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384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错误行为重现培养良好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错误行为灵活重现培养良好习惯让错误行为灵活重现培养良好习惯内蒙古锡林浩特油田学校 徐丽卉我们知道,习惯就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 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 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地、 “自动化”地表现出来。人类的行为 十之八九是习惯,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许多古 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的名言都说到了习惯养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孔子曰“少 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以下两句话不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还告诉我们,良

2、好的习惯是可以后天培 养的,是可以训练的,是需要教育者不断加以强化并直到习惯养成为止的;王尔 德说:“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 不可破。”曼恩的话同时道出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持续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形 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培养,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教师要有目的 有计划的增强学生好的行为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可是乌申斯基又说到:“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 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由于种种原因,在

3、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经常会 犯一些小错误,甚至经过老师和家长的说教、管教还会重复犯同一个错误,形成 一种坏的习惯;很多时候,孩子经常是当面说得很好,转身却又故态复萌。这时 老师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如何对待孩子的这 种行为?你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有些时候孩子性格内向,或者有的孩子 逆反心理很强当面说教孩子会感觉受不了或者会当面顶嘴怎么办?还有可能错误 的行为出现后班级没人承认或者不止一个人犯同样的错误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行进在习惯养成的大道上,怎样有效地纠正错误行为,改掉坏习惯是值得我 们认真思考的。请看下面的案例。案例描述一案例描述一

4、夏令营里,孩子们住在干净的寺院里。可是与之很不和谐的是,走在路上随 处可见孩子们吃完扔掉的糖纸和卫生纸。说过几次后不见成效。其实我知道是几 个大点的学生已经形成这样的习惯,改起来很难的。那天,又走在路上看到不少糖纸。我灵机一动一边走一边把垃圾捡起来,把它们一一塞到随身带的包里。走 到教室,我没有立刻上课,等孩子坐下,我先不说话,他们静下来后,我把手放 到小挎包上,慢慢拉开最后面一层的拉链,放慢动作,不再进行下去,手就放在 那儿。学生开始好奇地问起来:“老师包里到底是什么?”“宝贝儿”我故作神秘, 笑着等待他们更加好奇、更想参与的最佳热情。看到差不多了, “想看看吗”“想”。 “想要吗”“想”。

5、我从包里掏出第一张糖纸,给了第一个孩子。又费劲地从包里拽 出第二张,然后是第三张直到第六张。我的包满满的,是我使劲塞进去的所以才 这样费劲拿出来。 “啊,是糖纸”说着有孩子就要随手扔下去,我不说话把它们一 一收回来,暂时轻易阻止了他们扔糖纸的举动。孩子们感觉到什么,看着我等我 说话。 “这是刚才我一路走来捡到的,故事已经讲过很多了,真希望那个一路走来 的是你!捡到糖纸的是你,而扔糖纸的不是你!上课!” 这次过后,扔糖纸和卫生纸的明显少了许多。案例描述二案例描述二小强放在口袋里的一百元钱不翼而飞了。 我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从农家小院花高价买来的苹果干,却不想让孩子看到。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

6、桌子上。 ”“老师你要做什么?”孩子们边问边闭上眼睛, 当然也有几个调皮的家伙不愿意按照要求去做,甚至闭上又反复睁开,最后大家 都闭上眼睛趴在了桌子上。 “请大家耐心等待我说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好吗?”“好了, 睁开眼吧!”“这是什么?”“苹果干儿,我见老师买的。 ”“这是老师给你们的惊喜, 每人两小块。 ”看到大家高兴的样子,我也很开心。但是随即我又说:“接下来还 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会发生什么?” 趁着苹果干还都在桌子上,我把其中三个同学的苹果干又拿走了。 “睁开眼睛吧! 看看发生了什么?”“我的没了,我的也没了”三个人相继喊起来。 “现在请没了的 同学说一说现在的感受。 ”“很神奇”“很

7、好玩”“还想让苹果干回来。 ” “是呀,假如真的我们身边的东西没有了,钱丢了,我们还会感到神奇吗? 还会感到好玩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唯一的感受就是难过吧,总想让它再回来吧? 平日里我们都愿意的到惊喜,而谁也不想失去什么,尤其是失去快乐的感受,不 是嘛?所以我们尽量不去做让别人失去快乐感受的人,而要做给人快乐的人。真 希望小强的钱也能游戏般的回到她身边!” 几天后,一个同宿舍的男同学告诉我,他们看小强不顺眼,把钱放在了床上 的褥子底下了。案例描述三案例描述三孩子们在为广播操比赛做最后的努力,几个孩子的动作明显的不够标准规范。教练让大家停下来,笑着对大家说:“请大家看我的几个动作”,接着他把头一甩

8、, 学着女生。把衣服使劲向下拉,大家哈哈大笑。接着他说:“在比赛过程中千万 不要这样子。 ”孩子们很快纠正了动作。案例四描述案例四描述期末考试了,我们两个班的孩子们跑到别的班考试了。考完试,我有事去考 场找他们却看到满地狼藉,看不下眼去。拿来簸箕和扫帚把那个教室打扫干净, 锁上了门。赶紧端着簸箕到了其中的一个班门口,把簸箕放在门口。孩子们见我 沉着脸进来,大多不说话了。这时我把簸箕端起来让大家看有什么,大家说这说 那,明摆着吗,废纸团、乱纸屑,灰尘吗。我问:“你们说我从哪儿端来的?”他 们说什么的都有。最后我说:“这就是从你们刚刚走出来的教室端出来的。假如 那班班主任看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们

9、在自己教室知道保持卫生,为什么到别 的班就不行呢?”他们低下了头,垂下了眼。 以上这几个案例是我在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一丁点经验之谈,与大家共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其实我们知道,孩子都有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儿童就好比小树,在他成长 的过程中,可能要有多余的枝杈,教育者就好比园丁,要把小树多余的枝杈及时 修剪掉。如果方法恰当得体,小树就能健康茁壮成长,最终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 如果方法不对头或进行硬性处理,就有可能使小树受到伤害,甚至枯萎。可见, 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对孩子进行的批评或赞扬,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是一种 艺术。只有正确地运用了这种教育艺术,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 目的。教育孩

10、子是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的,因为儿童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 化的特点。儿童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 个环节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能使儿童感受到被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 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儿童社会品质不是讲解灌输的产物,也不是说教 命令的结果。儿童社会品质的培养需要一个宽容和接纳的环境。而这种宽松的教 育环境同样是需要教师付出努力的。 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 和个性,又将反过来激励儿童形成对社会的良好认识、情感和行为。 宽松意味着教师要善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应从儿童自身学习发展的角度,从 他们自己积累经验的

11、角度来看待儿童所犯的错误,而不仅仅是将儿童的错误看作 是不符合正确标准的,更应看作是他们自身获取经验的必经途径。当教师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并屡教不改时,说明孩子对错误并未察觉,此时的孩子对错误甚至是 麻木的、无知的。这时就要求老师用心找到孩子犯错的根源,然后很好地把握自 己的情绪,在原谅孩子错误的同时,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要像润物的细雨,在无声中悄悄到来,创造性地、机智灵活地让错误重现。在孩 子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让孩子对所犯的错误行为进行一次再体验,让错误行为对孩 子进行一次看似无声却很可能是强有力的刺激,让孩子慢慢接受和懂得自我检查、 自我反馈和自我反省,让孩子自己体会到错误

12、行为是不美的,体会到错误行为的 危害以及负面影响,然后加以正面的引导后,孩子就比较容易或更为自觉地改正 自己的错误行为。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以认真、积极、热情的态 度,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灵活地创设环境、情境,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儿童的 有效发展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时时刻刻有教育、点点滴滴皆教育”。我们要 随时观察,把孩子的错误记在心中,相机行事。要善于激发儿童思考、探索,调 动与激励儿童主动、有效地学习,促使儿童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儿童道德 水平的提高。案例中,老师就是抓住一个个时机,设计了一个个让错误行为变相 重现的情境和场景,让孩子们再度发现问题,从而让孩子自己醒悟到所犯的错误, 明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培根道:“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 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每天从 自己做起,如一地从小事做起,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 习环境,持之以恒,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校园会更美好,我们 的社会风貌也会更良好。让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