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534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举市开放体制构建举市开放体制 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打造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地月日,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新落成的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扩大开放作为基本市策、战略举措,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以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为抓手,以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重点,提高开放水平,拓宽开放领域,推动务实开放,构建举市开放体制,把南阳打造成为豫鄂陕毗邻地区开放高地,为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提供强大动力。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穆为民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杨其昌主持会议。市四

2、大班子领导李天岑、贾崇兰、郭庆之、王建民、孙丰年、刘朝瑞、姚进忠、陈光杰、原永胜、王智慧、李建豫、姚龙其、张振强和副市厅级领导干部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光杰宣读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决定。会议提出,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增长以上,达到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增长以上,达到亿元;进出口增长以上,达到亿美元以上。李文慧的讲话共分三个部分:一是“为什么要扩大开放”;二是“怎样扩大开放”;三是“如何推动扩大开放”。他指出,扩大开放是大势所趋,是跨越之路,是机遇所在,是顺势之举。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我们必须跳出盆地看南阳,发挥开放之“势”,放大开放之“势”,进一步增

3、强发展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和气魄,在开放中抢抓机遇,在抢抓机遇中推进开放,坚定不移地走好开放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使南阳尽快成为开放文明的高地、要素集聚的高地、创业创造的高地,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李文慧强调,做好今年的对外开放工作,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思想大解放,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对外开放方式转变。要启动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把解放思想、强化开放意识作为切入点,在全市持续深入地推进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来增强对外开放的自觉性主动性,以思想解放来促进开放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以思想解放来提升开放能力,以思想解放来破解开放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层次不高、

4、领域不广、环境不优等问题。要破除封闭心态,树立开放发展理念;要破除坐等心态,树立主动开放理念;要破除怕亏心态,树立互利共赢理念;要破除观众心态,树立参与理念,充分展示南阳的大气、大势、大方、大度。第二,项目大带动,全力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四个带动”首先是项目带动,检验开放成效如何,着力点是项目,根本标准也在项目。一要科学谋划项目。在深入研究政策中谋划项目,在推进重点工作中谋划项目。二要激活项目主体。统筹对外开放和市内激活,激活企业上项目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在招商引资中主动承担起主力军作用。三要搞好项目对接,做到知己知彼,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第三,领域大拓展,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要

5、通过开放,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水平,做大六大战略支撑产业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全降解塑料、纤维乙醇、生物柴油、物理法提纯多晶硅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步伐。要通过开放,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通过开放,夯实新型现代农业基础。要通过开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第四,平台大打造,提高招商承载能力。要强化主平台,就是提升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首位度,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集中精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市龙头性平台。要增强承载力,就是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要提高竞争力,就是增强产业发展的聚集能力。要培育节会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6、要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承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搭建的重要舞台,进一步提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水平。第五,服务大带动,努力提高项目落地率。一是要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三率”,以此作为项目观摩、督查、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按照“谁签约、谁负责、谁跟踪”的原则,继续在全市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继续实行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制度,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好落实。三是要优化环境。今年是“转正提”活动的深入推进之年,深入推进就要体现在项目落地情况上。要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法办,打造信用南阳。李文慧强调,对外

7、开放要取得突破,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要把对外开放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举市齐动、干部主动、改革启动、要素推动、机制驱动、周边互动“六动并举”,着力构建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各级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举市开放体制,形成开放发展的强大凝聚力。举市齐动。对外开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构筑举市开放体制,举全市之力,全民参与,投身到对外开放主战略中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步调一致的对外开放联动协调机制。干部主动。干部作为对外开放的主体,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要推行本职工作、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三位一体”工作法,确保对外开放各项目标任

8、务落到实处、取得突破。改革启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开放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开放的体制弊端,不断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工作方法,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迸发。要素推动。全力破解好土地、劳动力、环保、资金等要素难题,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保障。机制驱动。尽快构建完善的开放政策支持体系,严格奖惩兑现。要把对外开放作为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选用干部的主战场,把有责任心、有能力、目标任务完成好的优秀干部重用起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周边互动。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要当好中原经济区连南启西的桥梁和对接周边的先锋,互利合作,优势

9、互补,共赢发展。要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化与北京、天津等受水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李文慧最后强调,南阳大开放的战场已经摆开,大开放的时机已经来临,大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要巩固好的态势,提升好的趋势,弘扬好的气势,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持之以恒抓好对外开放。要以转变方式、科学发展求务实,以持续求进、科学跨越求务实,以抢抓机遇、扩大开放求务实,以清醒忧患、勇于担当求务实,让务实发展的脚印深深印在新南阳建设的征程中,为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第七届全国农运会胜利召开!穆为民在总结回顾去年以来全市对外开放工作时

10、指出,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有效发挥了开放招商“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主要体现在: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开放载体,对外开放承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以扩大出口为重点,外贸外经迈出新步伐;不断拓宽开放领域,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全面实施服务带动,开放软环境不断优化。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思想观念不解放、项目落地难度大、开放层次不高、开放环境不优等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

11、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穆为民强调,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筹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和服务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对外开放整体跨入乘势而上、拓展深化、带动全局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既要看到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严峻,更要看到新的一年我市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持续彰显,进一步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对外开放工作,以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一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二是突出招大引强,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三是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四是拓展开放领域,加快形成大

12、开放大招商格局;五是全力运作项目,扩大开放招商成果;六是强化载体平台,增强对外开放的承载支撑能力;七是积极扩大出口,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八是着力亲商安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九是注重政策激励,健全完善举市开放推进机制。会上,西峡、唐河、邓州分别作了发言。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的县市区领导,各县市区发改委主任、商务局长、招商局长、产业集聚区负责同志,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南阳新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领导班子成员,市委各部委、市直各一级单位、人民团体、市管企业、驻宛两属企事业单位班子成员,各大中专院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市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驻宛新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