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3472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 3 年的时间,研究了两万名青少年,研究发现:能够把 日常生活的事情经常向父母倾诉的青少年,较少出现学习成绩欠佳或染上吸毒、 酗酒等恶习的现象;多数的事实是,孩子满 11 岁之前,通常什么都跟父母说, 父母总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倾诉对象。但是从十二三岁到成年的那几年里,情况 会变得完全相反,他们会先去找朋友倾诉,然后也许是老师或辅导员,最后才 轮得上自己父母。同时,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感觉到,他们已经很难跟 10 几岁的 子女进行足够的沟通。通过众多教育专家的研究和为人父母者的实践证明,以 下 6 种方法是帮助父母消除与子女之间隔阂的好办法。 一、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

2、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 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 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 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 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 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 有效。 二、学会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 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

3、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 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 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 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 “我常常和 14 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 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 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三、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 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

4、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 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 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 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 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 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 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 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 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

5、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 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 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 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五、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很多专家建议,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 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 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 14 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 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 耐烦地说:“

6、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 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 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 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 封信影响了我”。 六、不要无所不问 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 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 有一天她 15 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 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 不知道女

7、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 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 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之进行对话的过程, 要不断地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要进行坦率的沟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 这样一个引导者:一个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立即伸出双 手援助的人。而对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地成长, 并且渐渐地了解他们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安慰。赏识孩子才能造就英才时间:2012-03-16 19:51 | 来源:

8、未知 | 作者:admin |点击:352 次 不能教育好孩子的朋友请看:中国最牛的班主任告诫家长:赏识孩子才能造就英才 他叫王金战,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他被称为“中国最牛的班主 任”。2003 年,他带的一个班级,49 人参加高考,37 人考上北大清华,10 人 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更牛的是,他还是 一位成功的父亲,把原本中考时高中都没考上的女儿送进了北大。 上周六,他受集美中学之邀,来厦传授他造就英才的绝招。 怎么当好家长? 家长会后家长要“备课” 不少家长开完家长会,碰上孩子受表扬一脸笑容;可一旦挨了批评,往往是气 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把一肚子

9、的火发泄到孩子身上。因此,很多孩子害怕家 长去开家长会。 在王金战看来,家长开完家长会后一定要认真“备课”,特别是孩子在家长会 上挨了批评的,家长更是要好好地准备一下怎么去鼓励孩子。比如,会上老师 说了什么,家长先领会一下,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跟孩子好好谈一谈。家长 千万不要一回家就对孩子吼:“怎么别人老师都表扬了,就你没被表扬?”这对孩子伤害很大,因为往往最亲近的人对孩子的伤害最致命。 在王金战看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孩子。他举 了一个母亲的例子。 这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她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 3 分钟都坐不了,建议她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母亲很心

10、酸,但她还是告诉孩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 1 分钟,现在能坐 3 分钟了,全 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没有让妈妈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 50 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 排在第 40 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回去 的路上,母亲流下了眼泪。但她回到家里,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 排在第 21 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第二天上 学时,他比平时都要早。 儿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开家长会。出于

11、意料的是,这次她儿子的名字不在差生 的行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她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 点问题。回去后,她欣喜地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老师说了只要你 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后来,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儿子边哭边说:妈 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您能欣赏我 三步优秀法转变“差生” “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在王金战看来,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就变 成了“差生”。而要转变“差生”,就是让他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进步 的成果。如何让“差生”体验成功?那就要不断挖掘他的优点。 王金战认为,“差生”和优生之别,从来不是

12、天生的,而是家长和老师造就的, 是阶段性现象。他举了个例子:一个山东老乡,孩子读高二,寒假考试结束后, 一家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帮孩子。 一开场,王金战问孩子期末考考得如何?孩子还没开口,家长就气呼呼地说: “简直一塌糊涂!”王金战支开了家长,与孩子单独聊。他发现,孩子虽然在 班里常年倒数,可这次考试提高了两个名次。“孩子,你太不容易了,在两个 月的时间里,超越了两个名次,照这样下去,离高三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你 身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出现啊!”经王金战这么一夸,孩子立马挺直了腰板。接着王金战引导这名学生寒假要从哪些具体的事情做起,而此时学生心里早有 自己的计划安排,王金战就和他逐条论证和调整

13、,落实成文。最后,孩子拿着 计划自信满满地走了。后来,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进步很快,学习自觉性大 大提高。 王金战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完美自己的向上之心,只是缺乏毅力和执行力。 做家长的,心里要有两个目标:一个长远的,一个近期的。长远目标要放在心 里,不要天天拿出来向孩子抖擞:“你距离一本还有十万八千里呢!”短期 目标就是要抓住孩子每一次的微小进步,一点点往上加任务。孩子有进步就应 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越是问题比较多的孩子,越需要老师和家长拿着放大 镜,去寻找他的优点,抓住他的每一点进步,有针对性地把表扬送达他的跟前。王金战认为,通常孩子被表扬三次,就彻底、长足地走向优秀,而这就是他的 “三步

14、优秀法”。优秀是需要时间来成全的,家长心态要平稳,也许是三天, 也许是三个月,甚至是三年。而孩子一旦上了这个轨道,他的成功就是可以预 期的。 老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把孩子当普通学生看 最让王金战骄傲的一件事情是,2006 年,他把原本高中没考上的女儿送进了北 大。2003 年,王金战所带的班级在高考中大获全胜,但是,他自己的女儿中考 连高中都考不上。那时他开始反省:“我作为一个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 不好,怎么教育学生,怎么在家长面前谈教育?” 现实中,有不少老师,教学生教得很好,可是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却是一败 涂地。在王金战看来,如果一位老师教育别人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却忽视了 自

15、己的孩子,最后对孩子心怀愧疚,这是很有问题的。 王金战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教育别人的孩子容易,教育自己的孩子则很难, 如果用教育别人孩子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正因 为难,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应多花心思,多想办法,千万不要教育起 自己的孩子,反而采用更简单、更粗暴的办法,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辅导自己孩子时要更加耐心、细致。在辅导女儿的过程中,王金战发现,辅导 别人的孩子,讲一遍不行,他可以讲上十几遍,这是职业习惯。可是辅导自己 的女儿,一遍不行,脸色就不好看;两遍不行,就开始骂娘了;三遍不行,差 点没开始动暴力了,因此搞得孩子在家长面前非常紧张,越是紧张越是不会

16、。 王金战认为,对于自己的孩子,应降低期望值,把他当普通学生看,容忍孩子 犯低级错误。后来,王金战在辅导女儿的过程中,修炼到时刻面带微笑。女儿 考得不好,他不说什么话;一旦有进步了,他抓住机会大加赞赏,慢慢培养女 儿的自信。此外,他还帮助女儿把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引导出来,为女儿设计了 一条以文艺特长生考名校的道路,两年半以后,女儿同时被清华、北大和人大 的文艺特长生预录取。高考时,女儿超常发挥,以 645 分考取北大。 家长们必看的孩子“反感”你的这 N 个理由过去常被人视为最亲密的亲子关系正在出现让人震惊的裂痕。北京某区近 期针对 3000 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 人担忧,只有不到 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 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这份调查报告是在对该区 30 余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 测查后得出的。家长的拳拳爱心为何换来孩子们的极度反感,本报记者就一些 亲子关系的典型案例采访有关专家,试图找出制造*感的主要原因。调查数据:家长影响力高速下滑调查给人带来的最大惊讶是,目前不少中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 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