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救助网瘾少年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7320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能救助网瘾少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谁能救助网瘾少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谁能救助网瘾少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谁能救助网瘾少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谁能救助网瘾少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能救助网瘾少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能救助网瘾少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谁能救助网瘾少年谁能救助网瘾少年浙江省开化中学 陆俊旭 摘要摘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上网的行列,纷纷触网。面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社会各界莫衷一是。 笔者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质的研究,试图找到一些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关键词关键词 网络 质的研究 辩论一、选题的原因一、选题的原因( 一一 ) 来自研究方法上的吸引来自研究方法上的吸引传统的定性研究,多指研究者本人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带有很强的思辨的色彩。上世纪初兴起的以教育测量为基础的量化的教育研究范式,试图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规范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在追求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这种研究范式

2、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定性研究范式而成为了主流的研究范式。但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教育研究者越来越感到量化研究范式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点。在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归结为量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和简化,才能按量化的标准去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得不舍弃复杂的教育现象中一些无法用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的因素和问题。于是近年来国外的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如“质的研究” 、 “叙事研究”等,以弥补量化研究的缺点。在 2005 年 5 月 12-13 日,笔者有幸亲自聆听了我国质的研究专家陈向明教授来我校作如何在行动研究中使用质的研究方法讲学,后来再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论文,进一

3、步体会: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同时也促使自己对以往的所做类似质的研究的项目做一个不成熟的过程性小结。( 二二 ) 来自教育实践中问题的思考来自教育实践中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上网的行列,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些家长和老师眼中的“洪水猛兽”,孩子沉迷于网络已经让家庭、学校、社会忧心忡忡,而2色情网站、网恋等字眼更让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上网心惊肉跳,

4、面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社会各界莫衷一是。当前,我们学校学生上网人数也急剧上升,笔者所带的班级里也有一些学生常上网,甚至达到痴迷程度,因此,很自然发出感叹:谁能帮助迷失在网络里的孩子?因工作需要,也想对这一问题做一个质的研究。二、研究的问题二、研究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是衢州市的一个省二级重点的城镇高中,生源较好,家境不错,但不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与学生交往、沟通较少,这些学生一般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者单独生活,平时祖辈宠爱有加,父母管理不足,生活无约无束,精神空虚无聊。笔者所接带的高二某班,共 49 位学生,男生 30 位女生19 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有 7 位,跟祖辈生活一起的 5 位,自

5、己单独生活的2 位;父亲打工,母亲在家的有 11 位。班级中有上网吧、抽烟、早恋行为的,具不完全统计有 12 位,其中长期上网吧的有 7 位,都是男生,他们之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 2 位,父亲在外、母亲在家的 4 位。这些上网学生已形成一个非正式的群体,常常一起上网,上课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研究的欲望,当时还不知有“质的研究” , 、 “行动研究” ,只想做一些调查,做一些访谈,开展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现在想起有点像“在行动中做质的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抽样(一)抽样 班级里据笔者所知,有 7 位学生常上网吧,该抽谁为研究对象呢?由于当时高二半

6、途接班,对学生情况基本上不熟,但这 7 位学生中,有一位学生王某是笔者的邻居,他的家长也较熟,对他的过去也较了解。王某过去成绩一直优秀,高一进校时还是班级第三名,但在高一的下学期,由于他父母发展事业需要,迁到外地办厂,从此,他开始一人单独生活,虽然生活条件较好,但可能缺乏父母的沟通和管理,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成绩一直下降。他父母曾经向笔者打听过,不过那时没当班主任,只是替打听一下,没有想到去研究他的问题。现在,正好可以以王某为研究的切入点。(二)访谈(二)访谈 在接任高二某班的第三个星期四早上,英语和数学老师相续反映王某上课睡觉,作业没交。其实笔者早已知道王某晚自习后上网吧,由于刚接管班级,比较

7、忙,还顾不上管他,既然两位老师反映情况,正好可以当作导火线,3晚饭后,与王某在操场的草坪上,正式做了一次交谈:师:听说你上课没精神,作业没交?生:嗯师:听说你近段时间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是吗?生:没有啊。师:其实我都看到了,只是当时没叫住你。生:老师,我错了。师:你错哪里?生:我去网吧了师:你为什么认为去网吧是错的?生:因为学校规定学生不允许进入网吧。师:你是个聪明的学生,在网吧里,除了网上的东西吸引你以外,你有没有其他感觉?生:有。听到网吧内的人谈论的话题不健康,看到网吧里的人的行为、举止不顺眼;还有每进一次都提心吊胆,害怕看见告诉家长、老师;上网后睡眠不足,学习不集中,感觉压力很大。师:能有这

8、些认识就好,说明你已认识到了进网吧的危害性,只是你还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吗?那么老师和你一起商量,一同来解决问题好吗?生:老师,您别把这事告诉我爸爸妈妈好吗?师:好的,只要你能改正,我一定替你保密。谈话后的两个星期内,笔者密切关注他的言行的变化,据其他学生反映,王某近期基本上没上网吧,但总感觉他精神迷离,上课不能聚精会神。刚好,他母亲回来,我们也做了一次访谈:4妈:老师,你好,一直想跟你碰一下,王某现在你班,我放心多了,他现在怎么样?师:王某平时表现比较好,人是较乖,不过前段时间常去网吧。妈:老师,你不说我们确实不知道王某有这种行为,过去他在家非常乖,特别听话、懂事,家里的抽屉从不上锁,用

9、多少钱随他自己拿,因为我们知道他不乱花钱。听你一说,我想起,这段时间有时 10 点多给家里打电话,他还未回来。可能都在上网,这孩子还骗我与同学一起做作业。师:王某是个非常聪明懂事的孩子,关于这件事,我相信通过教育他一定会改正。你回家后千万不要问他这件事,当作不知道,更不能批评打骂他,因为我已答应过他不告诉家长的,请你一定与我配合。妈:好的。王某很喜欢电脑,我们怕影响学习一直没答应给他买,幸亏也没给他买。师:我认为买电脑也并不意味着他学坏,影响学习,如果正确引导,正确对待还是给他买的好。(三)暗访(三)暗访 尽管王某现在已有所好转,但其他上网吧的学生仍然时常上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为了,

10、解决学生上网问题,笔者在一位“懂行”的学生带领下做了一次暗访,学校附近合法的网吧有两个,非法的黑网吧共发现 5个,它们隐藏的简直难以发现,有的还有人放哨。尽管这次没有找到我们班的学生,但让我亲身体会到网吧的一些情景:镜头镜头一: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未成年人不得入内”形同虚形同虚设设在一个合法网吧门口墙壁上贴着营业证和“上网必须出示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红色字条,非常醒目。笔者进去后发现,横向的一条走道里,整齐地放置着一排电脑,侧门过去又有一个小小的电脑房,整个空间十分拥挤。而就是在这个标有醒目字条的网吧里,发现了七个未成年人的身影。一个正在打游戏的初中生告诉笔者,只要给钱,谁都可以进去

11、,完全不用登记,也不用出示身份证,晚上还可5以提供通宵上网,经常会有一些学生进这个网吧。镇上其他网吧的生意也都非常好,经常爆满,即使在最酷热的时候最差的网吧上座率也不错,几家条件稍微好点的基本满座。好多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就泡在网吧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笔者问一个男孩 “父母允许你来上网吗 ”他说 “父母都出去经商了,我用他们寄回来的钱上网,他们不知道。”镜头镜头二:网二:网络络内容丰富多彩内容丰富多彩上网的主要以打游戏为主,几个名为“传奇”、“梦幻西游”、“反恐精英”的游戏在这里很流行。笔者走进网吧看到,孩子们个个戴着耳机,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飞快地按动键盘,脑袋上流下的汗也顾不得擦,全然

12、没有发现我们的到来。孩子们对网上聊天也很痴迷,边听音乐边聊天。有人告诉笔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逐渐由网上聊天发展到电话聊天。有的对网络黄色信息也很感兴趣,专门搜索黄色网页,阅读黄色网络小说。镜头镜头三:网吧三:网吧环环境令人担境令人担忧忧 在一黑网吧,门窗紧闭,不通风,终日连阳光也难以看到。一进门,就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黑乎乎的十几个学生在上网,一些人随地吐痰,脱鞋翘脚。有的还边抽烟边上网,空气污浊不堪,网吧内气味令人窒息。有的键盘因为长时间不清洗,盘面上尘迹斑斑,灰黑难辨。网吧只留有一个进出通道,没有消防、安全出口等安全设施,消防安全令人担忧。笔者问:“一旦出现火灾或其他危险怎么办 ”

13、,一位负责人模样的人满不在乎地说:“这么小的房间,人又不多,很容易就溜出去了。” (四)辩论(四)辩论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公开交流、沟通的时候了,给学生一个辩论的话题,要求学生分正反两方,查阅相关资料,在下次班会课上辩论,辩题:高中生上网,利大?弊大? A 组正方,高中生上网利大与弊; B 组反方,高中生上网弊大与利。6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上次老师布置一个辩论作业,我看大家准备好了,下面首先来听正方的讨论结果。生:上网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所需的知识和信息。生:我很喜欢玩 QQ,并且有好多网友,我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

14、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还可以在 BBS 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生:我喜欢用 Email 写信,即快速、省钱,又环保。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师:是啊,网络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很大实惠。那么,它又有哪些不好的方面呢?下面,我们来听听反方的辩论。生:许多同学沉迷于游戏、聊天,影响了正常的学业,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大笑)生: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色情、反动等信息也屡见不鲜,而对于处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生:现在我们周围的网吧管理不规范,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泡网吧时的

15、一些不良言行,很容易传染给我们学生。生:而且,据报道:孤独抑郁、网恋、游戏成瘾、色情四大“网络心理障碍”,已经困扰许多学生网民。7师:刚才同学们辩论的非常激烈,正反双方都据理力争。那么,分析、总结正反辩论双方讨论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生:我们要坚决不上“黑网吧”,要上“绿色网吧”;提倡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生:我觉得还可以组织开发和应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软件,用技术手段管理和过滤各种不利于我们的有害信息。生:我觉得关键还是我们广大的高中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抵制不良的信息,要利用网络了解时事,关心国事,关心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掌握多种信息,开拓视野,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我

16、觉得,对于高中生痴迷上网的现象,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让网络成为我们腾飞的翅膀、成功的桥梁。 (热烈得掌声)(学生踊跃发言,热情很高)师:大家刚才讲的都很好,高中生上网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阻止高中生上网。我们应该加强自律,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使网络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课后,同学们在这方面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登陆我们校园网的论坛上发表你的高见,老师期待大家有更加精彩的帖子。四、研究结果四、研究结果经过约两个月时间的沟通交流和主题教育后,有一天,王某给我一封信,他在信中叙述了自己和一些同学是如何沉迷于网吧,学习成绩下滑的经历:他曾是一名好学生,父母对他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可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他父母都外出经商,由于课后无聊,他被路边的一些网吧迷惑了,开始出于好奇,只是看看。后来,发现很多学生都在里面玩儿,在一些同学的影响下,他开始去网吧。没想到网吧的“吸引力”是那样的大。从此他迷上了网吧,把身上的零花钱全部8“贡献”给了电脑游戏,他玩电脑游戏到了痴迷的程度。现想想很后悔王某表示以后坚决不上网吧,除非为了查阅资料。还希望其他同学以他为鉴,不要进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