人员保障以及物质、设备的维护。作战分析仿真系统:包括两个子类,作战支持和评价仿真系统。作战支持仿真系统:用于控制日常的作战行动,包括作战过程中战略、战术的决策支持,以及后勤和行政领域进行的决策支持过程。评价仿真系统:可分为两类,作战能力与需求类,战争研究类。作战能力与需求,包括作战效能研究,武装力量结构和设计分析,费用分析,综合作战能力评估,与资源分配和资源规划有关的行动路线评估教育和训练仿真系统:用于教室、研讨会会场或训练演习。两类最基本的教育和训练仿真系统:技能训练和演习训练仿真。演习训练仿真系统用于训练战场组织

16、机构和参谋机构,主要训练从连到军以上作战部队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对训练仿真的要求:1、真实性(系统逼真程度、实时、压力)2、公正性3、自由对抗演习4、其他:透明,远程,分项,灵活性,适应性等。军用仿真技术发展趋势1、综合性 2、快速性 3、环境复杂性 4、灵活性 5、规范化虚拟战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虚拟作战环境,并在保证 一致性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虚拟武 器仿真平台连入该自然环境中,进行战略、战役、战术演练的仿 真应用环境美军用仿真技术的发展重点复杂、动态和自适应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能力,以评估军事战略 ;近年来正发展的技术主要有多重分辨率建模、基于智能体的建模、 遗传算法建模、多智能体建模等建模技术。嵌入式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能力,需要新的可追踪性、向系统提供 检查点的新途径,也需要新的自我监视和自我分析能力;行为建模与仿真技术,是对单个人员或人群的活动(包括心理、社 会等行为)进行建模的技术。为了使预测性作战空间感知更加容易和 实现决策优势,为了支持先进的指挥控制能力,为了获得主宰机动、 精确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