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128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法系民法的基石之一,他以自身的抽象性逻辑性而深受一些学者的赞同 但也因此而饱受争议,许多学者甚至指责该理论脱离现实,乃是对实际生活的“强奸”。本文主要 探讨了我国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立法现状,同时从物权行为理论与债法与物权法关系两个方面分 别论述了物权行为与合同,不当得利,善意取得等等民事法律制度的关系,从而论证了我国民法 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物权行为理

2、论是近两百年来民法界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其影响横贯整个民法体系。随着我 国近些年来民法典的起草,我国关于认物权行为理论的争论日趋激烈,明确我国民法是否应当承 认物权行为理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一、物权行为理论概述一、物权行为理论概述所谓物权行为就是指以物权变动为目的,并须具备意思表示及一定形式要件的法律行为 。物权行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萨维尼在其 1840 年出版的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提出 来的。萨维尼在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写道:“私法上的契约,以各种不同的制度和形态出 现,甚为繁杂。首先是基于债之关系而成立之债权契约,其次是物权契约,并广泛适用。交付具 有一切契约之特征,是一个真正的契约

3、,一方面包括占有之现实交付,他方面包括移转所有权之 意思表示。如在买卖契约中,一般人只想到债权契约,却忘记了交付之中也含有一项于买卖合同 相完全分离的,以移转所有权为目的之物权契约。 ”在这段论述的基础上萨维尼创造了物权行为 理论。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实际上包含了三个要点:1、区分原则,实际上就是所谓物权行为独立原则,指在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中,作为债权法 上的原因行为(如买卖合同)和作为物权法上的履行行为(如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是两种不同的行 为,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而存在如在买卖合同中,除表达买卖合意的债权合同之外,还需要 一个以交付为形式的物权合同,才能移转所有权。2、抽象原则,实际上就

4、是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所谓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物权行为的 效力不受债权行为的影响,原因行为即债权行为的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并不影响物权行为的 效力,物权行为一旦生效,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实际上,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仅仅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过是一个从逻辑体系方面论述,而另一个是从效果方面论述。3、形式主义原则,指作为物权变动基础的独立的物权意思必须要以一种客观能够认定的形式 表现出来并加以确定的原则,一般认为,此种表现方式就是不动产的登记和动产的交付。按照形 式主义原则,当事人在设立、移转、变更或消灭物权时,如在提交不动产登记申请时,或者在移 转动产的占有时,肯定要有意思表示,

5、而且正是这样的意思表示使得双方当事人从各自独立的物 权意思走向了“物权合意” 。综上所述,概括起来说,物权行为理论实际上包括三点:第一,物权行为是法律行为;第二, 物权行为独立于作为其原因行为的债权行为;第三,物权行为的效力不受作为其原因行为的债权行 为的影响。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二、我国现行法律对待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二、我国现行法律对待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在我国学者们对我国现行法律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如学 者孙宪忠认为“我国民法在不

6、知不觉中承认了物权行为” 其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民法通则第 72 条第 2 款“按照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合法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以及 合同法第 133 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另一方则如梁慧星先生认为 “我国现行法不承认有物权行为,以物权变动为债权行为之当然结果,并以交付或登记为生效要 件。 ”笔者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因为如果要认定一个国家的法律承认物权 行为,那么这个国家的法律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上要承认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绝对性。具体到所有权移转上,第一必 须强调形式,第二必须尊重所有权移转的效果把他和原因行为相分离。

7、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 九十七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 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我国法律承认合同当事人在 合同解除后有要求回复原状的权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法律并没有强调物权法公示公信 原则的绝对效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具备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必要条件。2、在立法细节上须严格区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确认物权行为是独立的法律行为。其中最 重要就是明确物权行为的发生时间。这一点往往被支持我国法律承认物权行为论者所强调。因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73 条第二款“按照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合法取得财产的,财产

8、所有权从财产 交付时起转移”与合同法第 133 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我国法律似 乎给出了物权行为发生的时间,从而物权行为得以与债权行为相区别。但笔者以为这个观点值得 商榷。因为持这些观点的人显然混淆了物权的变动和物权行为。正如崔建远先生所指出的那样 “物权变动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民法上都会存在 ”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的法国日本都规定了物权的 变动时间,但是“它是不是由物权行为引发的,从意思表示的角度观察,它是不是同时表现为一 类法律行为,并且是物权行为,则取决于它所处于的民法所选择的立法目的、立法计划及物权变 动模式 ”。依反对物权行为理论学者的观点,物权移转的时间无论是什么时

9、候,物权移转的合意 早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就确定了,而之后的所谓交付仅仅是一个完成合同的事实行为,就它单独而 言并没有法律效力。所以民法通则72 条第 2 款和合同法的 133 条仅仅确定的是在双方没 有明确约定时,物权变动的时间,而并非是物权行为发生的时间。根据担保法第四十一条,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这条法律规定实际上将合同的生 效时间与物权的公示行为进行了捆绑,可知我国民法并没有严格区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发生 时间,而是简单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这个角度而言,我国立法也没有承认物权行为理论。3、在立法,司法实践中应主动适用物权行为理论解决遇到的理论难题。但我国却没有这种现 象,如城市房地

10、产抵押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地产抵押合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 这些规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登记过户是合同的履行行为,以合同履行为合同的生效要件,实际 上是把这些合同作为一个实践合同处理,而对比其他合同,把房地产合同作为实践合同显然是严 重不公平的。但这个问题如果套用物权行为理论就很好解决,把房地产买卖合同分为两个法律行 为,没有登记,物权行为无效,债权行为仍然有效,这样既保证了房地产管理秩序,又可以避免 没有过错的一方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颗粒无收。但是,我国的司法实践却没有这样做。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立法体系是不承认物权行为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

11、法律门户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三、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三、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理论(一)承认物权行为理论是我国债权法体系的客观需要 1、买卖合同制度客观上需要物权行为 理论(1)一般买卖合同实际上,萨维尼最初提出物权行为的概念,就是在其对买卖合同观察的基础上而得出的结论。 因此,买卖合同之中是否存在物权行为是最有争议的,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承认物权 行为理论的学者认为:买卖行为中只有一个债权契约,交付或登记只是对买卖契约的履行行为, 并以交付或登记为其所有权移转的发生条件。交付与登记并不是一个含有以移

12、转所有权为内容的 意思表示行为(物权行为)。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学者则认为:交付或登记本身含有一个在债权行 为之外客观存在的,以直接发生所有权为目的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区别于债权行为的意思 表示,只有通过它才能发生所有权移转的效果 。笔者认为,在买卖合同之中,承认物权行为的存在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这是立法技术的需要。因为债权仅仅是一种请求权,其本身并无强制力可言。买卖合 同本身并不能包含移转所有权的合意。任何关于移转所有权方面的合同约定都不能削弱所有权的 效力。比如,甲和乙签订合同约定甲将 A 物卖给乙,但是这个合同并不能阻止甲再将 A 物卖给丙。 如果否认物权行为,那么会使

13、合同不得不负担起移转所有权的任务,这不仅超过了债权作为一种 请求权的职能,也违反了所谓“物权高于债权”的原则,而这会使整个民法体系自相矛盾。因此, 从这个层面上说承认物权行为对于买卖合同的立法与整个民法衔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这是维持买卖合同双方地位平等的需要。根据物权行为理论中的无因性理论,当买卖 契约因为各种原因而归于无效时,买受人仍然可以取得所有权,而出卖人享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 权,但仅有债权的效力。若买受人陷于破产状态,出卖人仅得作为一般债权人参与破产分配。许 多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否认出卖人对其交付的标的物的所有权,而承认有过错的买 受人享有所有权,根本违反了民法的公

14、平和诚信原则,而且也鼓励了交易当事人的不法行为 ”。 而笔者认为这正是物权行为公平性的体现。首先,什么是公平?根据李龙的法理学公平的概念 包括三个层次,其中与民法最接近的是第二个层次:经济公平。经济公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 一方面是机会均等,所谓机会均等是指人们大致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社会竞争。第二方面 是结果的对称性,即投入越多、贡献越大,获得的结果越多。反之,投入越少、贡献小,获得越 少 。由上可知,所谓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无论是机会均等还是结果对称性都要选择一个参照对象, 而在买卖合同中,对出卖人而言,最合适的参照对象莫过于与他处于对称关系的买受人了。虽然,根据物权行为理论,出卖人在交

15、付货物之后,买受人付款之前,买卖合同失效,不得 享有物权级别的救济权,但是实际上买受人在交付价金之后,若在出卖人交付货物之前,买卖合 同归于无效,买受人同样不享有物权级别的救济权。正如上文分析的一样,如果出卖人破产,则买 受人也仅仅只能作为一般债权人参与破产分配,如果出卖人恶意违约将货物卖给他人,买受人同 样既不能获得该物的所有权,也没有物权级别的所谓“价金返还请求权”,买受人享有的全部救 济方式就只有追究出卖人的违约责任,而这和出卖人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下的权利是对称的。 换而言之,如果不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出卖人是享有特权的,由于金钱的占有和所有是统一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文章来源:中顾法

16、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法律论文资料下载的,任何人不可能对金钱享有物权请求权,因此,此时出卖人实际上单方面对自己出让的标的享 有物权请求权。这不仅对买受人,同时也对买受人的其他债权人都是不公平。第三,这司法实践的现实状况。先看一组数据,2003 年宁波市某区人民法院经济庭(民二庭) 共审理经济类案件 428 件,其中涉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369 件,但其中出卖人要求返还原物的案 件为 0 件。2002 年该庭执行庭共执行企业破产或自然人破产还债案件共 57 起,其中涉及买卖合 同的债务 106 件,但其中出卖方要求返还原物的为 0 起。可见,虽然我国民法理论偏向不承认物 权理论,在合同法九十三规定了合同撤销后当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