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74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西部心忧天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西部,心忧天下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百人计划”安黎哲教授一个人才工程,锻造了百位科技帅才,铸就了科研精锐之师。这个工程,正是中国科学院于年开始实施的“百人计划”。到世纪末从国内外吸引百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百人计划”因此得名。“十年磨一剑”。着眼于构建面向世纪的国家科技队伍,培养跨世纪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百人计划”实施到今天,已走过整整 20 个年头。计划为我国铸就了一支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队伍,这支经过历练的队伍,在自主创新工作中初露锋芒。励精图治,博学笃行成大学励精图治,博学笃行成大学安黎哲,男,汉族,1963 年 6 月生,甘肃天水人,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

2、001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早在 1998 年他就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他先后荣获第五届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奖励,“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划”,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授予“西部之光优秀学者”荣誉称号,甘肃省领军人才,并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 2006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能取得以上的成就,全部借助于“百人计划”和“西部之光”两项人才培养计划打下的良好的科研素养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安黎哲教授 1986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 年获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学

3、专业硕士学位,1997 年获兰州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 年 10 至 1999 年 12月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 12 至 2001 年 1 月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86 年起在兰州大学生物系任教,1997 年任副教授,2002 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 年 6 月任兰州大学生物系副主任,1999 年 4 月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2006 年 5 月至 2008 年 3 月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2004 年 11 月至今任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7 年 8 月任兰州大学副校长。他在行业

4、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崇高的学术威望。目前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植物生态学报和应用生态学报副主编,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任,高等理科教育主编。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科技部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甘肃省科学技术攻关项

5、目等 20 多项。编写专著 4 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10 余篇,其中 SCI 刊物收录 110 余篇,获得发明专利 4 项。主持完成的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建功母校,心怀西部保建功母校,心怀西部保“水塔水塔”安黎哲 1986 年兰州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在职攻读植物学硕士学位和生态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植物形态学家、生态学家王勋陵教授,1997 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知名的地球科学专家程国栋院士,本科-硕士-博士培养过程中在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多元交叉与融合,学历

6、教育-博士后研究在生物学和地学之间的交叉渗透,使得他能够在科研的宽度和深度上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生命科学领域以色列综合实力全球领先。在以色列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在巴伊兰大学校园里,看见一个高个子的亚洲人起早贪黑,天天都是早早赶到实验室,工作至深夜才离开。走遍了以色列全国,着重考察了泪该付沙漠的治理与合理利用,世界领先的节水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辛苦换来的是自己掌握的扎实的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和认真细致的求学态度、学术视野和学术素养,更重要的是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2006 年起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上任伊始,为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办学,凝聚学院发展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培养生命科学人才,提高教育教学

7、质量,举办了学院六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在丰富的院庆系列活动中,组织了代表国际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研究领域和尖端科研成果的 14 场学术报告会;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薛永彪、杨伟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舒红兵、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副教授黎家等国内外 26 位生命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分别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医学科学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兰州大学甘南高寒生态系统研究基地”、“硕士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同时,由校友捐资设立了兰州大学“兰花”生命科学奖学金。此次会议为兰州大学生

8、命科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方面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院长,他认为学院发展的头等大事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水平的教师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和学院。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引进与培养并举,使得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先后引进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George R.Stark 团队,萃英特聘教授杨金波、张胜祥、邱全胜等,全球招聘黎家院长。他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当年送出国外学习以及引进和选留的邓建明、向云、储诚进、赵长明、赵志光、肖洒博士等现在已经是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

9、是关系学院的发展无小事,我们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小初着手。学院党政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继承了生命学院的传统优势,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程的培养过程重视练就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学科结构、大力支持优势学科,重点扶持弱势专业,积极培育学科生长点,特别是加强了重点实验室和学院不可分割的关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学院文化建设方面,他通过许多方式支持老师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体育文艺活动,在当年的“弘扬长征精神,唱响正气之歌”歌咏比赛中,他和全

10、院教职工一起排练,最终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也极大地鼓舞了全院的士气,使得全院上下空前团结。在学院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时,作为优秀的中层领导通过全球招聘的形式成为全国“985”高校兰州大学的副校长。安黎哲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对于西部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同样影响着他的弟子,这么多年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中,有 70%留在了西部,他们现在已经成为行业的精英和骨干。除了输送科研和管理人才以外,他还通过科技呼吁、承担项目和编制规划以及主动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例如:编制了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编制了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甘南,这个地处我

11、省西南部地区的藏民族聚居区,是全国的五大藏区之一,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与内陆最近的雪域高原,更是藏汉两大文化的接合部。该区自然风光秀丽多彩,宗教文化古朴神秘,民俗风情浓郁独特。安黎哲牵头联合中科院地理所共同编制了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定位了“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提出了“人文甘南,风动、幡动、心动;生态甘南,山青、水清、人亲”的主打口号,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展现民族特色旅游新形象。推动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推动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据资料显示,黄河流经甘南补充水量达,甘南作为“中华水塔”,近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

12、原沙化、湿地萎缩、河流断流、湖水干枯,生物多样性锐减。要改变现状,却缺乏资金。为供沿黄河九省的生活和生态用水,甘南苦苦地支撑着。安黎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玛曲湿地的保护极为重要。青海的“三江源”保护将甘肃玛曲排除在外不合理,如果湿地继续沙化、导致黄河水量减少后果不堪设想。安黎哲等人的大力呼吁下,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专程到甘南考察,而后联名全国名院士上书国务院,建议国家将玛曲湿地列入重点保护区并投入资金。最终国家启动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受到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立足西部,科技创新育英才立足西部,科技

13、创新育英才安黎哲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高度关心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心系国家的生态安全,培养了一批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他对于西部的感情,也同样影响着他的弟子,所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中,有 70%留在了西部,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他的研究团队主要探讨西北高寒、干旱和盐渍以及增强的 UV-B 辐射等胁迫环境下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机制,主要有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对高山植被类型、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高山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研究,首次阐释了高山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并从群落及种群

14、水平揭示了高山环境下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及植物间相互作用,确立了高山离子芥是研究植物抗冻的理想材料,揭示了寒区高山植物适应低温的生理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推动了抗冻基因工程和低温生物学的发展。二是通过研究干旱、盐生环境下植物的形态结构多样性、繁殖对策和生理生化适应机制,阐释了胁迫环境下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揭示了荒漠生态系统稳定的内在机制,为深入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三是建立了增强的 UV-B 辐射对植物影响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估了 UV-B 辐射增强对全球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学效应,对评价臭氧层减薄的生态学后果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尤其是在植物抗冻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