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daoxuean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62709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五首daoxuean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五首daoxuean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五首daoxuean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五首daoxuean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五首daoxuean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五首daoxuea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五首daoxuean(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淮滨二中初中部成功导案设计淮滨二中初中部成功导案设计学科:语文 八年级 主备人: 高洁 审核人:董雷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比较阅读 4、培养大家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背景资料 饮酒(其五)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 “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 20 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417 年)。此诗

2、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 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 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 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

3、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 己亥杂诗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但他在政治上不 受重视,他 48 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 入一个竹筐里。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2、熟读这五首诗歌。 3、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诗题出处作者朝代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馐( ) 投箸( ) 挂罥( )塘坳( ) 庇护( ) 阑干( ) 风掣( ) 突兀( )狐裘( )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成功导入成功导入古典诗歌是我国艺术的瑰丽奇葩,传统文化

4、的丰富宝库。多读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陶渊明的著名诗作饮酒(其五)。成功自学成功自学(一)学习(一)学习饮酒(其五)饮酒(其五)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了饮酒诗 20 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2)据说,饮酒诗

5、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成功合作成功合作.3研读诗歌,体会感情。(1)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比较两个字

6、的表达效果哪个更好。(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1)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類,“车马喧”指奔逐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a 诗人归隐田园,虽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车马喧”e“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2)“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3)人的自然本性。具体是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

7、璞归真的愿望。4感受意境,理解主旨。(1)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中的画面作创作性描述。学生思考并回答。明确:“采菊”,不仅抒写了“处世胸中别有春,田园寄托写天真”的淡薄情怀,而且生动地塑造了诗人飘逸潇洒的自我形象,我们仿佛看到徘徊东篱的诗人沐浴着秋菊的馨香,在不经意闻似乎看见那莽莽苍苍的南山。“山气”写南山的优美景致,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也暗示着诗人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全诗融景、情、理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饰和奸诈,从大自然里

8、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5品评名句,积累记忆。(1)“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采菊“此中”被视为千古名句,请你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明确:“而无车马喧”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心远地自偏”说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可以影响人,但人也作用于环境,隐居只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是否荒远。如果心灵平静,那么处于闹市也若幽谷。 “采菊”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诗人归隐田居后,闲来在园子里种植菊花,精心侍

9、弄,等到菊花盛开,诗人便可欣赏采摘了,抬头随意一望,空旷幽静的南山即在眼前。“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此中”这句诗颇富哲理,很有为而不为的意味,深刻地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于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2)背诵这首诗。6小结本诗。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

10、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成功展示成功展示我组来回答第( )题(二)学习(二)学习行路难行路难1.导入新课李白少有大志,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后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在李白人长安求仕无路的时候,写了许多抒发怀才不遇的诗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行路难(其一)。成功合作成功合作.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奏。教师进行朗读指导。3研读诗歌,体会感情(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

11、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3)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有什么用意?(4)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好?为什么?(5)陶渊明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其一)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

12、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3)借吕尚、伊尹备受重

13、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能够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4)李白的诗句更好。因为“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出无所适从之感。(当然,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5)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能从中获得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惟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

14、现,愤愤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亦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仕入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4竞背古诗,积累记忆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教师抽查。5.竟背这首诗。成功展示成功展示我们组来回答第( )题成功练习成功练习1、饮酒(其五)中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诗句: , 。2、李白行路难中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句子是 , 。表现他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3、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 , 。4、行路难作者 ,字 ,号 。 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 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 。5、读饮酒,做题。1.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 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