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隐”之隐探微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3844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隐”之隐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隐”之隐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明“隐”之隐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明“隐”之隐探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明“隐”之隐探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隐”之隐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隐”之隐探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一三年五月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班级班级: : 姓名姓名: :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目录目录文献综述: .1参考文献:.1一主观原因 .3(一)儒道结合的思想.3(二)性格使然.31.家庭对陶渊明性格的影响.42.政治环境对陶渊明性格的影响.4二社会原因 .4(一)个人经历.41.五次出仕与归隐经历.42.家庭生活经历.4(二)政局动荡.5参考文献:.51明明“隐隐”之隐探微之隐探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论述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前言:陶渊明一直是中国古代乃至现在文化潮流中有名的“田园诗人” 、 “隐逸诗人” 、对后代文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之所以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

2、, 与他选择归隐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关于陶渊明归隐的种种原因,一直以来, 都有不少的学者进行过深度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个人原因以及社会原因 两部分。而这些原因导致陶渊明毅然归隐,其中隐的究竟是什么? 正文:陶渊明的性格在于他本身追求自然,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人。他有一种超然脱俗,率真直爽,放荡不羁的个性。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他的性格和个性都不会变化。关于他的性格,陶诗归园田居其一有明确显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3、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陶渊明虽然受到当时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后半生彻底归隐,但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儒家入世的人际关系。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儒者”,人称“内儒外道”。我认为现代美学家的看法最确切。他说:“即使是陶潜的道家精神,也仍然是建立在儒道互补的基础上。仍然与儒家精神交融渗透在一起的。所以,也可以说他是内儒而外道。”陶渊明是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正所谓有得必有失。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他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

4、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值得中国后代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学习的高尚品德。从陶渊明的作品和别人为他写的传记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一生都在经历磨难与贫穷,而且是越到晚年情形越糟糕,他的贫穷经历、他的家庭背景(衰落的家世和独特的成长过程)和五次出仕的经历,使他从小就形成了耿直孤介和酷爱大自然的性格,从而走上归隐的道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经历了专政、乱政,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不断,西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发挥到了极致,庶族出身的地主以及知识分子是很难得到重用的,因此陶渊明的理想难以实现。小结:总结来说,在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中,个人原因主要包括他本身的性格和他所受到的

5、儒道思想熏陶。社会原因主要与他在社会上的个人经历和当时无法改变的混乱政局有关。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龚斌.陶渊明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陶渊明.陶渊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3.华夏美学Z.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摘要摘要】社会的原因与自身个人原因相结合,导致陶渊明虽怀有兼济天下夫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同时也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他隐退守拙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个人原因,一是社会原因。陶渊明的归隐是真臆。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

6、、 “众人皆醉”的厌恶。 【Abstract】Social reason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ersonal reasons, lead to harbor leads to tao yuanming is the worlds economic livelihood of ambition, but hes the ideal dream is doomed to burst.Also make him accept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wo different, to cultivate the

7、“fierce ambition escape“ universal and “sexual love QiuShan“ two kinds of different interests.His retirement keep a reason, boils down to two points: one is a personal reason, one is the social reason.Tao yuanmings retirement is the true chest.Life is a kind of choice.As a “world-wide all muddy“, “p

8、ublic all drunk“.【关键关键】陶渊明,归隐,原因【Keywords】TaoTao yuanmingyuanming,SeclusionSeclusion thethe,ReasonReason3一主观原因一主观原因(一)儒道结合的思想(一)儒道结合的思想儒家哲学思想是两汉以来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 中国士大夫安身立命的主要精神支柱。陶渊明从小即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 六经 ”(饮酒 )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杂诗 ) “少壮时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 (止酒 )他渴望建功立业,其思想和人格中有着儒家哲学

9、的深刻影响。陶渊明在 感士不遇赋 中曾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里。 ”故一直到四十岁,他的心中仍存有 “总角闻道,白首无成”的焦虑:“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 (荣木 )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形影神故如鲁迅所说, 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 ,他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的。陶渊明对儒家思想实有一个由早期的崇奉、 到后来的怀疑、再到最终辩证地扬弃的过程。他主

10、要吸取了儒家思想中“忧道不忧贫” 的坚持理想的精神、“中庸” 、 “中和” 的境界祈向和对鬼神宗教存疑阙如的态度,而扬弃了其中过于强烈的荣利之心。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 “荣叟老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屦,清歌畅商音。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赐也徒能辩,乃不见吾心” 。 (以上均见咏贫士 )可见陶渊明实已从对儒家哲学思想的辩证扬弃中,获得一种艺术化、审美化的人生观。他吸取了道家追求个体人格自由、淡泊名利、 无为的精神, 而扬弃了其中任诞不羁、炼形成

11、仙等宗教迷狂的成分。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自叙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归去来辞 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之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归田园居其一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这些地方,我们已不难见出陶渊明对道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辩证扬弃。他提扬了道家自由人格的主体精神,不“以心为形役” ,不被荣利所牢笼,甘愿回归自然;但同时却批判4和否定了道家嗜酒狂放、道教妄求长生不死的宗教迷妄。(二(二)性格使然性格使

12、然 1.家庭对陶渊明性格的影响影响陶渊明性格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原因,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其曾祖父陶侃,一是其外祖父孟嘉。陶侃给予陶渊明的影响,是一种出身寒微者所具有的刚毅刻苦、勤奋勤俭、质朴的品质;孟嘉给予陶渊明的影响,则是培养了他士族阶层应有的稳健自如、冲淡平和、有教养的性情。这两方面的影响,对陶渊明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生话在这样的家庭,使陶渊明从小就养成了积投进取的精神和正直耿介的品质。 2.政治环境对陶渊明性格的影响除了家庭原因,政治生活也是影响他性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陶渊明处于政局动荡的魏晋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乱政使一意寻求避祸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

13、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自由自在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察赋,使他不屑“为五斗米折腰”而最终辞官归田。他写了归去来兮辞 ,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混迹官场,隐逸于世。二社会原因二社会原因(一)个人经历(一)个人经历 1.五次出仕与归隐经历陶渊明有五次出仕经历和五次归隐经历,他自述自己出仕是迫于生计,他经历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官场价值的颠覆使得陶渊明常常重新审视自己的抉择,常常选择辞官归隐。显然这是一种生命的挣扎每一次抱着美好的理想而去却失望而归。这些官职,位卑权薄。注定不可能施展一生抱负。反而被人事所累,折腰事人。丧格辱志岂不累哉?怎不违其心志? 2.家庭生活经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陶渊明的家庭生活给他带来的影响。从陶渊明的作品和别人为他写的传记中可以看出:贫穷困苦一直伴随着陶渊明的一生,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