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7410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 - 烟台南山学院(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 “产教结合、工学合作产教结合、工学合作”的基本认识的基本认识 - - 烟台南山学院烟台南山学院自己收藏的觉得很有用故上传到百度与大家一起分享!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成荣 徐丽华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关于“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至今在大英百科全书 、 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条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给出了模式的定性叙述:“模式可以被建立和被检验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有关可从理论中派生但从概念上说它们又不同于理论“1 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从模式论的高度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了

2、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式)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像模式和语义模式)“2可见“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是作为认识过程的中介的科学方法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

3、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

4、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1、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传统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和“自愿自助“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传授经

5、验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和情感另一方面“一对一“的模式能根据学徒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可视为工学合作的雏形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得教育与职业相分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脱节特别是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难以彰显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办法“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包括专业、课程和考试)的标准“3 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内在特征之一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具有实践性4 因此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规律基于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2、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

7、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

8、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再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付出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而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极大地增加

9、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3、校企合作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其中知识的安排又以学科体系为逻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

10、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必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11、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二、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内容和理性分析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和企业本位模式的优势结合它涉及的因素很多以下从体制、课程、教学等三个层面

12、和价值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等三个维度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具体见下表)通过概括、归纳、综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内容作理性分析分析纬度涉及层面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体制层面就业导向、市场驱动政府导引、校企主体多元整合、系统设计课程层面能力本位、过程导向项目课程、任务载体工作分析、课程开发教学层面学生主体、行动导向做学合一、情境学习工学交替、完整体验(一)体制层面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模式存在它必然要有相应的体制安排1、就业导向、市场驱动教育的发展史是一个从非形式化教育过渡到形式化教育从非制度化教育过渡到制度化教育在形成独立的大规模的教育系统后又在新的基础上转而提供非实体化、非制度化、非体系化教育的过程反映在职业

13、教育的形态变化上从最初的生产劳动中直接传授经验与技术的自然形式经培养职业人的师徒制(或传统学徒制)发展到后来的制度化的学校职业教育再到今天这种学校职业教育与自然形态学徒制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形式正反映了教育形态的一个轮回过程这其中每一个职业教育形态的变化都存在着相应的体制变革传统的师徒制是一种无体制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行为如果说有体制主要是受契约和手工业行会的管理并逐步从私人性质的制度过渡到公共性质的制度随着工业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机械化生产体系使学徒制逐渐崩溃新生的产业工人教育机构-学校取代了从前的学徒制度现代学校教育的兴起职业教育从工作现场中剥离归附于教育体制成为教育的“直属“单位

14、但是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作为教与学对象的知识和技能已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景中被抽象出来以教材、教科书等形式独立存在由此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显脱节“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在体制上实现回归这种体制要求职业教育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建立“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为此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弱化强化政府通过职业教育解决社会公平和市场失灵的角色和作用并形成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二要解决行业(行会)等中介力量在市

15、场经济中的制度保证明确行业(行会)在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资格认定以及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三是校企合作中的主体缺失问题规制企业主要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合作渠道和平台2、政府导引、校企主体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这方面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双元制“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政府为此可以发挥的主导作用有: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调控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保证企业等投

16、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或直接给予经济资助通过以上政府措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各方投身其中特别是分担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负担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职业教育顺利、稳定地发展二是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同时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极必须调动和促进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完善法律和制度校企双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职业教育真正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保证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如“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不仅要求企业要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在“机制层面“上不断健全和完善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的构建和运行三是培育行业和中介力量通过立法鼓励建立非政府非市场的公法性行业组织团体赋予行业组织应有的法律地位;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行业组织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培训的统筹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