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相关资料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363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应变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低应变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低应变相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低应变相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低应变相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应变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应变相关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应变反射波法低应变反射波法(2007-05-19 08:42:18) 转载一、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以一维弹性杆平面应力波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将桩身假定为一维弹 性杆件(桩长直径),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 存在明显的波阻抗 Z 变化界面时,将产生反射和透射波,反射的相位和幅值大小由波阻抗 Z 变化决定。桩身波阻抗 Z 由桩的横截面积 A、桩身材料密度 等决定:Z=CA假设在基桩中某处存在一个波阻抗变化界面,界面上部波阻抗 Z1=1C1A1,上部波阻 抗 Z2=2C2A2。当 Z1=Z2 时,表示桩截面均匀,无缺陷。当 Z1Z2 时,表示在相应

2、位置存在截面缩小或砼质量较差等缺陷,反射波速度信号 与入射波速度信号相位一致。当 Z1 低应变实测波速 高应变实测波速。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和声波透射法基本一致。8、联线接头及信号线的保护仪器与传感器之间通过联线进行连接,接头部位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无论是传感器接头、信号线接头和电源线接头,都存在硬软交接现象,一般均通过焊接、硅胶和线卡固定,承重能力和抗折拉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这些部位 在加强衔接、增大接触部位摩擦力、延长硬软变换缓冲带(一般由厂家负责) 的同时,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承重和大力折拉,转场时应用手握住传 感器,如果将传感器吊在半空,极容易导致接头处脱落。信号线除重点

3、保护接 头外,自身的老化和折拉变形也会严重降低寿命和使用的可靠性,贮存和装箱 时信号线不应长期处于折拉状态,也不应长期与易腐蚀物质相处,泥砂、盐碱、 污渍应及时清洗,利用小型辘轳或线盘收放信号线是合适的,现场测试时,还 应尽量避免大力牵拉和甩动信号线;为防止行人拌动,信号线接头部的前端务 必固定。一旦绝缘电阻降低或接触不良以至无法使用的信号线最好弃旧购新。 对于速度计而言,普通(橡胶外套含双屏蔽的)音频线可以代用。加速度计必 须购买低噪声电缆线,接头也必须用专门工具安装,非常麻烦。正因如此,现 场保护联线和接头十分重要。实际使用中,一些人员忽略了对联线和接头的保护,往往造成信号线的损 坏,然后

4、自行联接信号线,并用普通电工用黑纱布进行包箍,实测结果表明, 在潮湿地区它们均存在严重的干扰,拆开后发现,绝大部分被包箍的线头均存 在不同程度的锈蚀,这说明普通电工纱布不能防水,因而在野外工程试验中也 不能起到较好的绝缘作用。因此应该说,单纯用这类纱布包线不合适甚至适得 其反的。正确的处理办法是选用防水绝缘胶布包箍连接部位,正确的接线方式应当 如下:焊好芯线和屏蔽线,各自裹数层绝缘防水胶布。在二线的外边,屏 蔽层未达到的部位包一层锡箔纸,然后再用防水胶和黑纱布箍紧。打结或其 它办法处理,提高连接处的抗拉能力。低噪声电缆线连接更加麻烦,一般尽量 不要增加中间环节,一根线捅到底最好。9、仪器自触发

5、、不触发的检查经常有测试人员反映 RSM24FD 浮点工程动测仪老是自触发,有时又不触 发,事后检查,仪器没有任何毛病,工作状态一切良好,那么到底应当怎样检 查仪器的触发是由仪器故障还是传感器故障还是联接电缆故障造成的呢?首先谈谈传感器故障对仪器触发的影响:速度计用万用表测量其内阻一般在 500-600 之间。当速度计内阻为 0(即短路)时,仪器采样时应不触发;当速度计内阻为无穷大(即开路)时, 仪器采样时应自触发。加速度计用万用表很难测量其内阻阻值。但当加速度计内阻为 0(即 短路)时,仪器采样时应自触发;当加速度计内阻为无穷大(即开路)时,仪 器采样时应该不触发。其次谈谈联接电缆故障对仪器

6、触发的影响:当速度计联接电缆中信号线短路时,仪器采样时应该不触发;当速度计 联接电缆中信号线断开时,仪器采样时应该自触发。当加速度计联接电缆中信号线短路时,仪器采样时应该自触发;当加速 度计联接电缆中信号线断开时,仪器采样时应该不触发。那么当仪器出现自触发或不触发现象时,我们首先应将传感器及其联接电 缆联接到其它的相应通道上测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现象发生,若没有同样的现 象发生则表示前面那个通道出现问题,此时按 RSM 动测仪说明书上的联接图,量一量六合一接头联线相应通道的两根信号线是否通断或是否短路开路,若联 线有问题可修理六合一接头联线或另购一根,若联线没有问题则表示仪器相应 通道出现故障。

7、若接到其它的相应通道上测试,仍出现同样的现象,则有可能 是传感器及其联接电缆出现故障,也有可能是仪器的几个通道都出现故障,按 上面的方法用万用表对传感器及其联接电缆进行测试,若有问题则对传感器及 其联接电缆进行修理或另购,此时最好用一正常的传感器及联接电缆对仪器测 试一下;若传感器及其联接电缆没有问题,则表示仪器的所有通道都出现故障, 必须进行修理。10、时域、频域分析如何利用频域分析判断桩身完整性?先将时域信号进行适当压缩,然后作 幅值谱(加速度信号系数为积分谱),确保频域曲线的分辨率。其次,排除干 扰峰,一般来说,高频端(谷侧)如凸显单一高峰,而测试系统又有出现安装 谐振之可能,那么该峰当

8、为安装谐振峰,一般来说,此峰属 50Hz 干扰,也不应 参与完整性分析。再次,寻找桩底,亦即整桩谐振峰,排除干扰后,屏幕左侧 的第一(对于小桩或柔性桩而方,如桩土系统出现如动力参数法假定的那种桩 土系统共振,其频率最低,因而整桩谐振峰当为第二)峰,对应的频率即为整 桩谐振基频,对于明显的端承桩而言,该频率所对应的深度大约为 2 倍桩长 (此时,该峰幅值远高于其它峰),而绝大部分情况下与桩长对应,观察谱图 中是否有形态类似的谐振峰,利用相邻峰间差等于桩长和阶数增加幅值减少 (它排除干扰路线后)的关系进一步判断整桩谐振峰。如谱图中有凸的谐振峰 出现,读出其对应的深度(以基频待),并在时域加以验证,

9、判明其是否为一 缺陷。频域分析中,扩颈、缩颈、裂隙、离析缺陷有以下几点区别: 扩颈:基频约为频差的 1/2,但相应幅值远高于一阶谐振峰(一般为 2 倍以上); 离析:基频约等于频差,谐振峰较平缓(宽); 裂隙:基频约等于频差,可见较多谐振峰,谐振峰较窄; 缩颈:谐振峰特征介于裂隙与离析之间。与时域分析相比较,频域除易于判明和排除干扰源外,对于深部缺陷(包 括桩底)也较时域为优。怎样利用频域时域互补分析?频域和时域分析的理论基础都来自一维波动 方程(振动方程),只不过是求解方式和分析侧重点不同,前者以傅利叶展开 和频域分析为主,后者则通过特征线及特征线上相容关系的求解,重点分析信 号的时域特征,

10、无论如何,二者的分析结果应当一致。频域分析的优点是容易 识别各种与桩土特征无关的干扰成份,可以大体确认缺陷的形成部位。缺点则 是计算缺陷位置的精度不够,缺陷性质不很明确,容易将深部缺陷的多阶谐振 与浅部缺陷基频弄混,同一缺陷的多阶谐振峰与频差也不易寻找。时域分析的 优点是缺陷性质(扩缩颈)、缺陷位置一目了然,计算也较准确;但是各种干 扰成份对其影响较大,浅部缺陷的多次反射容易与深部缺陷的反射混淆。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利用频域分析来判断干扰成份(特别是谐振干扰 和 50Hz 交流干扰)确定缺陷位置和深部缺陷存在的可能性,为时域分析提供处 理方案和参考缺陷,然后在时域中采用滤波等处理排除各种干扰

11、,分析缺陷位 置、缺陷性状和浅部缺陷,这些分析必须与频域结果对应,反过来常用于指导解释频域中存在的各谐振峰。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时域不能确定桩底反射和深部缺陷,频域里反而有 其频差或基频;频域分析还能很好地判断振源效果。在频域推求缺陷位置时, 首先应将各振荡主峰视作各自缺陷的基频,其次寻找相同特征的峰点求频差 (这一过程较复杂,只有慢慢体会),而真正正确的答案应与时域曲线结合给 出。11、浅部缺陷如何判断?这里所讲的浅部主要指 3m 以内。此间断桩经常发生,也很容易判断;一般 在时域中表现为大低频振荡,如是铁锤和速度计,原始信号中也可能有高频振 荡,曲线严重不对称或低频与高频混叠,如进行谱分析

12、则表现为明显的双峰, 其一为 250Hz 以下,其二为 1200Hz 以上(打孔)或 830Hz 左右(手按)。加速度 测试信号由于本身即是低频特性,低频振荡是断桩的主要特征,如用极小的锤 轻敲可以检测出断桩部位。定点放大的测桩仪,接收的断桩信号往往太强而削 波(方波样),不少人已经建立这种概念;但使用浮点仪时因放大倍数是自适 应的,一般不会削波,这种概念必须打破。速度计一般最多只能指出 1.5m 内断 桩,受其带宽限制,无法给出准确的断桩位置,只有加速度计和小锤轻敲可以 完成这个任务。与加速计不同,速度存在振荡时难以在时域中看出浅部小缺陷, 一般只有结合频域分析。当频域分辨率满足要求时,如果

13、在安装谐振峰附近谱 成份不干净,如出现双峰,左侧有平台或馒头状形态都表明该频率对应一浅部 缺陷(视其为基频),谐振峰平缓或高出许多则说明该谐振峰已与缺陷频率混 叠了。谐振峰右侧如有振型出现也有可能表示存在浅部缺陷。采用加速度计或 “速度计低频振源”时,分析方法类似,但时域可能有同向反射特征,一般 却仅表现为微小抖动或平缓。这个时候必须用高频锤和加速度计复测。浅部明显缺陷桩的动测波形特征当以重锤激振时,实测波形表现为宽峰或者大低频曲线;用轻的刚性锤激振时,为多次等间隔或下拉式等间隔振荡峰,且反射峰 相对入射峰幅值较高;入射峰振幅明显高于正常桩的振幅;刚体碰撞的特性。动测发现桩身浅部明显缺陷后的处

14、理1,核实和确定桩位、桩号;2,如果是浮浆或桩顶不密实,应凿出浮浆等,露出新鲜密实混凝土后复检;3,如果是确定浅部桩身断裂,建议开挖验证和处理;4,开挖后,将断桩以上部分截取后复检,重新判断完整性类别;5,上述处理和复测工作以及桩顶标高的变化,应在报告中加以说明。12、测试盲区是怎么回事?测试盲区来源于现场测试的一些客观现象,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 传感器频响不够而导致的盲区;其二为振源或入射波波长过大导致的分辨率降 低而引起的盲区;其三为桩身阻尼衰减和桩周土的作用引起的测试深度降低; 其四为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或应力波的三维效应导致的浅部测试不准确。传感器 尤其是速度计高频响应不够,不能正确

15、测试浅部缺陷的反映,如正常测试时它 在 1200Hz 以上会曾在一安装谐振峰,那么至少 1200Hz 所对应的深度(1.5m)以 内便是其测试盲区,时域分析时此盲区的深度还应加大一些,而频域分析虽有 改善,但毕竟已经不准,下面将要提到这里的盲区并不意味着不能判断缺陷,只是不能准确地判断 缺陷,难于识别小缺陷。速度计在低频段、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均较差(40m), 不能很好地达到测试目的,因而深部也是其盲区之一。当缺陷尺寸小于 1/8 的入射波长时,应力波将发生绕射现象,使人们不能 捕获缺陷的反射。大家都已知道的低频锤测试浅部缺陷时有难度,同样也是这 一现象造成的。我们测试浅部小缺陷,往往要求大家

16、用最轻最小最硬的金属锤 乃至小铁钉正是为了提高振源频率和测试分辨率。低能量高频入射波传播时衰 减严重,传递的深度有限,很难完成长大桩测试,从而造成测试深度的盲区。 横躺在地表的预制桩,能测到它的多次反射,而打入地下以后,恢复时间越长 越难测到它的桩底反射;泥浆护壁的钻孔灌注桩较人工挖孔桩容易捕获桩底反 射;强度高,龄期长的桩在相同工艺和土耦合情况下桩底反射更清楚等等,都 说明了桩周土作用和桩身阻尼衰减对信号的影响,正是这些影响使得我们的测 试深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时极难测到桩底反射。对于长大桩而言,桩头处应力波的三维效应将使得同一缺陷对于不同部位 的振源反映不同,不同位置的传感器测试效果也完全不一样,从这种意义上讲, 如不进行迭加等方法处理,三维效应区域便是其盲区信号振荡怎么消除?产生信号振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振源引起的,有安装引起的,有桩身 浅部缺陷引起的,也有 50Hz 干扰引起的低频振荡。熟练者可以利用谱分析来区 别不同因素引起的振荡。加速度计测试信号中是否有振荡应在积分成速度后观 察,原始加速度信号,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