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644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农经新关系构建农经新关系 加快推进加快推进“三个转变三个转变”近年来,为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培育新的市场带动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南江县出现了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专业场站、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五专一龙头”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特别是 2004 年来,南江探索出的“支部+信合+协会”的运行模式,在推进南江“三个转变”的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支部、信合和协会三方定位更明确,思路更开阔,工作更有力,凝聚了人心,汇集了人气,培育了人才,加快了“三个转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

2、、创新经营组织,形势所迫,改革所需一、创新经营组织,形势所迫,改革所需由于“五专一龙头”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发展壮大和创新的过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一家一户的小商品生产经营者变为有组织、有规模的经济利益联合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但由于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影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四不”上。一是规模不大。较为规范的协会不多,会员较少;发展的基地虽多,但多数面积不大;专业市场面积小,标准低;龙头企业产品产量少,“一个背兜装不完,一辆车子装不满。”二是带动力不强。许多“五专”组织和龙头企业,启动阶段自身能力弱,缺乏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少数

3、经济组织领办人和企业法人在经营中,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农民利益,导致专业组织凝聚力不强,发展壮大举步维艰。三是利益联结不紧。以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入会自愿、会员自治、会务自主、协会自立”的“四自”原则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自办、自营、自管、自受益”的内在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内部组织松散,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合作组织与会员、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部分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四是投入不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缺少可作抵押的固定资产,金融投入的渠道狭窄,扶持支撑的力度不够,发展能力脆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快推进“三个转变”,破解

4、“三农”难题?南江县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学忠书记关于“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架起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的指示上来,千方百计寻求解决农业投入的有效载体,千方百计寻求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的途径,千方百计寻求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支部信合协会”顺应发展形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新的着力点,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一)(一)“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5、南江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农业大县,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一家一户生产的盲目性确定了农民参与生产竞争的能力弱。如何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生产竞争主体?如何在产业链的延伸中,逐步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和服务人性化的大格局?“支部信合协会”这种工作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生产方式的弊病,有效地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抓发展奔小康的实践中所面临的这一矛盾和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二)(二)“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破除农业投入,破除农业投入“瓶颈瓶颈”制约的有效载体。制约的有效载体。投入不足,使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

6、推动力,“支部信合协会”正好实现了支部与信合、支部与协会、信合与农户、协会与农户和支部与农户的相互结合,既确保了农村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又确保了信合资金的有效投入和良性运转;使支部与信合同专业协会在技术、信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构建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有效发挥自身资金优势的良好平台,符合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顺应农民群众挑致富领头人、盼资金投入、调产业结构和闯市场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三)(三)“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的客观需要。采取什么形式,把党组织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落到实处,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面对重大课题。

7、推行“支部信合协会”就是让支部由直接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转变为通过组织领导协会,工作方式从沟通和理顺协会与信合的关系入手,依靠协会的纽带作用和信合的支撑,由直接决策转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转变为引导服务,由直接创办经济实体转变为创造条件和环境,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从而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加快推进“三个转变”。二、坚持求实创新,多方合力,共促二、坚持求实创新,多方合力,共促“转变转变”“支部信合协会”的工作模式,使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信合的经济优势与专业协会的信息技术优势有机结合,三方合力,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对接,提供了信合对农民给予有效支持的广大空间和全新

8、的舞台,找到了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一)(一)“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以支部为核心,建立了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组织体系。,以支部为核心,建立了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组织体系。全新的农村工作模式不仅使农民面对大市场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参与,而且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关路乡的柏垭村、关田乡的东坝村、上两镇的庙垭村等地的黄羊养殖协会、石滩乡王光山村的银花协会、流坝乡金台村的食用菌协会、黑潭乡南鹰村的茶叶专业协会等,支部的核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通过协会发展了经济,农民真正感受到来自党组织实实在在的关怀,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二)(二)“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以

9、信合为支撑,建立了三者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以信合为支撑,建立了三者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支部信合协会”工作模式的推行,实现了支部组织领导、信合资金支持与专业协会信息技术优势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和产业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关田乡东坝村在“协会+基地”和“公司+农户”的基础上,以“冉家坝南江黄羊选育场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建立了“南江县东坝村方家坝黄羊养殖示范小区”,组建了黄羊养殖协会,采取“支部+信合+协会”的运作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支部领导、信合支持、协会组织、能人带动,干部下村送政策,技术服务到圈舍,皇天不欺公道,厚土不负良民。2004 年,采取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

10、办法,发展南江黄羊 4000 只,年底出栏 1000 余只,实现销售收入 30 万元,人均单项收入可达 300 元以上。(三)(三)“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以协会为纽带,开辟了促进农村发展和稳定的新天地。,以协会为纽带,开辟了促进农村发展和稳定的新天地。“支部信合+协会”三位一体的推行,支部有了“智囊团”。过去,关路乡柏垭村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发展缓慢,群众有意见。2004 年 3 月底支部牵头成立了“柏垭村黄羊养殖协会”,养殖大户吴德华等人成为村党支部的智囊团成员,弥补了党支部成员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目前,全县共建立“支部信合协会”模式的黄羊养殖、

11、茶叶、食用菌等各类专业协会 145 个,协会会员达到 6500 余人,带动了 7.5 万户农户积极从事种殖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贩运业。关路信用分社探索出了一条充分发挥支农、助农作用的新路子。通过和专业协会联合,今年来支持柏垭村黄羊养殖协会发展南江黄羊专项贷款 45 万元,发放给关田东坝村黄羊养殖协会会员贷款 38万元。信合的鼎力支持使广大农户发展南江黄羊的热情空前高涨,关路柏垭村南江黄羊总量突破 2000 只,据统计,南江信合 2004 年 1-11 月累计发放农村贷款 23740 万元,净投放6669 万元,其中专业协会会员贷款 2489 万元,覆盖面达 145 个村,565 个社。“支

12、部信合协会”的推行,使科技兴村不再是一句空话。政治民主延伸到经济领域,把农民的注意力引向发展生产,引向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四)(四)“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农民长期得实惠,促进了农村大发展,农民长期得实惠,促进了农村大发展。“支部信合协会”这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民增强了应对市场风险的信心和能力,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流坝乡金塔村食用菌专业协会会员家庭比其他家庭人均纯收入高出 500 元以上。关田乡东坝村黄羊养殖协会会员家庭比全乡人均纯收入高出近 200 元。关路乡柏垭村黄羊养殖协会采取了“六统一、一保护”的发展机制,即统一协调养羊贷款、统一配置草场资源、统一进行技术培训

13、、统一把握配种标准、统一组织疫病防治、统一组织对外销售,推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羊积极性。最终体现在让农民得实惠上,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健康发展三、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健康发展推行“支部+信合协会”,是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在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一是促进了“三个转变”。红光乡黑池村支部引进外来业主黎茂,以每亩 300-400 元的价格租赁150 户农户土地 1200 亩,建成千亩生态农业红提园。信合积极给予资金支持,农户也可以投资或以土地入股经营,促进了

14、“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正式投产后,每亩可年创产值 5000 元,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户挣钱、会员增收、业主增效、信合增利、支部增加凝聚力的“六赢”,促进了“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由于农户既可以就地转为民工,又可以学到很多农村实用技术,为协会和当地造就一批专业人才,促进了“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二是带动了结构调整。黄梁村、王光山村、活水村等地依托“支部+信合+协会”、“支部+信合+协会+基地”或“支部+信合+协会+专家”等多种运作模式,大力发展金银花,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银花示范基地,提高了生产效益。新民乡、关田乡等地充分发挥草场资源优势,狠抓南江黄羊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

15、的调整。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支部的领导,强化了组织保障;有信合的支持,强化了资金保障;有协会的组织,强化了信息保障、技术保障、价格保障。黑潭乡南鹰村茶叶生产协会走“改工艺,精加工,闯市场”之路,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格局,推动茶叶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益方向发展,茶叶基地亩增纯收入 2000元左右,茶农户均纯收入比其他农户高出 1000 元。“支部+信合+协会”在南江的生动实践证明,要使这种工作模式发挥更大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实施好“1234”工程。(一)一种好形式,因地制宜是前提(一)一种好形式,因地制宜是前提。“支部+信合+协会”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16、,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村党支部可以牵头建协会,通过兴办协会,管理协会,让村干部与协会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部分村干部可以通过会员选举成为协会领导;也可以在已经建立协会的地方,通过村干部兼任协会负责人,或通过村干部担任协会顾问或名誉理事长,或吸纳协会党员负责人参加支部工作,达到优势整合,使党支部和协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支部在协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成员在协会中发挥核心作用。不能片面理解“规范化”,一味追求“模式化”,势必影响支部形象,损害会员的利益。(二)两个积极性,积极引导是关键。(二)两个积极性,积极引导是关键。成功推行“支部+信合+协会”的模式,支部必须积极主动地做好引导工作,调动信合和协会的积极性。既要通过组织的引导和发动,使协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又要加强对信合的联系和沟通,充分调动信合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