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921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20世纪早期建筑的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欧洲建筑样式对于我国 20 世纪早期 建筑的影响摘要:自 1840 年以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建筑出现了,有外国人把本国的建筑原封不动的搬进来,也有中国本土建筑学习一些西方建筑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更有一些赴远洋学习归来的中国建筑师通过在国外学习对中国建筑未来的思考和探索。在这个时期,西方的一些建筑特征和装饰手法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这些内容在我们建筑中的运用,对我们保护、继承、发展中国本土建筑特色有着巨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关键词:欧洲建筑样式建筑文化交流装饰表现Abstract:Since1840,Chinahaspresentedabrand-newlo

2、ok,andmanynewbuildingscameout.Therearesomeforeignerswhomovetheirthebuildingstylesintochina,therearealsosomeChinasdomesticconstructorswholinksomeofthecharacteristicsofWesternarchitecture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todevelopthehybridtype,moreoversomeChinesearchitectswhostudiedabroadandreturnedtotheirhome

3、landbegantheirreflectionandexplorationonChineseconstructionfuture.Duringthisperiod,anumberofWesternarchitecturalfeaturesanddecorativeapproachhasitsownuniquepositionandrole.Researc2hontheroleoftheseelementshasenormousinspirationandreferenceonourprotection,inheritance,andthedevelopmentofChinasdomestic

4、architecturalfeatures.Keywords:Europeanarchitecturalstyle,architecturalculturalcommunication,decorationperformance1 欧洲建筑样式进入中国的过程由于宗教在欧洲世界的特殊地位,中西文化大规模交流也首先从这些传教士开始,特别是明朝末年的利玛窦,他与我国的大科学家徐光启合作把许多代表西方先进文化科技的书籍翻译成中文,除了科技外,他还大量的把古罗马的建筑书籍引入中国。在他之后更多的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明末开始,中国的建筑开始逐渐引入一些西方的装饰手法,

5、到了乾隆年间,大肆修建的圆明园还专门针对西方文化建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 ,由西方传教土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手法。从圆明园开始,大量的西方建筑手法开始在中国的建筑中运用,它们不仅仅给我国的建筑带了更多的装饰表现的空间,也对本土建筑的发展3提出了新的考验。220 世纪初期欧洲建筑样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经济模式的逐渐变化,中国本土原有的封建建筑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原有的一些建筑手法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商业化要求,这迫切要求中国的建筑出现新的

6、变化,这个时期出现了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新建筑体系是和近代我国的工业化、近代化、城市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形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从西方国家直接的传入和引进;二是中国原有的建筑主动的去适应这个要求进行变化、改造、转型的。我国的新建筑体系主要是通过第一种模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了一系列发展加上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并回国参与中国建筑的构件,并大量运用新的建筑技术和新材料,中西建筑文化的大幅度交流冲破了封建时代的阻隔,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新建筑体系也成为中国近代建筑的活动主流。2.1 欧洲古典建筑样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1)哥特式建筑教堂在中国的运用4哥特式建筑是 11 世纪下

7、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石室广州市越秀山一德东路,有一处纯花岗石建造的哥特式教堂,他就是天主教圣心堂。由于它纯由花岗石砌筑,所以被当地居民称为“石室” 。很多人认为石室是仿制法国巴黎圣母院,不过却有很多本土特色。首先它的朝向本来是向西,后改为向南;其次建筑的陡坡屋顶,欧洲采用的是木衍架,而中国匠师采用的是自己得心应手的抬梁式木构架解决了屋顶的结构问题;再次

8、石室不是用水泥,而是用中国传统的桐油糯米石灰浆筑成的,这中材料既可以防水而又坚固而有韧性,历久而强度不减。最后室外排水的兽头,没按西洋作成怪物的形状,而是作成了中国传统的石狮状。(2)俄国建筑文化在哈尔滨的运用51891 年沙皇俄国开始修建西伯利亚铁路,这条铁路穿过我国的东北地区,1895 年 5 月,俄国又以哈尔滨为中心修建中东铁路,也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哈尔滨。哈尔滨的建筑基本上是俄式建筑的移植,其特征十分的明显,这种建筑的传入是伴随着文化的传播而传入的,是一种整体文化的移植而不是简单的建筑形式的移植。俄国的教堂建筑以“洋葱头”闻名于世,到了哈尔滨也把这种建筑的表现带了进来。在中国近代的建筑中

9、外来建筑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的出现给中国建筑加入了新鲜血液,而哈尔滨的俄式建筑群因其独特的风格,对我们研究近代建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2.2 西方近现代建筑样式在中国的运用(1)西方近代折衷主义样式这类建筑中的代表作就是建于 1921-1923 年的上海汇丰银行新楼。从平面上看类似一个正方形,大楼主体采用最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的外立面模仿砖石结构,处理成严谨的新古典主义形式。从横向的角度看全楼有 5 段,中间的部分有贯穿 3 层高的仿罗马科林斯式双柱,底层的营业大厅的内部装潢有拱形玻璃天棚和整根意大利大理石雕琢的爱奥6尼式柱廊。其它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还有建于 1924 年的北京大陆银行;建于

10、 1911 年的清华大学校门和清华学堂等。这类建筑的装饰性和功能性基本上适应了当时中国部分城市的需求,因此得以大量涌入给中国的建筑格局带了巨大的变化。(2)中西混合式建筑为了适应顾客人流增多和商品陈列的要求,旧式的消费场所等修改门面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采用新材料玻璃开柜,突出招牌等手段,同时为了商业竞争的目的而形成追求“洋气”门面的风气。这些改造主要是模仿西方建筑的一些手法,但是由于模仿的个体本身以出现折衷主义的趋势,再加上辗转套搬,结果造成了很复杂的变体。这些店面的改进是近代中国商业在比较低的条件下追求商业广告效果的产物,对中小城镇和其它类型的建筑造型也有很明显的影响。随着城市部分地区的建筑

11、西方化在这些地区的边缘或者相近地区也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它们只可能把西方建筑的一些表现手法和要素揉入中式建筑的主体或者把西方建筑的主体中注入中式建筑的要素。这类建筑在一些旧式消费场所和清末一些新建的政府部门中得到了很大的运用。 (3)装饰艺术和现代式720 世纪 30 年代初,欧美新兴的摩登风格装饰艺术样式和西方功能主义的现代主义风格也慢慢开始在中国登陆。装饰艺术样式是一种向国际式过度的样式,他的主要特点是体形简洁、明快,喜欢使用阶梯型的体块组合,流线型的圆弧转角,横竖线条的墙面划分和几何图案的浮雕装饰。中国建筑师在当时把这两类设计样式统称为“现代式” ,许多设计师热心参与了现

12、代式的新潮设计,不过当中以装饰艺术样式为主题,少数已是准“国际式”和地道的现代派建筑。2.3 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早在 19 世纪时期,为了适应中国习俗,迎合中国人心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建教会学校和教堂时,就开始尝试使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来修建校园或者教堂。在前期,在屋身保持西方建筑的多体量组合,顶部揉入以南方样式为摹本的中国屋顶形象。在后期主要特点是关注屋身和屋顶的整合,把以南方民间样式为摹本转变以北方官式样式为摹本,整体形象走向了宫殿式的仿古追求。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根据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中国固有样式”的探索。随着中外建筑文化的碰撞,

13、除了将本土建筑“洋化”外,还有着另一类8趋向就是尽力将外来建筑“本土化” ,这类趋向经过由外国建筑师发起,后由中国建筑师引向了高潮后形成了在 20 世纪30 年代在全国推广的“中国固有样式”的建筑风格。(1)以 1925 年中山陵设计竞赛为标志,中国建筑师开始了传统建筑复兴的设计活动。这股传统复兴建筑,在“中国化”的处理上差别很大,当时针对这些建筑的不同形式,大体上把它们概括成三种设计模式:第一种是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 ;第二种是被视为折中做法的“混合式” ;第三种是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这三类处理手法不仅仅为中国近代复兴传统建筑提供了不同的道路,也为中国现代建筑发

14、展做了必要的演示。实际上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道路也基本上沿着这样的道路前进。 “中国固有样式”的探索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是伟大的一页,它留给了我们一些成功的建筑和可以借鉴的处理方法,更激励着后来的建筑师更好的去中国式建筑的发展。(2)庐山近代建筑庐山的建筑是近代中国难得一见的文化建筑群落,特别9是牯岭的规划和建成,是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和规划的一道灿烂的霞光。在庐山的建筑规划中,多采用了欧洲乡土别墅的券廊式和现代的规划技术和材料,在实际建设中也深受西方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同时也注意本土的园林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尽力使用本土的材料和利用地形和风景,是将中西建筑文化良好结合的优秀之作。处于一个新旧

15、时代交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建筑基本上在坚持自己独立的发展轨道,许多西方建筑元素只是起到了衬托和完善的作用,换句简单的话来说中国本土的建筑文化吸收西方的积极因素取得了新时期的发展。3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启示中国近代建筑特别是 20 世纪早期的建筑在我国建筑的发展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们是中国建筑由古典向现代转化的一个缓冲期,所以在这个过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建筑造型,有些建筑在今天看来可能是不成熟的,但是他们那种伟大的尝试确实给后来的建筑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道路和方法。3.1 近代建筑的保护小谈10中国近代建筑数量众多,风格也是百花齐放,而且很多现在仍然在使用,对它们的研究和

16、保护对我们完善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建筑宝库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近代建筑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但是对近代建筑的保护也要有一定的原则:(1)保护真实性;(2)加以再利用;(3)加以整治更新;(4)综合价值的考虑。对待近代建筑,我们可能无力将其全部保护,但是对于那些比较集中的区域或者有着重大意义的建筑应该科学的对待,不能一拆了之,毕竟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数量是有限的。3.2 当代建筑发展启示在当今世界,建筑的发展在功能要求的趋势下造型趋向单一模式,国际主义的建筑充斥了世界各个大小城市,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很多人所深深关心的,在这里我仅就个人观点对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一些设想:(1)重塑中国建筑的灵魂一些古典的建筑样式和构件可以成为建筑的细部装饰或者点缀,而不应该成为建筑的主体来支配建筑本身。在本文11中,我们也多次提到了中外建筑师大多数时候走的折衷路线,广集百家之长根据建筑自身的情况具体处理,很多很古典的中式建筑为了装饰和功能的需要也大胆的采用西方的建筑构件和装饰手法,但是在建筑本身却不依附任何的风格或者样式。实际上支撑建筑的不是砖瓦门窗,而是文化和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