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6055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密级V9 0 2 9 4 6单位代码:学号:1 0 1 1 42 0 0 3 0 2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 L A A 、B 、D R 基因频率的研究R e s e a r c ho nH L A 、B 、D Rg e n ef r e q u e n c y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研究生:扬韭指导教师:樊隆堂教援合作指导教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匿堂亟医堂鱼痤堂盆王鱼蓬堂所在学院:出耍匡型盍堂基型医堂跪2 0 0 6 年5 月1 8 日英文缩写I N S S R N SS S N

2、SI g A NM C N SF S G SI M NM P G NM s P G NH L AP C RS S PS S OE BE D T AT B ES DG B M主要英文缩略语英文全称I d i o p a t h i c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S t e r o i d R e s i s t a n t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S t e r o i d S e n s i t i v eN e p h m t i cS y n d r o m eI g AN e p h r o p a t h yM

3、i n i m a lC h a n g e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F o c a lS e g m e n t a lG l o m e r u l o s c l e r o s i sI d i o p a t h i cM e m b r a n o u sN e p h r o p a t h yM e m b r a n e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G l o m e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M e s a n g i a l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G l o m e

4、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H u m a nL e u c o c y t eA n t i g e nP o l y m o r a s eC h a i nR e a c t i o nS e q u e n c eS p e c i f i cP r i m e rS e q u e n c eS p e c i f i c0 1 i g o n u c l e o t i d ep r o b eE t h i d i u mB r o m i d eE t h y l e n e d i a m i n eT e t r a a c e t i cA c i

5、 dd i s o d i u mT r i s B o r i oa c i dS i l tD i a p h r a g mG o l m e r u l a rB a s e r n e n tM e m b r a n e e中文全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I g A 肾病微小改变性肾病综合征局灶性及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特发性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人类白细胞抗原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溴化己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T r i s - 硼酸滤过隙膜肾小球基底膜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

6、本文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任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1 、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2 、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3 、本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丌道歉。4 、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论文作者签名:拯l 筐同期:z 理s - - ( - a _ 2 # _ n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

7、书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医科大学可咀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沧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山西医科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I S l j a :盈卫左年篁月鱼盟日E t 期:土塑厶年上月鱼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山西医科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尊舷确教授: 请审阅指乳谢?扬

8、菲 涮上2 - #山谣医科大学硕:L 学文论文中文摘要目的:为了了解H L A A 、B 、D R 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联系关系,寻找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H L A 的易感基因及山西省部分原发性l 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及致病机理,我们选取了山西汉族3 0 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及4 5 例汉族健康人的D N A 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实验组:选2 0 0 5 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l 临床表现为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患者3 0 例。其中:2 2 例成人病例中,经肾脏活组织穿刺检查,有1 0例I g A N ( i g

9、A 肾病) ,5 例M s P G N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 例M P G N ( 膜增殖型肾小球l 肾炎) ,3 例I V l N ( 膜性肾病) 。3 0 例病例均排除了可能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4 5 例志愿者,身体健康,无肾病综合征者。2 3 例患者标本及4 5 例对照组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 C R S S P ) 方法,7 例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探针( P C R S S O ) 方法,检测了3 0 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S R N S ) 患者和4 5 例正常健康者的H L A A 、B 、D R 基因型别,研究了

10、S R N S的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者的基因频率的关系。3 0 例标本中,分别比较了全部3 0 例S R N S 与正常对照者基因频率的关系,2 2 例成人S R N S 与正常对照者基因频率的关系、8 例儿童S R N S 与正常对照者基因频率的关系,1 0例活检为I g A N 的S R N S 与正常对照者基因频率的关系。结果:S R N S 患者组中,用2 3 种引物,共检出1 2 种H L A A 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1 6 7 3 】6 7 。其中H L A A * 0 2 、* 2 4 、$ 1 l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 3 1 6 7 、1 6 6 7 、1 5 0 0 )

11、,H L A A * 0 1 、* 2 9 、* 3 0 、* 3 2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低( 均为1 6 7 ) 。用4 7 种引物,共检出1 7种H L A B 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1 6 7 2 3 3 3 。其中H L A 一1 3 1 5 、* 4 4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f2 3 3 3 、2 0 0 0 ) ,I L A 一8 * 0 7 、* 0 8 、* 3 7 、* 3 8 、* 5 3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低( 均为1 6 7 ) 。用2 3 种引物,共检出1 2 种H L A D R B l 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1 6 7 2 1 6 7 。其中H L A D R B

12、l * 0 4 、* 0 7 、0 9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 2 1 6 7 、1 6 6 7 、1 6 6 7 ) ,H L A D R B I 0 1 、$ 1 :j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低( 均为1 6 7 ) 。对照组中,用2 3 种引物,共检出1 1 种H L A A 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1 1 1 2 2 2 2 。其中H L A A * 0 2 、 1 1 、* 0 3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 2 2 2 2 、1 5 5 6 、1 4 4 4 ) ,H L A A 2 3 、* 2 6 、* 3 3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低( 1 + 11 、2 2 2 、3 3 3 ) 。用4 7

13、种引物,共检出2 2 种H L A 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1 1 1 1 2 2 2 。其中H L A B * 4 0 、$ 1 3 、十1 5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 】2 2 2 、1 1 】1 、1 1 1 1 ) ,1 I L A B * 1 8 、* 3 7 、* 3 8 、* 3 9 、鹕1 、* 4 5 、* 4 8 、* 5 5 、* 5 7等位基因的频率较低( 均为1 1 1 ) 。用2 3 种引物,共检出】1 种H L A D R B l 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3 3 3 1 7 7 8 。其中H L A D R B I * 1 5 、* 0 4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

14、1 7 7 8 、1 5 5 6 ) ,H I 。A D R B l 1 4 等位基因的频率较低( 3 3 3 ) 。S R N S 组H L A B + 1 5 、B * 4 4 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t h 西医科大学砸士学文论文H L A - 1 3 4 1 5 ( 2 3 3 3 V s1 1 1 1 ,P = O 0 4 5 ) 、H L A 。B + 4 4 ( 2 0 V s5 5 6 ,P = O 0 0 6 ) 。H L A B + 1 5 、H L A B 4 4 与S R N S 呈正相关,是S R N S 的易感基因。S R N S 患者H

15、 L A B + 1 5 、B 4 4 基因频率增高是我们研究首次发现的,国内外未见报道。成人S R N S 组H L A D R B l * 0 7 、D R B l = t 0 1 5 、B 4 4 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H L A D R B l * 0 7 、B , 4 4 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H L A D R B l + 1 5 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H L A D R B l + 1 5 ( 4 ,5 5 V s1 7 7 8 ,P = O 0 3 ) 、H L A D R B l * 0 7 ( 2 2 7 3 V s7 7 8 ,P = O 0 1 5 ) 、H L

16、 A B 4 4 ( 2 7 2 7 V s5 5 6 ,P = O 0 0 0 ) 。H L A D R B l * 0 7 、B 4 4 与成人S R N S 呈i F 相关,是成人S R N S 的易感基因;H L A D R B l + 1 5 与成人S R N S 呈负相关,是成人S R N S 的保护基因。成人S R N S 患者H L A D R B l * 0 7 、H L A B 4 4 基因频率增高是我们研究首次发现的,国内外未见报道。儿章S R N S 组H L A D R B l + 1 0 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H L A D R B l4 1 0 ( 1 2 ,5 0 V s0 0 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