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300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扎乡“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伊宁县麻扎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伊宁县麻扎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五 年年 规规 划划 纲纲 要要(2006(2006 年年-2010-2010 年年) )今后五年,是我乡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时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从我乡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对于实现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第一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章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2、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州、县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紧密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经济建设和维护稳定两大主题,围绕快速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旅游业、教育、新农村建设五项重点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使全乡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重点做好扶贫工作,突出抓经济项目、抓产业调整、抓市场运作、抓基础设施建设,搞活二、三产业,依靠市场科技,继续加大扶贫力度,采取各种措施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今后五年必须贯彻以下发展方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紧紧抓

3、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高举发展的乡帜,唱响发展的主题,抓牢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发展的质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合理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把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胆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

4、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坚持以富民为宗旨。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全体人民充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机制。继续加强扶贫工作,努力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坚持以人才为关键。把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树立新的用才观,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3坚持以稳定为前提。正确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5、设,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我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章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力争经济增长率接近于全县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群体支柱产业的培育初见成效,产品进一步占领市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城乡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拓宽就业渠道,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

6、善,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全面完成教育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各项改革继续深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资源利用渐趋合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0以下。4-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今后五年,全乡 GDP 年均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 12%,第二产业 15%,第三产业 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 1000 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

7、额年均增长 10%,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 2008 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27:50:23 ,群体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功能显著改善,城乡化水平达到 30%以上,非农产业从业人数上升到 30%以上。个私经济比重不断增加,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的主要预期目标。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城镇居民和部分农村牧区人口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30%左右;全面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 90%和80%。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今后五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0以下。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 6.6%以上。乡内小流域治理取得新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自然资源利用趋于合理。5第二篇第二篇 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第三章第三章 巩固和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巩固和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第一节第一节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以农田草牧场水利为

9、重点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人畜饮水解困和小流域治理建设力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到 2008 年全乡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 5000 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2000 亩。进一步以农村牧区电网设施、乡村道路、通信、广播电视和农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等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牧区公共设施,抓好山旱区小流域治理,优化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牧区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居住环境质量。第二节第二节 调整农牧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灌区坚持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大力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到 2008 年粮经饲比例达到20:20:60,规模饲养肉羊 2 万只,

10、肉牛 5000 头,奶牛 3000 头;山旱区发展豆类、薯类作物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小杂粮等旱粮生产;牧区要突出草原的保护与建设,转变经营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形成以建设养畜为主的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其中边远牧区以退牧休牧、还草增草为重点,走生态移民的路子。集中牧区以划区轮牧、短期育肥为重点,走草场轮牧、牲畜半舍饲的路子。 第三节第三节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 ,贸工农一体化等多种经营模式,高6起点、规模化、优质高效地重点建设 5000 亩优质饲草料(包括玉米)、3000 亩优质小麦、2000 亩优质棉花、2 万只优质肉羊、1 吨山羊绒、1 千头奶牛

11、六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多形式的龙头企业,加快农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强化订单农牧业和创汇农牧业。加强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和引导,有重点地扶持建设一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示范项目。第四节第四节 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以农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与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协会、产品产销、信息服务等农村牧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与农牧户利益紧密相联的运行机制,拓宽农畜产品的流通渠道。改革农牧业科技和牲畜疫病防治管理办法,改进政府对农牧业的扶持和科技服务方式,适应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

12、要。培养、引进人才,调整优化农牧业科技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大力普及农牧业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建立覆盖涉农涉牧部门、企事业单位主要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牧业信息网络。第五节第五节 加大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土地承包期30 年不变”和“草原双权一制”政策。在坚持农牧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以土地为主的农业资源使用权流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7展的合作形式。按照规范化、企业化的原则,鼓励土地有偿转让、转包、出租、入股等各种形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

13、营。全面落实以草定畜的草畜平衡制度,实行休牧、轮牧和禁牧,有效遏制草原沙化退化的趋势,并积极向上级争取相应补贴,以解决减少牲畜后牧民的生活问题。继续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农牧业建设资金。认真落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的政策,切实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和完善各级政府扶持农牧业生产的各项政策。第四章第四章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增长。按照调整布局,提高质量,保护环境,注重效益的要求,加快水利、公路、能源、通讯建设,缩小与全县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第一节第一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坚

14、持除害兴利,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努力解决旱涝灾害,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和具有综合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搞好现有水利工程维护和经营管理。全面实施博尔博松河小流域治理和农田水利防渗渠建设工程。继续抓好沿山山洪沟口防洪治理和滞洪区规划搬迁工作。建立高效合理的水利管理机制,使水利工程维护和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8第二节第二节 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交通建设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乡村公路网建设,基本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逐步提高路面等级,重点加强与周边乡县和乡到各村的路面等级改造,努力提高公路的通行

15、能力和抗灾能力,完善村村通路工程,方便劳动力与人才的往来和交流,保障农畜产品、工业品调运。 第三节第三节 搞好能源建设搞好能源建设加大主干电网建设和乡村配电网的投入力度,以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以适应全乡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用电需求,调整电源结构,加快新能源发电,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的步伐。第四节第四节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政务信息化步伐,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领域的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

16、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建设以现代通信网络为目标,以强化干线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利用,提高综合通信能力,满足社会各方面数据图像等高级信息业务的需求,加快农村通信建设,提高电话9普及率,改善农村邮政、电信条件。第五章第五章 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扩大就业的基本渠道。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第一节第一节 调整提升商贸业调整提升商贸业加快建立创新经营手段,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传统百货业向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专卖店、精品店发展。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业。第二节第二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