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7285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信息化发展大趋势:融合、整合、渗透融合、整合、渗透期次:2010 年第 12 期148 作者:高新民 来源:信息化建设面临新形势面临新形势今年是个规划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大家都在考虑、研究,并开始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当前,我们在制定电子政务规划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形势。第一,要考虑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把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思路来要求,这一点已经明确。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要把信息化和政务的结合,并以此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第二,要认清电子政务本身的形势。1993 年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2、的起点,到 2001 年,我们做了电子政务的一些示范工程和推动工程。2001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的17 号文件,该文件的建设框架一直延续至今。即:建设一个统一网络,内网和外网,内网到副省级城市,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外网可以延伸到地方,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建设四个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十二个重大的国家级信息化电子政务工程,重点是金税、金财、金审、金关、金卡、金桥等。我们要认真总结最近十年的电子政务建设,分析它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应该把握的趋势。只有认清了当前电子政务的现状、问题和任务,才能形成今后发展的大思路。第三

3、,要关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在电子政务推进中,如何新的技术为我所用,尤其是怎么样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到我们新的电子政务规划当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尽管电子政务的推进要以业务为驱动而不是技术,但不等同于我们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就不要充分利用和研究新技术。相反,我们要思考在十二五发展规划过程中,有哪些新技术、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要思考怎样去利用它。发展大趋势发展大趋势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可以归结为“三性”: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社会和谐发展必要性,环保资源矛盾尖锐性。这三个“性”引发国家发展模式转型呼声高涨,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更科学,即要发展知识型、高附加值的产业;更包容,即要达

4、到区域、城乡、群体的均衡;更可持续,即资源利用的充分和环境保护的改善。因此,“十二五”期间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围绕矛盾点和问题点的所在。这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十年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展巨大、成效显著,有很多的案例和数据可以佐证。如,18 个国家级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共建设信息系统 70 多个,支撑的政府核心业务超过100 项;2010 年,工信部组织开展的部分省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数据显示,省市级政府部门核心业务信息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较高,普遍在 80%以上;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扩大应用领域

5、,特别是在综合治税、人口管理、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已经达到 100%,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 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 99.1%。各级各类政府网站服务框架已经形成;电子政务还延伸到社区和农村。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的推进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也确确实实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正视。一是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融合度不够,电子政务战略意义并未凸显。这是因为现在的电子政务只是在战术层上发挥出作用,提高了办公效率,但是在战略上与政府的职能转、管理推动、职能转变、模式创新等方面还不同步。二是业

6、务联动,资源整合难度大,影响效能发挥。这是因为以前的电子政务都是以一个部门为单位的推动模式,是以机构政务为取向;而不是以解决国家、政府的社会、经济和民生的矛盾和问题为指向。这也是资源整合和业务联动难度大的根本原因,从而导致电子政务在支撑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效能受到影响。三是部门管理功能强化,公共服务功能相对薄弱。过去的这段时间,我们重视了部门管理的功能强化,但是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相对比较薄弱。四是推进信息化主要靠的还是传统路子。比如,项目的建设基本上是由业务部门或者说是技术部门来发起,其他部门参与度不高,领导层日常的协调跟踪比较少,与电子政务本身需要“部门的日常管

7、理和服务融合起来一起推进”的要求不太相配。这种机制也是需要引起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电子政务下一步总体的发展趋势要抓住六个字:融合信息技术要与政务目标、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融合。整合从网络层、资源层、应用层跨部门整合推进,解决宏观矛盾和问题。渗透电子政务的应用面要扩展,使所有的公务员、所有的老百姓都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受益,进一步用好信息通信技术,建设效能型电子政务。所谓融合战略,是指信息化要支撑和引领政务发展目标。“融合”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融合的电子政务,与以前的电子政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由信息化支撑的(催生的)新型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向服务

8、型政府的转型,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格局。此外,信息化与政务转型目标融合要成为常态。电子政务不仅仅是信息办、信息中心的事情;领导也不是只在立项的时候去讨论讨论,项目立完就不再过问,而是要经常研究信息化促进政府转型的目标。所以,融合目标是要转型,要创新;融合的过程要成一种常态。能做到这两点,电子政务才真正进入融合型的发展阶段。所谓整合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信息化整合政务资源,促进政府向扩展型/服务型政府转型,大幅度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政府管理的创新能力。当我们的信息系统可以跨部门使用,政府就变成了扩展型的政府,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管好,而是牵涉到十几个

9、、二十几个部门。这就要求我们把服务部门整合,使老百姓吃到放心的食品,企业生产出安全的食品,使政府成为值得信任的有信用的政府。这就是政府的服务型目标,这也是政务资源整合的含义。二是通过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和 IT 服务外包的发展,实现各单位系统的更加简约化和集成化,从而降低IT 成本,提高 IT 资源利用率和安全性。资源整合内涵的层次性,如图所示:所谓渗透战略,是指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方向。它可以分为技术导向型渗透和业务导向型渗透。其中,技术导向型渗透是要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利用潜力;业务导向型渗透,是将信息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造就人人受益的电子政务。这就是发展趋势,六个字:融合、整合、渗透,是我认为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和我们需要把握的建设思路。总之,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改进管理的战术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政府转型的战略举措。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规划必须由技术主导转变为业务主导,必须由注重项目投入转变为注重项目效能,必须由部门职能引导转变为国家战略目标引导。规划要有一套科学的总体框架和有力的实施机制,在规划实施中,观念先行、协调机制是关键。(作者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