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425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于稳定王泽强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而且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尽管出口陷入困境,但随着扩大内需的一系列举措的逐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因出口下降所出现的“真空地带”的空缺,因而把对中国发展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所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更重要的是在危机情况下能否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让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中国新一轮的发展。中国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发展奇迹,除了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及中央高层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期之外,有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样必不可少。明显可以看出,美国也受益于稳定的内部环境。自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后,要数

2、“911”恐怖袭击及二战时日本轰炸美国珍珠港,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是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稳定的内部环境,既给美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促使美国有更多精力在全球范围内担当领导角色。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尽最大地努力维持内部稳定的连续性,或许是出于对美国国家安全的高度关注,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始终对威胁本国安全的敌对方保持警惕。至今为止,美国依然对恐怖势力维持着高压的态势,甚至连朝鲜这样的主权国家也不例外。在美国看来,朝鲜引发的威胁在于其核意图的不明确,所带来的朝鲜半岛局势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得美国认定朝鲜为“危险的敌对国”。更令美国担忧的不是威胁本身的存在,而是威

3、胁的扩大和蔓延。迄今美国仍警惕挑战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国家,即使它们无意有这种企图,但美国对此十分在意且感到忧心忡忡。基于稳定对美国的重要性,今后的美国将力保其国家安全与稳定,如同奥巴马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一样,新的开始无疑是美国新转变的必然,把应对气候变化同美国的国家安全挂钩本身是在典型不过的例证。 美国之所以如此重视国家安全与稳定,原因不难看出:由于国家安全与稳定是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重大课题,也是保证美国能否维持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作为头号强国的美国对此不能不给予极大的关切。实际美国早已认识到国家安全与稳定同国际安全与稳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然美国也就不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军事部署,或花那么多

4、心思和精力推行全球战略。当然美国奉行全球战略,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需要,而进行全球军事部署,主要是保护美国全球利益的不受损失。但也包括出于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考虑,目的是为介入全球事务找到合法的理由和正当的名义,或是为了避免不稳定的国际环境给美国的国家安全与稳定造成难以预料的不利冲击。 自从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就意识到虽然国际局势的不稳定给美国介入全球事务带来契机,可倘若不稳定的国际态势失去控制,反倒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正基于这一点,美国才有庞大的军事开支,也才对国际安全局势给予很大关注,有时甚至不惜更多努力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为的是慎重起见,以给美国的国

5、家安全与稳定营造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显然维持国家稳定不在于关注稳定本身,毕竟国家稳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囊括经济、民生、环境、政治等诸多影响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国家稳定有关联。因此可以说,国家稳定不仅涉及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更多是事关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等在内的许多问题,且与每一个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国际态势趋于复杂化及其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加之,新兴国家的相继崛起让全球事态充满变数,况且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不单单带来机遇还有挑战。这么一来,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实际面临严峻考验,对中国的崛起发展无疑产生不可小视的阻力。一是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挑战。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6、,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明显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且又是人口大国的中国,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更大的担忧在于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出现,本身对人心的稳定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也就上升到对国家稳定的影响。现在的中国既要在谋求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民生和消除贫困,又要在发展的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和预防自然灾害,所面临的挑战不小。二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明显可以看出,恐怖分子、分裂分子、极端分子等敌对势力的内外勾结,足以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构成威胁。不仅如此,它们不会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日趋提升,而不在策划针对中国的破坏性活动。事实表明,越安稳的环境越有威胁存在的危险,这

7、证明敌对势力不是不想在中国搞破坏性活动,只是它们在等待机会。只要危险仍然存在,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情况就难以排除,任何有丝毫的放松警惕等于自食其果。三是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并存。随着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内部的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越倾于突出起来,如发展失衡、贪污腐败、环境污染、违法犯罪、人口老龄化等急待解决的问题,考验着中国维护国家稳定的能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发展的安全性事实上已同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密切相关,如同经济安全与每一个国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一样,明显在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四是国家战略储备安全面临考验。由于中国正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方向推进,并且又处于日益激烈的国

8、际竞争环境,像粮食、黄金、石油、药品等国家战略储备,能否保障其安全性将事关中国的国家稳定大局。五是影响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多。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很多问题越来越倾向于全球化,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全球性问题”得靠各国协调一致解决。同时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对国际态势的未来走向产生消极影响,这恰恰牵动着中国内部的稳定。特别是中国周边环境存在着许多“敏感的潜在冲突点”,对于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曾经的中国常饱受战乱和动荡之苦,通过现在的发展,促使人们感受到稳定与和平的重要性。就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的背后而言,其实验证了一种说法,即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不在于财富的多少或国力的高低,而在于一个国

9、家内部是否能维持稳定。今后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或繁荣发展,根基主要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否则,即使经济的增长再快、军事实力再强,也无济于事。此外对于中国而言,提高驾驭国家大局稳定的能力,并有内外稳定的环境,这意味着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有很长的“维持充满机遇的发展稳定期”。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外部环境进行判断是各国决策的一个重要依。中国未来对外大战略是争取一个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亚太地区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地区格局和形势,一个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保持和发展一种协调性的大国关系框架还是可能的,周边环境在中国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处

10、于特殊地位,经过努力,发展一种合作性的周边关系的条件是存在的,中国经济本身健康的发展是构成亚太地经济稳定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共十六大把 21 世纪头 20 年作为中国“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地分析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地区环境,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构造“机遇期”的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部环境历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外部环境进行判断是各国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一方面,中国有着世界所及的利益,另一方面,它的主要关注点还是自己所在的地区。亚太地区是中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因此,亚太地区未来政

11、治经济的发展走势如何对机遇期外部环境的构成影响巨大。 如何分析和认识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最重要的是确定中国对未来环境的需求,即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其次是对环境的需要应该服从中国的对外关系大战略。中国未来对外关系的大战略是争取一个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亚太地区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地区格局和形势,一个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以便在未来 20 年的时间里实现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地区关系的稳定支架中国需要稳定。这不仅是指国内,也指外部环境。对于外部环境来说,稳定就是和平,稳定就是安全。然而,稳定不是没有变化,稳定也不是没有矛盾,稳定是一

12、种结构,是一种形势,稳定既是一种连续过程,也是一种动态调整过程。因此,中国需要的稳定环境既包括对现实结构维持的接受,也包括对现实结构的有序调整。在亚太地区,构成中国稳定环境的主要支架是:稳定的大国关系、稳定的周边关系和稳定的国内发展变革。这三个方面是构成中国在亚太地区实现一个稳定政治安全环境的基本支架。这里,我们把稳定的国内发展变革作为一个前提,因此,分析的重点主要是前两个方面。(一)构建稳定的大国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国关系一直支配着中国的对外政治安全环境和国内政策取向。20 世纪 50 年代,由于美国及其他西方主要国家的遏制政策,中国不得不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和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

13、60 年代,中国安全受到威胁,迫使中国重构对外关系,到 70 年代末实行联美抗苏的政策,并且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与实行对外开放;90 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方针,通过发展大国伙伴关系,创建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坚持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进入 21世纪,中国继续实行上个世纪末确立的基本路线,把发展稳定的大国关系作为一个大政策。在所有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也是对其他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的关系。中美之间能否建立一种稳定的关系?这要从中美各自的大战略与基本利益来认识。美国是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超级大国,在世界事务中处于霸权地位。美国大战略旨在维护和加强这种地位,建立美

14、国霸权下的国际秩序。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不论谁当政,基本的政策都是沿袭这个方向。尽管某个时期政策的强弱和方式可能会因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及政党轮替而变化,但是,总的大战略不会变化。谁挑战和威胁美国的这种地位和秩序都不符合美国的基本利益,必然导致与美国的对立、对抗。美国大战略的外围基础是其盟国,也就说,主要靠同盟关系维持地位和秩序,同时根据利益需要确定合作伙伴。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界定“挑战和威胁”。挑战可以针对美国的地位和秩序,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潜在的,而威胁则主要是指对秩序以及美国自身的安全而言。对挑战和威胁的认定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它往往根据美国一个时期的战略和利益需要来定

15、。我们看到,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把可能取得“地区霸权地位的国家”作为主要威胁,后来把经济崛起的中国列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挑战者),在遭到“九一一”恐怖袭击之后,则把恐怖分子、“邪恶轴心国家”看作主要威胁。美国的这种界定直接导致其政策的变化和美国与被界定为“威胁者”的关系。中国是一个上升的发展中大国,其最基本的战略是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和平环境,继续发展经济。中国实现这个战略一是靠积极参与现有秩序,在参与中争取自己的利益,二是靠深化自身的改革开放,通过发展实现有序转变。显然,接受现有秩序和维护它的基本稳定,符合中国的基本利益。当然,这里的“接受和维护”并不是指中国没有自己的要求。作为一个

16、发展中的大国,作为一个现有秩序的“纳入者”,中国希望它能满足自己的利益;进行符合自己利益的调整。这种以具体实际利益为基础的要求有时会与现行的秩序发生矛盾。中国特别看重与美国的关系,这既包括政治安全,也包括经济利益。中国的对美战略可以建立在三个基点上:一是认可美国的超强作用;二是在尽可能多的领域与美国进行合作;三是提高自己的实力地位。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稳定的支架。美国不仅主导着世界现存政治秩序,而且主导着经济秩序,为中国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只要美国承认中国在现有体系里的利益和中国发展和稳定的必要性,认同中国的作用,中国就不会是美国大战略的挑战者,也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因为它们主要表现为具体利益的差别上。尽管中国会对美国的许多做法,尤其是单边主义的对外干涉不敢苟同,因此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会发生矛盾,但是,两国在更多的问题上存在共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