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斗士--李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816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相矛盾的斗士--李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自相矛盾的斗士--李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相矛盾的斗士--李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相矛盾的斗士--李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相冲突的悲剧斗士李贽读万历十五年有感张浩楠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英文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 可直译为“平淡的 1587 年” 。黄仁宇先生并非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 记,而是以 1587 年为支点,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 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本书选取了明代历史上很平常的一年万历十五年, 即 1587 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为一般研究 者所注意。然而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 的前兆。正所谓由小及大,管窥蠡测。书中介绍了七位历史人物,由于对明末 清初思想启

2、蒙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对李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下面仅对我 自己浅薄的认识做一下阐述,希望老师和各位同学批评指正我的错误与不足。书中介绍李贽是在最后一章李贽自相矛盾的哲学家 。李贽,明代官员、 思想家、禅师、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 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并非没走仕途,因为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早已深入读书人的心里,他先后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 万历中为姚安知府,但最后却弃官而走,开始讲学。李贽的一生无疑充满悲剧 性:家道中落,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家境困难,难以维持生计,子女由于 各种原因夭折,白发送黑发;最后遁入空门。然而,他的一生却

3、给后世留下了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首先讲一下他的思想主张。其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天理的 学说。大家都知道,明朝时期理学早已发展到了一定高度,陆王心学也早已为 人们所热衷,迎来了其发展的高潮。在三纲五常禁锢思想的时代,李贽这一理论 无疑是石破天惊。他自己也深知会被朝廷所不容,所以将自己的书命名为藏 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等。可见当时思想钳制的程度。其二,反对孔 孟学说的权威与教条,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强调了人的个性。可能受家庭 的影响,因为李贽出身一个商贾之家,祖先与混血者、伊斯兰教的信仰者有着 十分密切的联系,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小。他认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不能盲 目的崇拜。而

4、强调人的个性这一说法也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子。其三,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主张“真心” ,反 对盛行的摹古文风。在这里可以看出他性格的耿直,也揭示他悲剧下场的必然 性。那为何黄老要将其定义为“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呢?我认为,一方面李贽 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 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他痛恨维护封建礼 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李贽的眼光是超前的,但 他在坚持这些进步思想的同时,又摆脱不了“忠君”的思想。他并非要推翻封建 统治,而是要维护它,他希望的是一个明君

5、。这也正是自他相矛盾所在。但也 没有办法,这是时代背景所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是,李贽这个斗士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李贽获罪入狱,据文字记载,他 并没有受到折磨,照样可以读书写字,但他却选择了自杀。一日他要侍者为他 剃头,乘侍者离开之际,用剃刀自刎,侍者回来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他进行了一次对话,此时他已不能出声,只用手指在侍者掌心写字作了回答:问:“和尚痛否?”答:“不痛。 ”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自刎两天后,李贽才得以脱离苦海。就这样,这位伟大的人物就此陨落。哀 叹其悲剧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其悲剧的原因。从其主观方面来说:一,自身遭遇悲惨,郁郁不得志。李贽早年家

6、境窘迫, 而立之年丧父,不惑之时丧祖父,去安葬先人时因无钱作为路费,抛下了妻儿, 时过三年,当他回来之时,两个女儿营养不良而死,耳顺之年丧妻。人生中苦 难尝尽,仕途却不得志,最终出家。老年早已悲观,他曾说“今年不死,明年 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而祸来又不即来,等死又不即死。 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可见李贽本身也早已有悲剧之想。二, 过于激进,重视独立。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他人性中闪亮的一部分。李贽好强 喜辩,不肯在言辞上输给别人。这种性格使其树敌增多,自然也会影响他的仕 途。其次敢于与朝廷公开叫板,著焚书 藏书等,看出他思想上的激进和 偏颇。一个和政府公开叫板的人,

7、其下场自然不会有下场。从其客观方面来说:一,明朝封建专制统治在加强,传统的政治早已凝固。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统治者绝对不会让一个破坏自己统治秩序的人继续存在。 二,明朝资本主义虽然萌芽,但是远远还没有发展起来,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 对的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李贽的超前主张绝对不会被上层统治 者接受,反而会被打压。三,明清思想控制加强,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组织盛 行,文字狱也达到空前的恐怖。在这样一个思想被强力钳制的环境下,李贽的 主张既不会为人们所接受,还因其“邪说惑众,佛教盛行,不知孔教礼法“被 锦衣卫逮捕,著作一律销毁。四,明清实行海禁政策,也使外来先进思想无法 传入。众所周知,同一时期,欧洲早已开始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而 中国民众思想麻木愚昧。李贽就如同行走于荒漠大漠之中,振臂一呼,无人理 睬,这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们无法避免的孤独。纵观李贽一生,挫折与坎坷始终相随,但也有不能使人忘怀的闪光之处。这 就是一代英雄留给我们的印象:孤独,落寞,悲哀,但是,伟大!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明末学者冯元仲写给李贽的吊祭诗: 手辟鸿濛辟混茫,浪翻今古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亦彰。髡顶逃禅又杂儒,放言横议不粗疏。世皆欲杀身殂狱,天下何人容卓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