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716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州实践 我要评论 2015 年 05 月 18 日 10:29:19 来源: 中国市长 评论 0 分享 打印 字大 字小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编者按】去年,在全国 74 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惠州空气质量排名第六,今年一季度 上升到全国第三。作为新兴工业城市,惠州如何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又保持良好的生 态环境,引起各方关注。近日,本刊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专访了惠州市委副书记、市 长麦教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义务责任、更是历史担当”一说起惠州,很多人就想到了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惠州的 最大特色,也是最大优势。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2、,在推动新型工 业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保持了天蓝水 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优质生态。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义务责任,更是历史担当。绿水青山是老祖 宗留给我们的“金山银山”,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山福山”。所以,我们既享祖 宗福,更要留儿孙路。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我们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 GDP 的增长。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我们建立了生态考核指标体系,落实责任,强化监督, 共同呵护美丽的惠州家园。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助力发展,也是普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

3、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 福祉。近年来,我们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全方位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生态质量和宜居环境,推动惠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我们坚持发展惠民、生态惠民,为广大市民营造优 质的宜居环境,特别是确保广大市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不断提升市民的舒适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提升环境容量,也是倒逼转型升级。在经济 发展新常态下,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全力调结构、促转型。近年来,我们始终 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的硬约束,严格执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

4、、重点区域“三个限批”制 度,全面落实“三个一律不批”,即不符合环保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未取得排污 总量指标的项目不批、环境风险难以防范的项目不批。以硬措施推动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惠州在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稳定优良。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保持在 85%以上,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长年保持 100%,连续 7 年获广东省环保责任考核优秀等级,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空 气质量城市”、“中国十大养生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三次入选“中国十佳宜居 城市”,三次荣获

5、“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去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今年 一季度,全市空气质量指数为 3.71,优良天数比例 100%。在全国 74 个重点监测城市中, 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三、广东省第一,是唯一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100%的城市。“每年统筹安排 20 亿元治水、20 亿元种树”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设立了治水和种树等专项资金,每年统筹 安排 20 亿元治水、20 亿元种树。在惠州穿城而过的东江不仅是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的“母亲河”、“生命水”, 而且是香港同胞的饮用水源。长期以来,我市把保护东江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认真 落实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实施最严格

6、的饮用水保护管理制度,确保了东江 水质长期安全稳定、碧水长流。为了更好保护水环境资源,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投入资金 80 多亿元,强力 推进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圆满完成广东省人大确定的“两河”流域污染整治任务, 实现了“两河”流域水质明显好转。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河涌整治五年规划,投入 9 亿元完成金山河综合整治,投入 7.9 亿元完成青年河综合整治,打造了河涌整治两大样板 工程,其中金山河水清岸绿工程项目荣获 2014 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市区中心区 河涌整治方面,计划投入 100 亿元

7、,争取到 2017 年基本完成市区 14 条主要河涌整治任务, 达到“一河一景观、一河一特色”的整治效果。在镇级河涌整治方面,采取“一河一策” 措施,以清理流域内养殖污染和农村垃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疏通农村河道水网体 系、增强自净能力等为重点,全面整治 63 条镇级河涌。与此同时,我们结合贯彻落实“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 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全市形成了道路林荫 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实现了市民出行“300 米见 绿地、500 米见公园”。目前,全市建成生态景观林带 660.4 公里,完成森林碳

8、汇工程造林 38.6 万亩,建成绿道 679.7 公里,建成面积 11 平方公里的惠州森林公园、县级以上森林公 园 43 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61.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 17.2 平方米。惠州 处处充满着赏心悦目的绿韵,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生机,一片片森林让城市更加生态宜 居,一片片绿色展示着美好未来。 “以法律的红线,守住生态的底线”我们坚持依法依规,实施最严格的法律监管措施,全面加强环保源头管控和综合 治理,用法律的“红线”,守住生态的“底线”。狠抓环保准入不放松,严格落实环保前置审批制度。近五年每年环保否决率均在 10%以上,累计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超过 1200 宗。

9、2014 年,全市否决不符合环保要 求项目 179 个,否决率 11%。坚持企业进园区,持续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大落后产能“关停并转”力度,近 三年关停重污染行业项目 150 多个,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节能技术改造 580 多项。2014 年, 清退重污染项目 44 个,年淘汰率 10%以上,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强化环境监管,开展东江、西枝江、重要水库、饮用水源地等周边环境风险 源大排查,完善在线监控系统,全市共有 165 家企业安装污染因子自动监测设备,191 家 企业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持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近五年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 4977 宗,2014 年达 1504 宗,环

10、保执法力度位居广东省前列。2013 年 7 月,我市环保部门依法查处了某非法电 镀厂,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经法院判决,犯罪嫌疑人因犯污染环境罪,处有期徒刑 6 个 月。该案成为“两高”司法解释后,我市首宗因环境污染罪被判刑的案例。去年,惠城区 某五金制品厂向水体排放含重金属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其负责人被判有期徒刑 14 个月;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全盛清洁服务部非法倾倒污泥,致使水塘水质 COD 超标 24.4 倍、氨氮 超标 49 倍,涉案 4 人被判有期徒刑 7 个月;博罗县一无照电镀厂向水体排放重金属污染物, 其负责人被判有期徒刑 1 年。2013 年至今,环保部门共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

11、罪案件 34 宗,其中已判决 10 宗。“抓好城乡统筹,既要城市靓丽,也要乡村美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特别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生态镇村、宜居示范镇村创建。截至去年底,全 市共建成国家级生态镇 6 个、省级生态镇 40 个、省级宜居示范城镇 2 个、省级宜居示范村 庄 12 个。全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有 63 个乡镇 (街道)共 71 个镇办,占比 88.7%,仅剩 8 个镇今年完成先后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 74 座,日处理能力达 148.6 万吨,今年还将新建污水处理厂 11 座,实现生活污水处理

12、“一 镇一厂”;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5 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 还建成危险废物处理设施 13 个,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处置项目 2 个。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处 理率达 96.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废和城市生活污泥收集处理率均达 100%。为了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2013 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 行”活动,全市镇村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 94 个、垃圾收集点 2 万多个,配备专用压缩车辆 152 台、农村收运车辆 3000 多台,配备保洁人员 9333 名,基本实现了“一镇一站”、 “一镇一辆”、“一村一点”。从今年起,我们同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

13、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力争今年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60%以上、80%以上镇村建设成为生态镇村,着力打造地绿山青、村容整洁、舒适宜居的 美丽乡村。“让惠州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全面贯彻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新环保法、“水十条” 和“气十条”,严格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 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扬创 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

14、市建设,让 惠州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强化环保调控,进一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自觉落实环保准入政策,把好产业 和项目准入关,通过关口前移严控污染;以申请地方立法权为契机,探索开展环保立法工 作。加强治污减排,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坚决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扎实推进 河涌综合整治,全力确保东江、西枝江水质安全;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保持 空气质量优良。严格环保执法,进一步保障环境安全。强化环保与司法部门联动,探索成 立“环保警察”,加强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出重拳、用重典、零容忍,严厉打击环境 违法行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划定生态保护

15、“红线” ,架起带电的环保“高压线”,完善生态补偿“利益线”,让“绿色化”成为“常态化”, 为惠州加快发展增添持久强劲的“绿色动力”。延伸阅读惠州: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珠江三角洲九市之一,现辖 5 个县区和大亚湾经济 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惠州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 名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丽城,又是一座产业发达的工业新城、社会和谐的文明之城,还是 一座服务高效的开放之城、充满活力的希望之城。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海陆空立体交通 网络、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使惠州成为投资和发展热土,先后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客商在惠州投资发展。

16、2014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3000.7 亿元,增长 10%;地方公共财 政预算收入 300.6 亿元,增长 20.2%,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居广东省第五位。惠州的市情和发展特点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是陆海统筹空间 大。惠州市既有广阔的陆地,同时又有大面积的海域,全市陆地面积 1.13 万平方公里,国 土面积超过珠三角九市总面积的 1/5,目前开发强度仅为 10%左右;海域面积达 4820 平方 公里,海岸线长 281.4 公里。在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协调开发尤为迫切的时代背 景下,通过陆海一体的统筹规划安排,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是发达 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并存。惠州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既有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区, 也有欠发达的山区县。以较发达的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市民化具有广泛的现实 基础。三是城镇化水平还不高。惠州城镇化水平约 66%,居广东省第 8 位,远低于广州、 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巨大的空间。近年来,惠州市按照“高密度部署、高强度推进、高难度突破”的总体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