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的误操作举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684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机的误操作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发电机的误操作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电机的误操作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机的误操作举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发电机的误操作举例来源:机械论坛()(1)冷启动后未暖机就带负荷运转柴油机组冷机启动时,由于机油黏度大、流动性差,是机油泵供油不足,机器摩擦面 因缺油润滑不良,造成急剧磨损,甚至发生拉缸、烧瓦等故障。因此, 柴油机冷却启动后 应怠速运转升温,待机油温度达到 40以上时再带负荷运转;机器起步应挂低速挡,并循序 在每一挡位行驶一段里程,直到油温正常、供油充分 后,方可转为正常行驶。(2)柴油机在机油不足时运转此时会因机油供给不足而造成各摩擦副表面供油不足,导致异常磨损或烧伤。为此, 机器起步前和柴油机运转过程中要保证机油充足,防止由于缺油而引起拉缸、烧瓦故障。(3)带负荷急停机或突然卸除负荷后立

2、刻停机柴油机熄火后冷却系水的循环停止,散热能力急剧降低,受热件失去冷却,易造成气 缸盖、气缸套、气缸体等机件过热,产生裂纹,或使活塞过度膨胀卡死在缸 套内。另一方 面,柴油机停机时未经怠速降温,会使摩擦面含油不足,当柴油机再次启动时会因润滑不 良而加剧磨损。因此,柴油机熄火前应卸除负荷,并逐渐降低 转速、空载运转几分钟。(4)柴油机冷启动后猛轰油门若猛轰油门,则柴油机转速急剧升高,会造成机上的有些摩擦面因产生干摩擦而剧烈 磨损。另外,轰油门时活塞、连杆和曲轴受理力变化大,引起剧烈撞击,易损坏机件。(5)在冷却水量不足或冷却水、机油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运转柴油机冷却水量不足会降低其冷却效果,柴油机因

3、得不到有效的冷却而过热;冷却水、 机油的油温过高,也会引起柴油机过热。此时气缸盖、气缸套、活塞组件 及气门等主要受 热负荷大,其机械性能如强度、韧性等急剧下降,使零件变形增加,减小了零件间的配合 间隙,加速机件磨损,严重时还会产生裂纹、机件卡住的故 障。冷却水、机油温度过高会 加快机油老化变质和烧损,且机油黏度下降,套缸和活塞及主要摩擦副的条件润滑条件恶 化,产生异常磨损。柴油机过热还会恶化柴油 机燃烧过程,使喷油器工作失常,雾化不良, 积炭增多。(6)在冷却水和机油油温过低的状态下运转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冷却水温度过低,气缸壁温度随之下降,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凝结 成水珠,与废气接触生成酸性物质,

4、附着于气缸壁,产生腐蚀磨损。实践证 明,柴油机经 常在冷却水温 4050下使用时,其零件磨损比正常工作温度(8595)下运转是大好 几倍。此时,水温过低时气缸内温度低,柴油机 着火滞燃期延长,一经着火,压力迅速升 高,柴油机燃油粗暴,易造成零部件的机械损坏。柴油机长期在冷却水较低温度的状态下 运转,活塞与缸套的间隙大,已发 生敲缸现象,并产生振动,使缸套出现穴蚀。机油温度 过低,机油黏度大流动性差,润滑部位油量不足,使润滑变差,造成摩擦副磨损增加,缩 短柴油机使用寿命。(7)在机油压力过低的情况下运转机油压力过低,则润滑系不能进行正常机油循环和压力润滑,各润滑部位得不到充足 的机油。因此,机器

5、在行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力指示灯情况。若发 现机油压力低于规定压力时,要立即停机,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行驶。(8)机器超速、超载行驶如机器严重超速、超载行驶,柴油机将在负荷过大、转速过高的工作情况下运转,易 造成工作粗暴,缸套、活塞、连杆等承受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加大,易发生拉缸、烧瓦等 故障。经常超负荷运转,造成气缸内长时间的粗暴燃烧,容易损坏气缸垫。(9)熄火前猛轰油门高速运转的柴油机如果突然停止运转,其巨大的惯性会使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的 零件受到损伤,缩短使用寿命。同时,猛轰油门是燃油因过量进入气缸来不及完全燃烧而 沿气缸壁流下,稀释了润滑油。此外,还会使活塞、气门及燃烧

6、室积炭明显增多,引起喷 油嘴堵塞和活塞卡死。(10)柴油机温度过高时突然加冷却水若在哈尔滨柴油机缺水过热的情况下突然加冷却水,会使缸盖、缸套、缸体等因冷热 剧烈变化而产生裂纹。因此,柴油机温度过高时应先卸除负荷,稍微提高转速,待水温下 降后将柴油机熄火,在将水散热器盖拧松,排除水蒸气。必要时可向水散热器缓慢的注入 冷却水。(11)长期怠速运转柴油机怠速时,润滑油压力低,活塞顶部喷油冷却效果差,造成磨损急剧增加,容易 拉缸;还可造成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积炭严重,有时甚至导致气门和活塞环卡死、缸套 穴蚀。为此,有些柴油机使用说明书明确规定,柴油机怠速运转时间不得超过 1520min。 参考:http:/ 中国机械设备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