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0095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江苏南京 210008)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carotid artery under protected devicesLI Jun-rong,LI Sheng-hua,CHEN Lai-ming,WANG Xiao-ping,YU Yan-hua(Department of Internal Neurology,Nanjing Jiangning Hospital,Nanjing211100,China)Abstract:O

2、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use of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for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under protected devices.Methods 30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s and34self-expandable stents wer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30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Results 96.7%of stent were succes

3、sfully implanted without major complications or minor stroke during and after the treatment.Follow-up Doppler color imaging did not find asymptomatic re-stenosis in24pa-tients3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CAS under protected device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carotid artery ste

4、nosis.The long-term effect needs to be further observed,and treatment technique and materials awaits a further im-provement.Key words:protection device;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rotid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and stenting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9 例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69 例中,男女比例 1.651,平均年龄 5.4

5、7 岁,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病理类型,肿瘤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多见(55.1%),最常见症状和体征为呕吐、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失调、惊厥、颅神经损害和病理征阳性。CT脑瘤检出率 92.3%,MRI 脑瘤检出率 100%,术前 CT 检查定性准确率 66.7%,MRI 检查定性准确率为 76.9%。 结论: 小儿颅内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居多,男多于女,症状和体征在早期不典型,易误诊,CT 和 MRI 检查是小儿颅内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关键词 颅内肿瘤,小儿;诊断;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为提高对小儿颅内肿瘤早期表现的认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69 例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漏诊、误诊原因,并对诊断

6、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 1998 年 1 月至 2005 年 1 月间收治颅内肿瘤患儿 69 例,均经 CT 或 MRI 诊断,其中 20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男 43 例,女 26例,男女之比 1.651。年龄 24d15 岁,平均 5.47 岁,其中14 岁 1 例。病程 1d10 年,其中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年 3例。1.2 临床表现1.2.1 主要症状呕吐 50 例,头痛 28 例,肢体活动障碍或失调 29 例(其中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7 例,肢体瘫痪 18 例,强迫体位 4 例),惊厥11 例,发热 10 例,精神行为改变 9 例,意识障碍

7、8 例,生长发育迟缓 3 例,复视 2 例,视力减退、斜视、眼胀各 1 例,说话含糊、流涎 2 例,排尿障碍 2 例,伴多饮多尿、皮肤色素沉着、库兴面容1 例。1.2.2 体征查眼底 15 例,正常 5 例,视乳头水肿 7 例,视乳头萎缩 2例,视网膜出血 1 例。瞳孔不等大 3 例,落日征 2 例,眼球震颤 1例,眼球凝视 1 例,左眼颞鼻侧视野缩小 1 例。前囟饱满 7 例,头围增大 6 例,面神经麻痹 4 例(其中中枢性 2 例,周围性 2 例),上肢压痛 1 例,颈抵抗或伴颈痛 14 例,病理征阳性 25 例,肌张力下降 4 例,肌张力增高 5 例,膝反射不对称 6 例。1.3 辅助检

8、查1.3.1 腰椎穿刺9 例做了腰椎穿刺,脑脊液外观清亮 8 例,浑浊 1 例,压力增高 6 例,蛋白增高 7 例,糖降低 2 例,白细胞数增高 7 例,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幼稚细胞 1 例。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脑电图检查 7 例,正常 3 例,轻度异常 4 例。1.3.3 心电图检查 69 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 6 例,窦性心律不齐 7 例,窦性心动过缓伴 QT 延长 4 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 例,ST.T 改变2 例,房性早搏 1 例。1.3.4 其他检查1 例查血甲胎蛋白(AFP)18.1IU?ml-1 (参考值5IU?ml-1 ),脑脊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9、HCG)1.0MIU?ml-1 (参考值2.7MIU?ml-1 ),血 HCG1.0MIU?ml-1 (参考值2.7MIU?ml-1 ),血.HCG0.02ng?ml-1 (正常值0.1ng?ml-1 )。1 例查甲状腺功能,TT3 、TT4 、FT3 、FT4 均减低,TSH 正常。1 例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运动前 3.1g?L-1 ,运动后 3.46g?L-1 。1.3.5 影像检查(1)产前 B 超检查 1 例,孕 8 个月示胎儿多发性颅内囊肿。(2)头颅 X 线侧位摄片 1 例,示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破坏,鞍上见弧形钙化影。(3)头颅 CT 检查 65 例,57 例 1 次检查发

10、现肿瘤影,2 例经第 2 次、1 例经第 4 次 CT 检查发现病灶。2 例后颅窝 CT 检查漏诊,后经 MRI 诊断为后颅窝髓母细胞瘤。3 例 CT 分别误诊为脑干低密度影(提示炎症)、右颞顶囊肿及小脑出血,后 MRI 分别诊断为脑干胶质瘤、左顶枕部囊性胶质瘤及小脑蚓部胶质瘤伴出血。CT 肿瘤检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92.3%。18 例 CT 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6 例定性错误:脉络丛乳头状瘤误为室管膜瘤,四脑室髓母细胞瘤误为星形细胞瘤,小脑星形细胞瘤误为髓母细胞瘤,另外 3 例后颅窝病例未能定性,CT 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66.7%。(4)头颅 MRI 检查 32 例

11、,均 1 次检查发现肿瘤,其中 25 例联合 CT 扫描,MRI 脑瘤检出率 100%。13 例 MRI 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3 例定性错误:四脑室星形细胞瘤误为室管膜瘤,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误为室管膜瘤,四脑室髓母细胞瘤误为星形细胞瘤。MRI 定性诊断符合率 76.9%,CT 与 MRI 联合定性诊断率为83.9%。(5)肿瘤经 CT、MRI 或联合定位:后颅窝 38 例(其中小脑 20例,四脑室 7 例,脑干 9 例,松果体 2 例),鞍区 13 例,幕上半球及底节区 12 例,侧脑室 3 例,三脑室 2 例,三脑室后 1 例。肿瘤的大小:69 例中,肿瘤直径最小约 1cm,最大约 1

12、0cm,大多数为36cm。合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38 例,发生脑室移位 25 例。1.4 病理诊断20 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星形细胞瘤 6 例,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各 4 例,少突神经胶质瘤 2 例,颅咽管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神经上皮囊肿及小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各 1 例。1.5 误诊情况误诊为脑膜脑炎 5 例,脑炎 1 例,胃炎 6 例,胃肠炎 4 例,上呼吸道感染 3 例,脊髓炎、滑膜炎、心肌炎及面神经炎各 2 例,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1例。1.6 手术和随访20 例患儿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肉眼下肿瘤全切除17 例、次全切除 2 例、部分切除 1 例,因梗阻性

13、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4 例。围手术期无死亡,9 例患儿随访半年至 3 年,4 例死于复发。2 讨 论颅内肿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肿瘤之一,患病率仅 次于白血病,居儿童肿瘤第 2 位。本组资料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多见于110 岁,与文献报道1 一致。小儿颅内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及中线居多2 ,本组依次为后颅窝(55.1%)、鞍区(18.8%)、幕上半球及底节区(17.4%)、侧脑室(4.3%)、三脑室(2.9%)及三脑室后(1.4%),其中合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约占 55.1%,发生脑室移位约 36.2%。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前 5 位依次是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及胶质母细

14、胞瘤3 。本组病理学检查结果依次是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胶质瘤及颅咽管瘤,与文献报道稍有差别,这可能与本组样本小及选择手术类型有关。小儿颅内肿瘤临床表现可随肿瘤大小、性质、位置及对周围脑组织结构损害的不同而不同。本组中呕吐占 72.5%,多为非喷射性,可伴腹痛,最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头痛占 40.6%,还有一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6 例(占 8.7%),主要与小儿颅内肿瘤好发于中线及后颅窝,易早期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出现颅内压增高,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有关,易致严重后果,应尽早诊断。婴幼儿因前囟及颅缝未闭或闭合不严,早期可代偿一部分的肿瘤占位,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不

15、典型,局部神经体征少或不典型,很容易误诊。本组局部神经症状体征多数为小脑、脑干及大脑半球受损表现,如肢体运动障碍或失调、惊厥、病理反射阳性,少数为颅神经受损及垂体受损表现,如吞咽困难、眼征、生长发育迟缓及内分泌失调。本组资料中,颈部抵抗或伴颈痛并不少见,占 20.3%,部分伴有强迫头位,多不伴发热,多见于后颅窝肿瘤,系慢性小脑扁桃体下疝或肿瘤向下生长压迫和刺激上颈神经根所致。部分病例(14.5%)表现发热,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窦性心动过缓和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颅内高压及脑干受刺激有关,但易干扰颅内肿瘤诊断。小儿颅内肿瘤多为恶性,病程常较成人短3 。本组病例发病至诊断病程最短 1 天,半个月内占 49.3%,1 个月内占 78.2%。本组 3 例病程超过 1 年,最长达 10 年,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局部神经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可能与肿瘤较小、生长缓慢,对邻近脑结构影响较小有关。由于小儿颅内肿瘤多发生在中线部位,有关症状出现较晚或不典型,但详尽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发现局部阳性神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