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137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提要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增强公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法制,也离不开制度创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提出,立即就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十分重视可持

2、续发展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传统观念上的发展主要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是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对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实践证明,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为此,人类不得不认真地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 20 世纪七十年代起,一种新的发展观逐渐兴起,

3、这种发展观强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因素,特别是把发展问题首先同人的基本需要联系起来。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此后,可持续发展便不断深入人心,其内容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自身发展问题反思的重要成果,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目标是既要使人类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使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因此说,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

4、生态环境,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才能解决生态危机,贫穷是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贫困既是环境恶化的根源,又是环境恶化的结果,生产力水平越低,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其环境的破坏也越严重,反之,环境资源破坏越严重,越加重贫困,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那些把可持续发展等同于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为名要求停止发展的做法是不合理和不可接受的。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只能通过发展加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

5、态建设才有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邓小平同志就非常重视发展问题,他反复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归根到底, “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发展,才有前途,不发展只能是死路一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决定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发展经济作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而消极被动地环境保护,只是因噎废食的做法,将适得其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更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可持续

6、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人口环境。人口数量决定着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人口素质决定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我国是人口大国,巨大的人口基数给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因素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7、特别是自然资源有限性制约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实行的是高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用高投入换取经济高增长。而我国又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资源紧张状况仍将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克服用高昂的资源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错误做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千方百计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资源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尤其要解决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而开始的,随着人类活动量的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增加,一旦超过生态系统

8、的承受能力时,环境污染就会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严重问题。改善生存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生态平衡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生态建设,使它们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措施(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增强公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牵涉千家万户,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公民的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在现实生活中,随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浪费资源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这与公

9、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说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因此,就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言,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可持续发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就成为一项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要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使每个公民在享受可持续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自觉地履行可持续发展义务。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

10、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体系,但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有的法律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既要加强有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立法研究,按照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制订出一套较为完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体系。同时,又要坚持有法必依的原则,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发挥法律的效力和作用,用法律武器保证可持续发展。(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才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源、环境问题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11、核心是技术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科技创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缓解资源短缺、抑制环境恶化、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极大地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促进科技进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加快制度创新。不同的制度安排将导致各异的经济结果。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第一,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

12、综合协调管理机构。政府的有效干预和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可持续发展涉及面广,而现行的管理体制是部门各自为政,综合效率低。只有建立权威高效的综合管理机构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许多西方国家也都成立了这样的综合管理机构。第二,必须修正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 GNP 指标中,揭示一个国家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使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安全区域内运行。第三,加强资源产权制度建设。产权经济理论认为,只有排他的、流动的产权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长期以来,我国许多资源产权不明,给资源合理保护利用造成了许多恶果。只有通过明晰产权关系,才能实现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第四,运用经济政策手段推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手段上要对有利于或有害于环境的产业或企业采取不同的激励或限制政策,发挥其强有力的调控作用,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来源于: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