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语乡言话南阳【八】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9108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语乡言话南阳【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故语乡言话南阳【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故语乡言话南阳【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故语乡言话南阳【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故语乡言话南阳【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语乡言话南阳【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语乡言话南阳【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3 版版 记忆记忆来源:楚风汉韵第 34 期 编辑:刘迪 日期:2012-05-18故语乡言话南阳(八)故语乡言话南阳(八)(上接第(上接第 00330033 期期 0404 版)版)方言词语故事方言词语故事五、晚上开会五、晚上开会南阳西部的一个乡镇刚从外县调来一位乡长,为了不耽误工作,便和乡里其他同志商量,决定晚上召开一个会议。秘书通知会议后,他就下乡搞调研去了。吃过午饭,参加会议的各村干部陆陆续续来到乡政府,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这位新上任的乡长,大家很是不满:乡长怎么不按时开会呢?乡里其他干部也不知道乡长到哪个村去了。看着天色已晚,下午是开不成会了,大家便走出乡政府大门,准备回家。

2、这时,乡长推着自行车回来了,见到大家,忙说:“大家来得真早哇!”人们心里嘀咕:天都快黑了,还早呢!就问乡长:“今晚这会开不成了吧?”“为什么?”乡长问。“天都快黑了,还要开吗?”“不就是通知的晚上开会吗?”乡长有点不解了。“是啊,现在不就是晚上吗?”乡长恍然大悟:“啊,原来,你们这里的晚上不是晚上,是下午啊!”大家先是一怔,接着都笑了。原来,南阳西部的西峡、淅川、内乡三县,把吃过午饭以后至天黑的半天时间叫晚上,而这位乡长不是当地人,难怪造成误会了。可见入乡要问俗,要不,还会耽误工作哩。六、他有几个爹妈六、他有几个爹妈南阳西部山区的 A 去年刚考上省城的一所大学,父母高兴,一直送到学校。上个月,

3、家里又来了一对中年人,他向同学们介绍说,这是我二爹、二妈。同学们愕然:“入学时送你的是谁?”他说:“那是我爹、妈。我还有个三爹,和三妈在县城做生意。”同学们更不解了,面面相觑,又不敢多问。心里直嘀咕:他究竟有几个爹妈?原来,南阳西部山区对父系父辈男性的称呼没有伯、爹、叔、达的区别,对父母亲就称爹妈,不加排行。对父亲的弟兄,在“爹”的称呼前加上排行,二叔就称二爹,三叔就称三爹,其配偶则分别称二妈、三妈,依次排列。这里的亲属称谓还挺特别呢!七、她生了个毛孩儿七、她生了个毛孩儿南阳一位女同志到南阳东部的桐柏县出差,抽空去看一位同学,一阵寒喧之后,就拉起了家常。桐柏县的这位同学说,听说你生了个毛孩儿,

4、怎么不带他来呢?南阳的这位女同志一听,心里很不高兴:“谁说我生了个毛孩儿?你才生了一个毛孩儿呢!”桐柏的这位同学说:“我生了一个毛妮儿。”南阳这位女同志愕然了:“你怎么生了一个怪胎?要这毛妮儿干什么?”桐柏的这位同学一愣,然后若有所悟地笑了起来:“什么怪胎!”“毛妮儿不是怪胎!”桐柏的这位同学完全明白了。说:“桐柏的毛孩儿就是指小男孩,毛妮儿就是小女孩儿啊。”八、祥林嫂提着个男子八、祥林嫂提着个男子新来的语文老师今天讲鲁迅的作品祝福,他先请位学生朗读课文,这位同学对祥林嫂的命运深感同情,读得声情并茂。同学们鸦雀无声,课堂气氛很好。当他读到祥林嫂“提着一个男子”时,老师直皱眉头,祥林嫂是提着一个

5、篮子,怎么会提着一个男子呢?这学生怎么这么调皮?是故意恶作剧吗?但其他同学都看着课本,认真地听着,没有一点异样这是怎么回事?当这位同学读完一个段落时,他让学生停下来,提问几个学生,问这位学生哪里读错没有,大家都说读得好,没有读错。老师就指出,他读成祥林嫂“提着一个男子”了。同学们窃窃私语。有一个同学说,祥林嫂是“提着一个男子”,没有错呀!大家也都露出不解的神色。这一下老师又不解了:“篮子”和“男子”怎么会一样呢?忽然,他明白了:这里的舌尖中音声母 n-l 不分,“河南荷兰”、“男子篮子”同音,河南的信阳、驻马店和南阳东部的桐柏县都是这样。读大学时,老师还专门讲过呢,看来,这里的推广普通话的任务

6、还挺大呢!九、女大学生说:俺说的是谎言九、女大学生说:俺说的是谎言周末的晚上,是大学生最开心的日子。晚上 10 点半,一位女大学生回到宿舍,灯已经熄了。但她知道,大家都是刚刚休息,还没有进入梦乡。回来晚了,很想向大家道一声歉或解释一下回来晚的原因。但是,宿舍里静得出奇,大家都不出声,她也不好意思专门说。于是,她就自我解嘲地、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大家说:“外边起哄(风)了。”不说还罢,一说倒真的“起哄”了。女伴们“哄”的一声大笑起来。原来,这位女同学是南阳东部桐柏县人,与信阳方言有相似之处。桐柏话中的声母“f-h”不分,“风”(feng)说成了“哄”( hong)。平时,同学们都曾取笑她的发音,老师

7、还在课堂上纠正过她的发音呢,但她还是乡音未改。大家一笑,她就知道这个音又说错了,于是,又连忙纠正说:“哎呀,你们别笑了,俺说的是谎(方)言。”这一下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她又把“方”( fang)错说成“谎”( huang),把“方言”说成“谎言”了。民民 歌歌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多是反映劳动、生活、爱情和劳动者对旧社会的反抗等内容的,有着浓厚纯朴的生活气息,曲调优美动听,唱腔圆滑流畅、灵活多样,且易记易学易传,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受地理地貌直接的强烈影响,各类民歌体裁首先得以发展的是山歌、田歌、劳动号子,其次是灯歌、小调等。号

8、子。这些号子或表达河面风平浪静时船工们的愉悦心情,或表现江面起风暴或驶入险滩时船工们同心协力与风浪展开搏斗的激昂情景。无论上水、下水,船抛锚、起锚、撑篙,到处都有船夫们的歌声,处处都展现着他们的坚毅、勇敢、勤劳的品格。南阳所处地位特殊,境内自西向东有丹江、白河、唐河、淮河四条水系,古来,西接秦岭,南连荆襄,上接西北,下扼东南。便决定了它在我国古代交通运输史上所起的作用,成为沟通南北水陆联运的天然桥梁。昔日的赊店、源潭、荆关众多码头上“百艇接墙,千蹄接踵”,异常繁忙。但广大船民却日夜挣扎在死亡线上,终年以船为家,以水为命,有首童谣:“船家胸前三把刀,河霸、土匪、和暗礁,船家面前三条路,挨饿、水淹

9、、坐监牢。”这是对旧社会的控诉,也是广大船民悲惨生活的写照。号子,这类劳动歌曲,就是广大船工在沉重持续劳动过程中,为减轻疲劳,鼓舞情绪,调剂精神,触景生情,抒发胸怀,唱出了一支支船工的歌,它是劳动人民伟大力量的一种艺术表现,它在劳动中产生,又直接服务于过去生产。船工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创造出各自成套的行船号子,如丹江号子、白河号子、唐河号子等。丹江号子很多,著名的有上水拖船号子、下水摇橹号子、湾船拖锚号子、起锚号子、扛船号子、撑篙号子、过街号子等。唐河号子有撑篙号子、摇橹号子、抖逢号子、拉纤号子等。丹江、白河、唐河的船工号子,虽不如川江号子那样系统完整,就丹江号子而言,也有它自己的水上拖号、下水

10、摇橹号、湾船抛锚子号、穿档号子、过街号子、扛船号子等一整套歌调。船工号子音乐的基本表现方法和典型性格特征是直截了当,明确易懂,表情十分淳朴自然,生动朴实,如淅川上水拖号他们虽然不唱正词,只有一些呼号式衬词,衬腔,但在高亢有力的音调中,充满了磅礴气概,音乐性格紧毅、精犷。号子音乐形成的特征是劳动节奏赋予号子节奏特点的律动性。一般为 2/4、4/4 的节拍单位。节拍感强,强音突出,效果强烈。但淅川湾船抛锚号子、下摇橹号中,出现 3/4 节拍,音乐气息宽长,律较起伏,有明显的顿逗感。音调高亢嘹亮,有些山歌特点。此外,丹江号子多年采用领、和相结合的唱形式,相互结合,前后互应,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完

11、成艺术使命,其曲式结构上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乐段结构的独立性不强,段落感较弱。打夯歌,硪号子则是例外情况。(曹怡然 整理 未完待续)待客习俗待客习俗农村走亲访友多当日去当日还,通常客人进门,先招待以荷包鸡蛋,不算一餐,名为“烧鸡蛋茶喝”。主家待客以午餐为主,午餐过后不多时,客人告辞。宴席的坐次和格局,各地差异甚大。农民家宴多设在正屋,用方桌,习称“小桌”。面向外方位之左为首位,右为次座,余依次递推,最末座在背朝大门处。饭菜设置,普通为四盘炒菜,四碟小菜;丰盛者则八盘子八碗,或四干果碟、四水果碟、四小菜碟、四冷荤碟、两大碗汤、八大碗肉菜,中间隔四道点心。邓州等地则时兴大盆、大碗。近年,通行四

12、菜一汤,八菜二汤等式。上菜的顺序,放置的位置也均有规矩,菜肴称“个”,通常分“八个”与“十六个”两种。席间重鱼,上鱼有定序,“八个”之席,第四“个”为鱼,“十六个”之席,第八“个”为鱼。鱼必全尾,端来以头对主客。上鱼之前满斟酒,食鱼必干杯,过此则可随便。南阳,敬酒敬菜的礼节,更是多种多样。南阳人豪爽,敬客希多饮、期尽醉。从前宴客只黄白二酒,用酒壶烫后热饮,近年则白酒、黄酒、果酒、啤酒并用,少有热饮者,酒壶亦少见。多数用瓶斟酒。为客斟酒曰“满上”。酒场游戏,由来已久,汉画像石中即有“投壶”图画,该图画可视为酒场早期游戏的滥觞。现乡中酒令多为猜拳(酒令单列于后),一饮一杯曰干,半杯曰“二开”,依次

13、有“三开”、“四开”。给人敬酒自己先喝,曰“先喝为敬”。有的地方饮必双杯,道是双杯吉利。更有置大碗于席上,尽倾酒于碗中,使满,然后依次豪饮,号为“推磨”。除了这样一种敬酒敬菜的礼仪形式外,在南阳民间还广泛流行猜枚、压指头、打老虎杠子、报牌、揭扑克、猜火柴棒等敬酒方式。猜枚猜枚酒令的一种,也叫“猜拳”、“划拳”。它是酒令中声势最大的一种。方法是两个人手指头对十个数,喝酒双方边喊数边伸指头。口喊之数与双方所伸手指数相加之和相一致的为胜方,败则喝酒,若两人同喊此数为平。压指头压指头酒令的一种,也叫“压枚”、“哑枚”。方法是两个人任意伸指头,大压小,拇指压食指,食指压中指,中指压无名指,无名指压小拇指

14、,小拇指压大拇指。输者喝酒。打老虎扛子打老虎扛子酒令的一种。杠子、老虎、鸡、虫四物,一物降一物: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啄虫,虫咬杠子,被降住者为输。报牌报牌酒令的一种,亦称“猜牌酒计数”。报牌人由酒场众人公举之,一般都由熟知酒场规矩并善于辞令、巧于调解的人担当,起着酒司令和裁判的作用。报牌可分为扑克牌报法和骨牌报法,这两种报牌法都比较复杂,特别是骨牌报法,它是将旧时玩牌术语用于酒场报数的。每一个数字都有一个固定的代名词,两数结合为一句话来显示比数。每次报牌都要将输家放前面。揭扑克揭扑克酒令的一种,方法是将一幅扑克放桌上,一个人揭,数点数,数到谁谁喝酒。另一种是每人揭一张牌,先揭者可根据自己所

15、揭牌点数的大小来决定大点喝酒或者小点喝酒,如都同意就比点数的大小,如说大点喝,则最大点就要喝,至少两杯酒,反之亦然。如不同意者,要喝一杯酒,放弃原来揭的牌,重新再揭一张,再根据自己的点数决定大点喝酒,还是小点喝酒。猜火柴棒猜火柴棒酒令的一种。一般是桌上几人几根火柴,先由一个人用一只手出火柴,火柴出几根由出者自己决定,然后让大家猜,猜中者喝酒,下面由输家出火柴。南阳庙会民俗(三)南阳庙会民俗(三)综观南阳的庙会,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在春秋时期,庙会和酬神是一体的,庙会是一种不自觉的行动,这个时期庙会的经济职能为生产功能所替代。战国时期由于冶铁业的发

16、展,大量铁制器具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上,因而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文化的发展,表现在庙会文化上,则是南阳的庙会从以城镇为中心转变为向广大乡村扩散,作为庙会经营主体的商贾开始活跃起来。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寺院遍布于南阳大地,伴随着佛教学说的传播,镇平菩提寺、石佛寺、瓦官寺的建立,崇尚佛教的庙会逐渐增多,更加显示了庙会文化的多元性,尤其是在庙会祭祀中,佛与道分庭抗礼,互相渗透,使庙会文化更加丰富多样。唐宋以来,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发展,道教文化经过帝王的倡导而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热闹局面,并迅速在全国繁盛起来。庙、台、祠、宫、观、庵等道教建筑备受青睐,建立了龙王庙、老君庙、娘娘庙、泰山庙等。庙宇的建立为以后的庙会产生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明清以各地遍建会馆作为庙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会馆的建立使庙会更有秩序,更加规范,例如,南阳许多县镇建立的山陕会馆,其中立祠建庙,敬祀关羽。建造戏楼歌榭,对促进南阳与外地庙会文化和戏曲文化的交流以及集聚庙会的主体商贩和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