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7294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 的 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好 的的 开开 始始 是是 成成 功功 的的 一一 半半浅谈历史课堂的导课艺术临涧二中 董晓华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而一堂好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必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为上课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心理条件,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历史课堂,愉快地接受历史新知,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兴趣,就有积极性,就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反之,教师平铺直叙,

2、学生兴趣索然、精力涣散,教师也难以得心应手,费力不讨好,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可以说,设计好的新课导入语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一节课的开课导入语能否作到新奇、有趣、吸引学生,要求历史教师应广泛搜集各种与本节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应该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学习基础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精心设计开课导入语。其次,我认为导入语没有固定模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年级,选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

3、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行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历史课的导入要有磁性“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上课伊始,导入就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借助音乐作品导入、借助音乐作品导入歌曲、诗词等文艺作品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如我在讲九一八事变之前,先播放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悲壮、愤恨、沉重的歌声将学生带入了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踏入东北领土,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

4、歌曲的结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借此导入新课,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课,效果良好。2、利用疑问、设置悬念导入、利用疑问、设置悬念导入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在 2008 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多少枚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51 枚”,我紧接问:“同学们知道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吗?”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翻看课本,有的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

5、奇心,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如在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时,我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我板书课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3、声情并茂,创设情景、声情并茂,创设情景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活跃大胆的思维和很强的表现欲。因此,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这一舞台的真正“演员”。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

6、,我先展示了一幅茫茫无际的大海的图景,让学生尝试,如果你处在当时,你要去做远洋航行,应准备或具备哪些条件呢?学生很活跃,有的说要有指南针,有的说要具备天文地理知识,有的说要有航海经验、造船技术等等。我及时对学生的想法做了肯定和总结。然后我设问:那么当时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远洋航行究竟要具备那些条件?远洋航行会成功吗?又将对世界产生那些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很大的兴趣。二、历史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历史课的导入中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境界,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7、兴趣,使学生有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正如 H.A 多勃洛波夫所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导入时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其表现为:生动风趣、幽默诙谐;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有:1、利用故事、典故导入、利用故事、典故导入学生喜爱听故事或典故,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如在教学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我以亲切生动的语言讲述几个历史小故事:1949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深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欺凌。一次,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一名美国记者看见周总理使用着美国的钢笔,便想羞辱周总理一番,于是带着挑衅的口对周总理说:“你堂堂中国

8、总理,为什么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周总理笑了笑对这名记者说:“你可能不知道,这支钢笔是我的一个战友在朝鲜战场上,从美国侵略者身上缴获的战利品,送给我做纪念品的。”美国记者黯然离开。还有一次,美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周总理回答说:“因为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亲切动人的历史故事,使学生由然而生对周总理的敬意,便带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又比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

9、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东京,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 8000 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起来了。盼望我讲新课。2、影视资料导入法、影视资料导入法利用学生较熟悉的影视作品导入新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在讲述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我便采用

10、了这一方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多媒体教学分别出示电视剧天龙八部中一些人物的图片资料,如:乔峰、段誉、丐帮长老、西夏公主的图片。问:“他们是谁?分别生活在那一时期哪个民族?”学生回忆影视作品,答出他们分别是契丹、大理、宋朝和西夏的。然后教师再问:“辽、北宋、西夏是如何建立的?”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进一步挖掘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3、利用诗词进行导入。、利用诗词进行导入。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我在讲中国古代著名的封建皇帝这一专题时

11、,我和学生一起朗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然后设问:毛泽东笔下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封建皇帝是不是象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究竟有哪些贡献?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分析中国古代著名的封建皇帝。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课来聚精会神,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历史课的导入要有启发

12、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导入时要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注意从授课内容出发,抓住授课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巧妙设置学生感兴趣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情境,以此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发学生急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如在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式导入: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青年节,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介绍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十幅浮雕中也有一副是纪念五四运动的。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怎样认识五四运动?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

13、神?这种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四、历史课的导入要有新颖性和多样性历史课的导入必须注意新颖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常听常新。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除了本文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外还有:温故(复习)导入式、音乐(诗歌、谜语)导入式、顺口溜导入式、角色扮演导入式、名人名言导入、时事导入式等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如讲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之前,我带去了文房四宝,先问学生文房四宝指那些东西,然后一一向学生展示了毛笔、墨汁、宣纸、砚台四种实物。接着再问学生这些东西用途是什么,学生回答写书法、作画。王羲之、顾恺之就是用文房四宝写

14、了兰亭序,画了洛神赋图。以此导入新课,这种利用文物、模型及其他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现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吸引学生注意力。五、历史课的导入要有简洁性和目的性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子和“序幕”的导入,要求教师设计要精悍、简练概括。而不能庞杂冗长。如鸦片战争一课对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目,我选用一首竹枝词(朱枪一枝,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筒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到天。)导入来说明鸦片的危害,同时利用龚自珍的一首诗歌(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夜寒食未曾醒。)导入,既对当时官吏吸毒成风和鸦片戕害身心的丑态进行了

15、辛辣讽刺,又表达了广大人民痛恨鸦片的共同心声,为林则徐广东销烟做好了铺垫。这样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导到要讲授的内容上来。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如果导入用时过多,就会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述。片面追求导入的生动、有趣,导入用时过长,等到讲述教学内容时,剩时也就不多,于是加快进度,草草讲授。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这既是讲授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如北伐战争一课我利用一首军歌导入: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纵横扫荡,复兴中华,所向无敌,立

16、大功。旌旗耀,金鼓响,龙腾虎跃军威壮,忠诚精实风纪扬。机动攻势,勇敢沉着,奇袭主动智谋广。肝胆相照,团结自强,歼灭敌寇,凯歌唱。你知道这是哪支部队的军歌?这首歌包含了历史上两个重大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这样的导入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导入时不能图热闹、讲形式,而把与教学目的无关的硬加上去,使导入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那些与教学目的无关、非教学所必需的、无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导语,即使再精彩、再有趣,也要忍痛割爱。总之,历史课的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良好的导入是课堂艺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第一锤子要敲在学生心上” 。只有这样后边的课才会顺,教学效果才会好。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历史课文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最佳的方法导入新课,从而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