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6008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行为所引起的,而行为又是由人的思想来支配的。在我们研究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时候,引入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内容,结合事故案例,对矿工进行细致 的思想教育,深入分析事故发生时矿工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找出引起事故发生的社会因 素,从而消除事故隐患,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客观事物引起人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内 容包括: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怎样进行和发展的,人的个性特征是如何形成发展的,人的心 理活动同人的社会实践有何关系等等。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科。管理心理 学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

2、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关 系,满足需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管 理心理学是管理科学的基础,是管理效能化,政策研究科学化与科学预测现代化的基础。 2 影响矿工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 1 矿工的需要 在行为科学需要理论中,最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两个理论都说明,人总是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后,才会谋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1)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大部分来自穷困地区,对基本生活的保健因素要求较多。大多数经济负担较重,有的来矿上干活的主要目的是尽快脱贫,挣钱意识强,物质需要多,高层次的追求较少。 (2)井下特

3、殊的作业环境使矿工对安全的需求表现十分强烈。井下劳动空间狭窄,地质状况复杂,水、火、煤尘、瓦斯、地压等灾害较多,矿井老化,工作面较远,工作时间长,生产机械笨重,劳动强度大,使得影响心理行为过程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不良因素无所不在,导致矿工对安全的需求表现比其他行业更为强烈。 2 优势动机 当人们萌发了某种欲望或需求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寻找目标,开始行动,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一个人的行为均由其全部动机结构中最有力的动机所决定,这种动机就是优势动机。矿工群体普遍存在以下优势动机: (1)赶任务倾向。煤矿一般以计件分配,受低层次的保健因素影响,矿工中普遍存在赶任务的倾向。在阳煤集团的百例死

4、亡事故调查中,因赶任务而工亡的占总数的 55%。 (2)强烈的早上井潜意识。井下作业环境的不安全感,加上不良社会教化作用,使大部分矿工在入矿之初,对自身安全的忧虑就进入潜意识,在转化成动机后表现为“想避开某一事”,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逃避现象”。这种心理被矿工团体固化为“早上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追求省力减时,求轻避重,从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职业的临时思想、侥幸心理。煤矿开采是一系列放弃环节构成的特殊生产过程。永远是相对的,放弃才是绝对的。这种职业特点形成矿工特有的临时心理,长期的井下工作经验与违章并不等于事故的概率因素,助长了侥幸心理。如果未发生事故,会加强不良心理,形成错误积累,

5、进一步放松警惕,发展为胆子更大,频率更高的违章,最终酿成大事故。 3 注意力水平 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种。事故的起因可归结为主观“不注意”和客观原因两个 方面,尤其在煤矿井下这种特殊的客观环境下,注意力水平的高低更为重要。如表 1所示。 A 类:睡眠、昏厥、无注意可言。 B 类:在疲劳、酒醉的情况下下井工作,注意力水平迟钝,易失误。阳煤集团的百例事故中 有 22%是在疲劳状态下发生的。 C 类:在生理状态正常松驰状态下,注意力水平为被动注意,对事故缺乏预警能力,也会失 误。煤矿工人常常出现的习惯了,见惯了的麻痹心理是典型的被动注意行为。 D 类:生理状态良好,活动积极,意识和思维最佳

6、状态,注意力水平最好,信息处理能力强 ,属主动注意。 E 类:因社会生理因素造成情绪激动、精神兴奋或心理压力抑郁,虽然大脑活动能力极高, 但注意力过于专注,无暇旁顾,不能进行信息的准确处理,也易出现失误。在阳煤集团百例 事故中此类事故占 34%。 4 个性特征 同注意力水平一样同属心理范畴。个性心理结构由 4 个部分组成:一是它的倾向性(兴趣、 价值 观、抱负水平等);二是能力(是指人们完成各种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三是性格( 个性特征的综合表现);四是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 从倾向性看,矿工的兴趣少,抱负水准不高,由于有强烈的物质需要,价值观以经济型为主 。从能力上看,由于缺少培训,与安全

7、相关的操作反应能力和突发应变能力不强。从阳煤集 团的百例调查看,此类事故占 40%51%。 从性格上看,煤矿工人憨厚朴实,不拘小节。煤矿生产中“愣头青”发生的惨祸比例也很高 。从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看,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3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1 作业环境 人们劳动始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煤炭生产特殊的开采方式和恶劣的作业环境造就了煤矿工 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煤炭生产的第一现场是在井下,表 2 所示的井下环境与一般劳动环境有 很大区别。 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给作业带来的负担和危害,构成了煤矿矿工劳动的特殊性 :劳动强度大、安全卫生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和环境艰苦。2 人

8、机系统 在生产活动中,人是劳动的主体,环境是条件,机器则是劳动工具。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 人与机器的关系在发生变化。 井下机械系统比较复杂,空间小,设备多且笨重,工作地点变换频繁。煤矿人机系统的特殊 性 ,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其中劳动强度大,人机匹配不当,又是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阳 煤集团百例调查中,此项占 56%。 3 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和起点,以其中成员间人际关系为纽带,以生育、消费、赡养、教育等 为基本社会职能,在一定条件下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所承认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矿工是社 会 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家庭生活一般有以下特点:夫妻两地分居多,农民工的家属一般 均留在农村务农,在矿

9、上住单身宿舍;家庭负担重,子女多;年轻人多,处在婚恋期的人多 ;夫妻感情纠葛、住房、经济等问题突出,易导致影响安全的心理情绪。 4 团体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社会行为,煤矿事故心理行为酝酿于团体之中。煤矿区队作为基本团体, 各种规章制度构成了这个群体的正式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约定俗成的,包括安全 意识等非正式规定。群体在相互作用下,会发生一种类化过程,即由于相互影响模仿,使个 体受到暗示,形成一种公认的非正式行为规范,表现为从众行为倾向。我们要看到大众 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容易出现在团体的“压力”下随大流做出错误的判断 ,这将使团体安全思想行为失控,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4

10、相应对策 心理学服务于生产劳动。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 不断提高,生产组织和生产操作过程的不断合理化。心理学提供感觉、知觉、注意、思维、 意志、动机、情感和形成技能等方面的规律性知识,促进劳动者掌握劳动工具、改进操作方 法、提高劳动技能、健全劳动组织、防止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人、机器、环 境的关系中,如何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应激的作用 应激是人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负担过重时的整体现象 ,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1)积极的影响。心理学认为,适当的应激对人的发展

11、以及维持人的正常活动是必要的。 适度的安全需要,有利于提高警惕,避免事故。 (2)消极的影响。长期的超过人的适应的应对能力的应激,可引起生理上的焦虑反应,对 工作环境的过于担心,产生“早上井”等潜意识,工作中可能偷工减料,埋下事故隐患。 2 缓冲压力 (1)可知和可控。心理学上“可知和可控”的应激事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要低于“不可知 和不可控”的应激事件。对矿工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事故发生的起因,可以有效地降 低事故发生频率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坏事变好事。心理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防御机制的启用”。在众多的防御机制中, 有一种做法叫“转化”,即把坏事变好事。在对矿工的安全教育中,可以

12、把已发生的事故作 为典型案例,分析原因,起到警示作用,督促检查自己的行为,以便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3 调整知觉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流行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这就是认知治疗。通过对人们知觉对象 各部分强度的调整,训练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改变人们对环境刺激的错误认知。 4 疏导 疏导是疏通思想,诱导人们调整行为方式,避免事故,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疏导符合矿工的潜在需要。安全需要是矿工的重点需要之一,管理者抓安全教育与矿工的需 要是一致的。在操作中,要尊重矿工的人格特点,解决现实问题,努力寻找矿工个性特征与 安全目标之间的联接点,启发安全需要的原始动机,为安全生产服务

13、。在需求动机强烈、工 作环境恶劣、职工队伍素质较低的煤矿搞好安全教育,疏导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5 渗透 渗透是思想工作的基本规律,它在煤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全过程渗透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从新工人入矿就开始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各个团体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凡是有矿工生活工作的地方,就要进行安全教育,实现多领域渗透。 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安全教育形式,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培养职工的劳动兴趣,明确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不安全的危害,并使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同时,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安全规程,掌握安全规律,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质,努力改变旧的心理定势。基层党团和工 会组织要积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鼓励他们树立远大 理想,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改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掌握事故规律,排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