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2620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心理压力大的自身原因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的心理压力的自身原因初探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基层中小学教师,长期担负着繁重的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过重的现象。据上海市的一项统计,教师冠心病的患病率比其他群体平均水平高出六个百分点;全国对二十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调查结果,教师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消防队员和律师,而高于医生和司机。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 168 所城乡中小学的 2292 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 50%。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8%的教师感到压

2、力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女教师的焦虑高于男教师,中年教师的强迫症及紧迫感大于青年教师。近 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忍不住生气发火。压力来自何方,研究人员得出的一般性结论说是主要来自常见的对于这种压力的分析,认为是由来源于教师职业的社会压力、来自于事业方面的工作压力、来源于人际关系方面的人际压力和来源于个性特质方面的个性压力四大部分组成。其实,前三种压力,都来自社会,也就是教师的外部世界,我且将其称为外部刺激。而实际决定教师的压力大小的因素,却是我们的个性特质方面的个性压力。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按社会学的

3、观点,人一旦生下来,进入了人类社会。也就离开了妈妈的羊水包而进入了客观的固体世界。从此刻开始,她无时无刻不感到周围环境的压力,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天生的求生欲,总是让婴儿感觉到周围世界对她的压力。当婴儿有了知觉以后,感到了物质世界对她的压力,首先是衣服,床板(人有研究说是水中分娩可以减少新生儿从液体世界进入固体世界的阵痛) ,其次是水和食物。当她体会到她作为一个人生活下来时,也就感到了周围的人群对她的注视态度对于她的压力。当她为主谋生而踏上工作岗位后,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笔者以为,不论是谁,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这三种压力(寄生虫不在其内) 。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的称赞吗?你

4、想生活得更快乐吗?你想生活得更富裕吗?这三种压力也就给了所有的人以一样的外部剌激,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行为科学理论认为,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但过重的压力不但影响工作绩效,而且会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恶性后果。由于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们对于一些职业的不公正看待。造成了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的明显差异。以上关于心理压力大小的调查,就是按照职业来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压力排行第三。消防队员排行第一,这主要是其工作特点所决定的。每次出警都要面对他人与自己的生与死的选择,心理压力不在才怪呢?律师和教师的心理压力,确实也与职业有关。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人。而

5、且往往直接关系到工作对象的巨大利益律师处理之人与事,这里不我、作展开,教师的工作,将影响到学生的一辈子,可是众所周知的。2可是,同样是教师,这些诸如社会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压力对他们而言,总能泰然处之,这又是为什么呢?上面所言辽宁的调查报告中,不是也还有约 50%的教师没有心理障碍嘛!因而,研究教师心理压力太大的原因,以寻觅解决教师心理障碍的问题,就得从教师本身找根源,才能真正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而实际决定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小的因素,却是我们对于这些刺激的反应我们常常常常将其称为“态度” 。而这种反应,却决定于每一们教师的不同的人格特点。研究教师,从教师的成长开始。研究教师,从教师的成长开始。美

6、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在所著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说:态度是“对人、思想或物体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成分在内” 。一般认为,认知成份由人们对态度对象的信念或知识组成;情感成份指人对于对象的情绪反应;行为成分包括人对物或人的外显行为。根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态度的产生,乃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而态度一经产生,就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在人们的活动按一定的态度多次实现时这种态度就会在人的身上固定下来,并决定今后行为的趋向。既然态度是在个体的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的相互作用下,对环境中的各种对象产生的。那么教师对于这些压力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7、奥尔波特认为,态度形成有四个条件:经验的积累和整合。从各个零散的经验中形成相同类型的特殊反应的整合。经验的分化。开始是笼统的、缺乏特殊的,以后逐渐分化和个别化。剧烈的、外伤性经验,甚至是仅仅一次的经验,就可以形成永久性的态度。对社会已有态度的模仿及语言的学习。从发展的角度看,克雷奇认为影响态度形成有以下因素: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对某一对象的信息获得的质量以及信息源的性质;所属群体或参照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点。作为一个教师,我深深地知道,教师本身对于教师角色的体验,都不是从当老师才开始的。人们都说,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所以孩童对于教师的第一个认识来自父母。而父母对于孩童说的第一

8、句关于老师的话往往是“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 ”父母带孩子第一次到学校里报名上学时,总是让孩子对老师说, “老师好” 。 “天地君亲师”的古训说明了我国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家长对于教师的那份尊敬,给孩子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老师是一个十分值得大家尊敬的人。在对于教师的父母的调查之中,我惊诧的发现,我询问的每一位教师的父母(除了父母下也是教师者)无一例外的都是教师的崇拜者。他们都十分尊敬教师。孩童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首先是对老师为什么会懂得那么多感到佩服,想到的也是我也要象老师那样,有这么多的知识让人尊敬,因而长大以后成为教师成了许多孩童的第一个理想。接着,他们对老师的权威感到敬慕,除了在学校

9、里看到同学们对于教师的服从,特别是他们亲眼看到他们的权威人物父母在老师面前唯唯喏喏的样子,他们就感到心里痛快。接着,老师就成了孩子心目中的新的第一号大权威。3最近,我对于现在的教师的中小学生活经历作了一点调查,调查的问题有:(1)你对你在中小学里教过你的教师现在还有印象的有:( )A、020% B、2040% C、4060% D、60%以上(2)你在中小学学习时,教师认为你是一个怎样的学生?A、很听话 B、较听话 C、不大听话 D、不听话 ( )A、很聪明 B、较聪明 C、不大聪明 D、不聪明 ( )(4)你求学的中学是哪一类学校?A、省市重点 B、区县重点 C、一般非重点 ( ) (5)在中

10、学里学习时,你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 ( )A、前 10%B、前 1025% C、前 2540% D、前 4060% E、60%外(6)你在中小学学习时,有没有长时(1 个月或更多)受到老师的冷落或歧视?(A)从来没有 (B)有过一次 (C)有过二三次 (D)经常有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在中小学里担任教师工作的人,在他们的中小学学习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中也总是名列前茅的。其中不少人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在这一阶段获得区、县、校三好学生的也占了相当比例。老师爱护、尊重他们,他们尊敬老师,也理解老师。即使老师有时错怪了他,他们也不会去计较。当问到他们为什么如此这般地尊

11、敬教师时,回答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当年他们的家长经常的叮嘱一定要尊敬教师,同时又以自身的行动充分地做到了这一切。他们当了老师以后,也渴望得到学生的尊敬。为了孩子、也为了家长,他们就永远努力工作着、永远希望自己的学生比自己更有出息,不能成为名人,就成为名人的老师。因而,笔者以为,在老师的成长的过程之中,外部环境就是这样不断地刺激着未来的老师,使他们不断领略着老师的知识、权威的同时,在产生了长大后当老师的神圣期望的同时,形成了自己对于教师的光辉形象的设计。老师们在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后,认为当初的老师标准是:有知识,有耐心,态度和蔼,善于批评,大公无私,人人佩服。对待老师这个角色的态度的另一个形成原

12、因则产生于老师的自身的需要。教师的需要与其他行业成员的需要相比有共同的一面,即它是由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等组成的 。然而与众不的是,老师特别注意自己的自尊需要和成就需要。教师的自尊需要需要大致指向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职业在社会中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行为能得到他人认可。这两方面又集中表现在教师要求社会对自己的权利、业绩、形象等给予尊重。 教师的成就需要则通常不表现为追求惊天动地的业绩,而在于获得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等。当新老师一旦正式走进中小学校园,立即产生了一个创业打基础的需要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一个人能力大小,体现在他的工作业绩上。教师由于面对的只是一

13、群未成年人。而按现行的评价机制,一个新教师的成就大小,照上文所言,首先体现在他所执的班级(或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其次,要是你担任了班主任的话,还体现在你对班级的管理能力4上。也会看看其他教师对你班学生的意见反馈-要是他们教的课成绩偏低,你也是不会好过的。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是一个好教师呢?这个问题曾经无数次地被提向学生,从而证明教师的素质应当向什么地方进一步发展。我将这个问题提给了教师自己,教师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但有一点却是大家一致认定的,那就是老师,首先必须要教好书。 (老师,当然要教好书,要不,为什么叫“教书先生”呢?)但是对于怎样才算教好书,大家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大部分教师的观点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好,至少是不差。这是因为,对于教师的社会评价其实是由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来决定的。而社会价值评价主要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和家长。可是,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家长,对于教师的考核或评价,都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的。笔者以为,这学生的成绩,就成了一把悬在教师头上在 剑。因为,作为教师或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十分明白,学生的成绩,它到底是由什么决定,又是受什么制约的。老师常见心理失衡的最初表现往往是焦虑。焦虑是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