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4062179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无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7272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

2、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

3、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接通新诗与

4、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节选自吕进熟读,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5、。B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C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Z*xx*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B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C中国新

6、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D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A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XK】B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ZX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

7、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5 分)苦恼王蒙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 “我们认为有修改的

8、基础” ,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 “我们准备留用” ,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 ,也许意味着永久。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 “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 , “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

9、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

10、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他能不流泪吗?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

11、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 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 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回家以

12、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 “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金永老师: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莉莉这这是怎么回事?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打击是沉重的。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 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比的感激之情。B. 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

13、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 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但金永未能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这说明他作为老师却有所保留,不够称职。D.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E.金永回家时眼前出现了“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 ,这里的“夕阳”和“桦树”都具有象征意义。5. 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时, “流出了眼泪”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 (4 分)6. 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6

14、 分)三、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8 题。(6 分)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7、与错误主旨差异较大的是() (3 分)A、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的望江南B、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C、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

15、南D、听见外面有人来/开门加看觅/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风骗不知 台湾民谣望春风8、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中写道“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将思妇由喜转悲的情景,以莲花的开落来譬喻,可说是非常精巧贴切。B、柳絮象征女子的心绪,随着良人的一举一动或沉寂或飞扬。此外, “柳”与“留”音近,如汉人远行,于灞桥上折柳送别,即有希望对方留下之意 。对照于女子的心思,应是希望良人能常相左右,永不分离。C、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D、作者表层是在写女

16、子发现自己期待落空所造成美丽的错误,但其实深层的主旨是表达女子无比的洒脱,这点与传统闺怨诗的主题是有差异的。四、文言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9-10 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