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397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工艺学概念大全金属工艺学概念大全1.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 的性能。的性能。 2.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3.塑性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4.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

2、能力称为硬度。 5.韧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称为韧性。韧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称为韧性。 6.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某应力下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仍不发生疲劳断裂吧,此应力值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某应力下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仍不发生疲劳断裂吧,此应力值 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7.过冷: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过冷” 。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9.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

3、为同素异晶转变。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10.固溶体:溶质原子熔入溶剂晶格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称为固溶体。固溶体:溶质原子熔入溶剂晶格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称为固溶体。 11.奥氏体:碳熔入奥氏体:碳熔入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 A 表示。表示。 12.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 P 或(或(F+Fe3C)表示。)表示。 13.莱氏体:莱氏体:高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

4、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高温莱氏体。高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高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高温莱氏体冷却到低温莱氏体:高温莱氏体冷却到 727o oC C 以下时,将转变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组以下时,将转变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组 成的机械混合物(成的机械混合物(P+Fe3C) ,称为高温莱氏体。,称为高温莱氏体。 14.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 性能的工艺。性能的工艺。 15.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保温,然后随炉或埋入灰中使其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退火是将

5、钢加热、保温,然后随炉或埋入灰中使其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6.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 Ac3以上以上 30-500C(亚共析钢)或(亚共析钢)或 Accm以上以上 30-500C(过共析钢)(过共析钢) ,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7.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 Ac3或或 Ac1以上以上 30-500C, 保温后在淬火介质快速冷却,以获得保温后在淬火介质快速冷却,以获得 马氏体组织的的热处理工艺。马氏体组织的的热处理工艺。 18.回火:将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回火:将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 Ac1以下某温度,保温

6、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以下某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9.调质处理: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20.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性,称为合金的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性,称为合金的流动性。 21.逐层凝固: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的中心,这逐层凝固: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的中心,这 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22.糊状凝固: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的温度分布较为平坦,则在凝固的某糊状凝

7、固: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的温度分布较为平坦,则在凝固的某 段时间内,铸件表面并不存在固体层,而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由于这种凝段时间内,铸件表面并不存在固体层,而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由于这种凝 固方式与水泥类似,即先呈糊状而后固化,故称糊状凝固。固方式与水泥类似,即先呈糊状而后固化,故称糊状凝固。 23.缩孔:缩孔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缩孔:缩孔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24.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称为缩松。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称为缩松。 25.顺序凝固:所谓顺序凝固就是在铸件上可能

8、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顺序凝固:所谓顺序凝固就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 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26.热应力:它是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件热应力:它是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件 各部分收缩不一致引起的。各部分收缩不一致引起的。 26.同时凝固原则:将浇道开在薄壁处,使薄壁处铸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升温较厚壁处高,因同时凝固原则:将浇道开在薄壁处,

9、使薄壁处铸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升温较厚壁处高,因而可补偿薄壁处冷速快的现象。有时为加快厚壁处的冷速,还可在厚壁处安放冷铁。而可补偿薄壁处冷速快的现象。有时为加快厚壁处的冷速,还可在厚壁处安放冷铁。 27.热裂:热裂是在高温下形成的裂纹。热裂:热裂是在高温下形成的裂纹。 28.冷裂:冷裂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冷裂:冷裂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裂纹。 29.铸造工艺图:铸造工艺图:.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上用各种工艺符号及参数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上用各种工艺符号及参数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 形。形。 30.浇注位置: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型内所处的空间位置。浇注位置:浇注位置是指

10、浇注时铸件在型内所处的空间位置。 31.铸型分型面:铸型分型面是指铸型组元间的接合面。铸型分型面:铸型分型面是指铸型组元间的接合面。 32.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沙型中取出,凡平行起模方向的模样表面上所增加的斜度,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沙型中取出,凡平行起模方向的模样表面上所增加的斜度, 称为起模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33.结构斜度:结构斜度:(自己总结自己总结)P77。 34.金属型铸造:金属型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的铸型中,并在重力作用下凝固成形以金属型铸造:金属型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的铸型中,并在重力作用下凝固成形以 获得铸件的方法。获得铸件的方法。 35.塑性变形:当外力

11、增加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后,即使作用在物体上的塑性变形:当外力增加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后,即使作用在物体上的 外力取消,金属的变形也不完全恢复,而产生一部分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外力取消,金属的变形也不完全恢复,而产生一部分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6.弹性变形:除去外力后,金属完全恢复原状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弹性变形:除去外力后,金属完全恢复原状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37.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弹性极限、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强度极限)和硬

12、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强度极限)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 为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为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 38.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称为冷变形。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称为冷变形。 39. 热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变形称为热变形。热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变形称为热变形。 40.纤维组织:铸锭在塑性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纤维组织:铸锭在塑性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 质形状发生了变化,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

13、呈纤维状,这种结构称为纤维组织。质形状发生了变化,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状,这种结构称为纤维组织。 41.金属的可锻性:金属的可锻性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金属的可锻性:金属的可锻性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42.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 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锻造。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锻造。 43.余块:为了简化零件的形状和结构,便于锻造而增加的一部

14、分金属,称为余块。余块:为了简化零件的形状和结构,便于锻造而增加的一部分金属,称为余块。 44.分模面:分模面是上、下模或凸、凹模的分界面。分模面:分模面是上、下模或凸、凹模的分界面。 45.落料:利用冲裁取得一定外形的制件或坯料的冲压方法,称为落料。落料:利用冲裁取得一定外形的制件或坯料的冲压方法,称为落料。 46.冲孔:将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分离开来,获得带孔的制件的一种冲压方法称为冲孔。冲孔:将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分离开来,获得带孔的制件的一种冲压方法称为冲孔。 47.排样:排样是指裁件在条料或带料上的布置方法。排样:排样是指裁件在条料或带料上的布置方法。 48.拉深:变形区在一拉一压的应力作用

15、下,使板料(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深的空拉深:变形区在一拉一压的应力作用下,使板料(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深的空 心件)心件) ,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称为拉深。,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称为拉深。 49.拉深系数:拉深变形后拉深件的直径与其坯料直径之比称为拉深系数。拉深系数:拉深变形后拉深件的直径与其坯料直径之比称为拉深系数。 50.焊接电弧:焊接电弧是在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间或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气体介质中,产焊接电弧:焊接电弧是在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间或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气体介质中,产 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即在局部气体介质中有大量电子流通过的导电现象。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

16、即在局部气体介质中有大量电子流通过的导电现象。 51.正接:正接是将工件接到电源的正极,焊条(或电极)接到负极。正接:正接是将工件接到电源的正极,焊条(或电极)接到负极。 52.反接:反接是将工件接到电源的负极,焊条(或电极)接到正极。反接:反接是将工件接到电源的负极,焊条(或电极)接到正极。 53.焊接热影响区:焊接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焊接热影响区:焊接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 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 54.焊条型号,焊条型号,55.焊条牌号焊条牌号-P158 56.钎焊:钎焊是利用熔点比焊件低的钎料作填充金属,加热时钎料融化而将工件连接起来钎焊:钎焊是利用熔点比焊件低的钎料作填充金属,加热时钎料融化而将工件连接起来 的焊接方法。的焊接方法。 57.焊接性: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是指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焊接性: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是指在限定的施工条件下,焊接成按规定设计要求的构件, 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即金属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