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9016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姓名:田畅 学号:20111104496 班级:生态班任课老师 哈斯摘 要: 了解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师范类大学学生 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1.12%【1】 。学习压力、情感挫 折、父母婚姻、家庭经济、同学关系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师范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提高其心理健康 水平。 关 键 词: 师范类大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引言:WHO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生理、心 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2】 。也有观点认为, 心理健康是合乎

2、某一标准 的社会行为。还有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与他人心理状况 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 现代社会, 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面对的竞争压力、经济压力、 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日益增大, 导致了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 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知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各 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而师范学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 即将从事教师事业,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正所谓 “救人者当能自救” 。所以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1.健康的标准可以说,迄今为止

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事 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 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 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 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许多人生的 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3】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1 学习兴趣小,缺乏动机。迫于就业和父母的期望而选择了不喜欢的师范学校 和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缺乏学习兴趣, 只是把志向水平定位在能够毕业,找 份好工作等,缺少向更高层次努

4、力的内在驱动力,导致学习动机减弱。同时,又 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也容易导致其后悔、焦虑等不良情绪,继而产生学 习上的障碍。 2.2 形成认知偏差,难以适应现在的生活。由于个体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能够 正确加工,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新的大学校园中容易产生认 知上的偏差。现在的大学生多为家中独子,她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以 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步入师范院校后,女生数量众多,竞争比较激烈, 无论是学 习、举止容貌还是家庭背景,都存在比较心理,好猜忌,对很多事情缺乏理性的认 识和恰当的判断.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无法接受现状,形成了认知 上的偏差,钻牛角尖,可能产生

5、极端的行为.以新闻为例,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由于适应不良和逃避现实而产生的案例,或是具有攻击倾向,或是 厌世自杀。 2.3 存在交际障碍,处理关系不够成熟。人际交往是新世纪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 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 内容。然而目前师范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不是很理想,具调查研究 表示, 大部分学生感到没有知心朋友,交往困难,大约半数的学生与同班、同宿 舍的人处理不好关系,室友之间常有敌对、憎恶的情绪。这些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往往是由情绪和个性等方面因素引起的。3.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师范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89.43%的师范院

6、校大学生存在轻度以上心理健 康问题,其中31.13%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以往研究的结果, 即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占总数39.3%;中度心理障碍学生占总数8.7%【4】 。问题 主要表现为: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忧郁、偏执、敌对、精神病性, 焦虑、 恐怖、躯体化。无论从轻度排序, 还是中度排序基本上都是如此。师范院校大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 多于一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多于理科生。师范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也好于非师范类学生, 这与师范院校普遍开设5心理学6等必修课程, 以及完善有效的

7、学工体系和丰富健康的校园 学生文化有关#心理健康与自评总体健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提示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学生全 面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内容。4.分析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与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有关。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未来职业是教师,师范院校对学生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从师素质和过硬的教师技能。这必定给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压力。教师素质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比如: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训练还不能提高,一定会导致个体的心里焦虑。所以才有89.43%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存在着各种轻度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于中度以上如此大的比例,我们认为除了自身的因素外

8、,与目前师范专业的就业难有直接关系。师范生普遍反映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如果当不了教师,自己学习的内容就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只有学业极其优秀才能找到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压力。以往研究也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普遍,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研究发现师范 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多于女生。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 面的。首先,师范院校男女比例失调,女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平均超过了 65%,男生成为弱势群体,势必影响其心理的发展。其次,未来职业的预期对于 男生也是不利的。毕竟男生做教师被人们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工作。而女生

9、做教 师反而被人们尊重,社会舆论也倾向与女生当个教师是非常不错的。这多少影 响了师范院校男女生之间心里的平衡。但是研究发现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这与以往研究是不一致的。以往研究证实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年级最多(14.84%) ,其次为四年级(9.85%) , 三年级为8.98%,二年级最少(6.07%) 【5】 。我们认为一年级大学生比以往的适 应能力高很多,大学的课业负担比高中轻很多,就业还不是目前要考虑的,而 三年级大学生与毕业越来越近,就业问题成为了首先思考的问题,目前的就业 问题成为大学生不良的应激源,而且是持续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考研的压力

10、, 应该说三年级问题多是合乎现实的。我们也发现了专业之间差异的存在,文科 生多于理科生。以往研究也发现专业性差异,这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前途担忧 的程度不同,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的差异有关。理科专业比文科专业更需要智 力参与,而文科机械记忆的东西多一些。理科学生更相信理科教学教师的作用。 当然问题是复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5.相应对策一是师范院校应尽快开设心理健康课或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室。使在校师 范大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如遇心理障碍可以及时到心理诊室咨询 和治疗。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 力。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促进

11、其进行自我提高 与自我完善。要帮助他们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义 务感, 使其能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 最终在社会中实现我价值。 二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组 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广 泛的兴趣与爱好, 增强自信心。活动中要注意结合师范专业特点, 对学生进行 教师技能培训和师德教育, 使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精神风貌。三是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实践证明, 心理咨询是较为有效且颇受学生 欢迎的心理疏导和服务方式。因此, 在师范院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开展心 理咨询, 既是我们心理学课程改革

12、的大势所趋, 又是全面提高师范专业大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措施。四是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帮助那些存在一般性心理困扰的学生实现 自我成长。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普及, 运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 有针对性地对 存在同类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作报告等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五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要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 建立 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系统,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 资料, 以全面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六是转变教育观念, 让学生主动适应全面开放的现实社会, 增强心理承受 力。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正迅速向我们走来,各种思

13、想、文化、意识、观念都在全 方位冲击着我们, 更新自我、更新理念, 敢于竞争是我们每一位师范大学生无 法回避的现实, 必须以健康的心态去积极面对。总之, 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 既是他们自身适应当今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是其未来职业的客观要求。 21 世纪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健康向上、积 极的生活态度,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当代师范大学生。对于国家来讲, 也是一 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心理工程。 参考文献: 1 饶乐之, 王晓柳. 教育统计学 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2 卢纹岱. Spss for w indow s 统计分析77 M .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3 教育部.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R. 教社政 2001 1 号. 4 项红雨.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J. 中国校医, 2003, 17: 69- 70. 5 李鲁. 社会医学( 第2 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75- 9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学生姓名:田畅学 号: 20111104496论文题目: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任课教师:哈斯教师评语:课程论文成绩:课程论文成绩:任课教师签名:任课教师签名:2012 年年 11 月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