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63050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 发展的新闻发布稿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 孙军工(2011 年 12 月 20 日)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公布两起典型案例。 意见是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又一重要举措。 意见全文包括 6 个方面内容,共计 30 条具体意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意

2、见的主要内容。一、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和司法政策随着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文化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规范、引导、促进与保障作用日益明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十年来,知识产权案件数量猛增,且增速呈加快趋势。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的数量从 2001 年的 5265 件持续上升到 2010 年的 42931 件,案件数量翻了三番,年均增长超过 26%。其中,2007 年至 2010 年新收一审民事案件增长速度连续

3、四年接2近或者超过 30%,2010 年的增速更是达到了 40.18%。今年110 月,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首次突破 5 万件,达到 52708 件,同比增长 42.2%。涉文化领域案件数量大幅增长,著作权案件约占知识产权全部案件的 60%。在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司法裁判往往起到确立业界经营者的重要行为标准和发展导向的作用,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十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根据形势任务的新变化, 意见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首次提出“六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思路。 意见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能

4、动司法,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此, 意见提出了“六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思路,即更加注重激励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加注重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更加注重推动知识产权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更加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对实体经济的促进和引领作用、更加注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第二,首次确立“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的知识产权司法政策。为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意见要求“强化四个观念”,即强化加强保护观念、强化分门别类和宽严适度观念、强化利益平衡观念、强化初次

5、裁判正确观念。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分析研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阶段性特征、国内外需求、法律裁量空间、价值和效果取向以及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的知识产权司法政策,标志着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理念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阶段3和新高度。第三,首次提出“五个更加重视”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性, 意见提出“五个更加重视”,即更加重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更加重视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更加重视长效保护机制、更加重视平等保护、更加重视裁判的引领和导向功能,在裁判中重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

6、法的知识产权法治文化。二、加强涉文化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第一,进一步明确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判定规则。 意见提出,要准确把握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有关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精神实质,特别要准确把握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既要加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又要注意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发展,确保社会公众利益。要根据信息网络环境的特点和实际,准确把握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的侵权过错认定,既要根据侵权事实明显的过错标准认定过错,不使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一般性的事先审查义务和较高的注意义务,又要适当地调动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动防止侵权和与权利人合作防止侵权的积极性。第二,首次提出

7、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政策。 意见要求,本着传承与创新、保护和利用并重的原则,根据现有法律和立法精神,积极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统知识、遗传资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平合理地协调和平衡在发掘、整理、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坚持尊重原则,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尊重其形式和内涵,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来源披露原则,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以适当方式说明信息来源。鼓励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非物质文4化遗产利用者应尽可能取得保存者、提供者、持有者或者相关保护部门的知情同意,并以适当方式与其分享使用利益。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提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政策

8、和标准,将对加强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促进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推动和指引作用。三、加大科技成果权保护力度第一,进一步明确加强专利权保护、实行宽严适度的司法政策。意见提出,根据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以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准确贯彻专利法立法精神和正确进行侵权判定,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增强企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意见同时提出,确定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和强

9、度时要适当考虑不同技术领域专利权的特点和创新实际,符合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需求、创新特点和发展实际。对于创新程度高、研发投入大、对经济增长具有突破和带动作用的首创发明,应给予相对较高的保护强度和较宽的等同保护范围。第二,进一步明确新产品制造方法之外的方法专利权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针对方法专利权利人维权的实际困难,意见提出,依法适用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使用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以及制造该产品的技术方案在专利申请日前不为公众所知的,制造相同产品的被诉侵权人应当承担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举证责任。使用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不属于新产品,专利权人能够证明被诉侵权人制造了同样产品,经5合

10、理努力仍无法证明被诉侵权人确实使用了该专利方法,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结合已知事实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能够认定该同样产品经由专利方法制造的可能性很大的,可以根据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有关规定,不再要求专利权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而由被诉侵权人提供其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据。针对方法专利侵权举证困难的实际,依法采取证据保全措施,适当减轻方法专利权利人的举证负担。四、加强商标权司法保护第一,进一步明确商标权保护的司法政策。商标权的保护,必须有利于鼓励正当竞争,有利于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有利于遏制恶意抢注他人知名商业标识及“傍名牌”行为,有利于为知名品牌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和谐宽松的法律环境,为培育知名

11、品牌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助力,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加快转变。意见提出,要根据商标的知名度、显著程度等,恰当运用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在先使用并且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等裁量性法律标准,妥善把握商标注册申请人或者注册人是否有真实使用意图,以及结合商标使用过程中的“傍名牌”行为认定主观恶意等,用足用好商标法有关规定,加大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等不正当行为的力度,充分体现商标权保护的法律导向。第二,准确把握认定商标近似的法律尺度。 意见首次提出,要区分商标近似与商标构成要素近似,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划清商业标识之间的边界与特殊情况下允许构成要素近似商标之间适当

12、共存的关系。相关商标均具有较高知名度,或者相关商标的共存是特殊条件下形成时,认定商标近似还应根据两者的实际使用状况、使用历史、相关公众的认知状态、使用者的主观状态等因素综合判定,注意尊重已经客观形成的市场格局,防止简单地把6商标构成要素近似等同于商标近似。此外, 意见还提出要加强不正当竞争案件和反垄断案件的审判,培育自由公平、诚信守法的竞争文化,创造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并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原则条款的适用、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建设, 意见从建立健全适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完善案件管辖制度和加强审判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不仅需要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共同推动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