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69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欢迎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校报 - 中国人民大学 日期查询 | 全文检索 | 返回首页 第 1404 期(总第 1404 期) 2012 年 3 月 5 日 本期四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更多期次 第 01 版:第一版 | 第 02 版:第二版 | 第 03 版:第三版 | 第04 版:第四版 返回版面 书报资料中心发布2011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由我校书报资料中心和光明日报 、 学术月刊联合组织的“2011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日前揭晓。“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是通过读者调查、学者推荐、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规范程序,评选产生当

2、年我国学术界最具影响力、最具前沿性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自 2003 年举办以来,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书报资料中心举行的 2011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专家研讨会上,20 余位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评点。热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评点人: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在于:在国际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维护文化安全;在国内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并引领社会思潮。要提炼出一种人们广泛认同、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对中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的社会主义

3、核心价值,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方法论。热点 2 经济社会转型下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评点人:党圣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应该说,学人们围绕文化的“三自”问题所进行的种种倡导、阐发、反思,以及价值层面的话语建构,代表着一种社会理性的回归,代表着寻求一种价值共识的强烈诉求。人们期盼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之中,关于“三自”的内涵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三自”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思考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而诸如如何防止可能出现的单纯追求文化产值(GDP)的倾向、如何强化文化理论创新、如何有效地展开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等一系列问题,能一一得到学人们的话语“加盟”

4、 。热点 3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评点人:李友梅,上海大学教授 2011 年,学术界围绕如何在不同层面上实践社会管理的创新开展了许多深入研讨,凸显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性:一是要培养社会管理观念的公共意识;二是要形成公共治理的多方社会管理主体;三是要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互动、协同的柔性社会管理机制;四是要引导“网络问政”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这些讨论中不言自明地指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公共性问题。热点 4 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评点人:林闽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推进和优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迫切要求

5、落实社会保障的国民待遇,打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对称性安排,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说,城乡统筹发展是继承包制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制度建设。热点 5“十二五”规划下经济结构调整与收入分配评点人:刘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进入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结构调整、产业发展与收入分配成为 2011 年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首先,尽管早在“十二五”规划前两年,中央就已经做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将转变任务落实到政府经济管理行动之中,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其次,在众多的转变问题中,有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

6、发展、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是学者们格外关注和议论最多的话题。再次,从各国应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效果看,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只具有短期效应,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才是彻底走出危机的根本举措。热点 6 刑事法治中的民生保护与人权保障评点人: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2011 年对于中国的刑事法来说,是修订之年,也是进步之年。 刑法修正案(八) 对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尤其是醉驾入罪等关系民生的法律,将对中国现实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正在正在积极进行, 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

7、用。中国刑法学者和刑事诉讼法学者,围绕着刑事法修订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刑法修正案(八) 的司法适用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完善作出了理论贡献。热点 7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评点人:丰子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分别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两大视域,本年度又将两者的关系问题评为研究热点之一,这是理论研究发展的必然逻辑。一方面,中国问题的分析和把握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给以深刻的观照和分析,以达到对其全面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又离不开现实问题的探讨。历史唯物主义本来就不是传统的体系哲学,而是实践哲学,其生命力和活力就来自于与社会实践的互动

8、,其当代价值就在于能够用于分析和回答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尤其是中国问题。热点 8 公平、质量与教育创新评点人:刘复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与教育创新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体现了教育研究要反映世界趋势的必然性和教育研究要解决实践困境的使命性。首先,从国际范围来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质量、公平与教育创新是世界各国的主题。其次,从中国国情来看,中国教育正处在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的重要转型时期,人们渴望平等地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更具政策性意义。热点 9 新媒体及其社会影响评点人:宋建武,中国政

9、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以移动通讯网络和手持智能终端为技术基础的新媒体形态,改变着社会交往的方式和途径,并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这个领域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我们探索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文化和信息产品的形态、功能和运作方式,探索传统媒体机构向新媒体机构转型的路径;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将会给我们构建新的网络化的社会形态提供洞察力,将会给我们制定新的社会交往规则提供科学依据。热点 10 百年之际的辛亥革命史评点人: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百年之后再来看辛亥革命,人们发现其意义确实非同寻常。盘点“三个一百年” 、反思中国大一统国家体制的延续与再造,都是对辛亥革命意义的追寻。任何对历史事件的阐释,都带有阐释者所处时代的印痕,都隐含着阐释者所关心的时代问题。对于辛亥革命与清末新政关系的讨论,对于辛亥革命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讨论,对于辛亥革命为何成功很快、代价很小问题的讨论,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将辛亥革命史研究带入了新的境界。 (书报资料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