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05679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高考语文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余闻余闻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 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原载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 一书),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选文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组织材料,有一定 的知识性;文字平易,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 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与“金” 、 “石”与 “画”并称

2、,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 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 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 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 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 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 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

3、 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 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 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 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 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 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 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 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 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

4、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 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 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 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 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 ,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 “书法” 、 “书道” 、 “书艺” 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 。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 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 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看到 一封来

5、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 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 “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 ,本文 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 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C在历史上, “书”与“金” 、 “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 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 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

6、风格划分出来的。【参考答案】 B【试题分析】语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在 文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所谈的“书”究竟指哪些方面的 内容,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书” ,要求选出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 B。先看 A 项,原文一开始说:“书本指文字符号, 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这里“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表明原文的“书”指的就是书法,因而 A 项符合原意,不是选项。B 项原文是说由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才使得“书” 与“金” “石”

7、“画”并称,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原文并没有说“金” “石” “画”在历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 B 项与原文意思不符,是正确选项。从文化常识 看,虽然在历史上“金” “石” “画”的影响也较深远,但是跟书法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C 项原文说:“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 文就是如此。 ”又说: “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 而所谓“书”就是书法,因而 C 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D 项原文第三段说: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 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8、。 ”可见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确实是按照“书”的艺术 风格不同而划分出来的,所以 D 项符合原文意思,也不是选项。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 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 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 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 “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 合而为一,都称为“书

9、法”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 B。先看 A 项,原文 第二段说:“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接 着又说:“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 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 在使用。 ”这里“所以”一词表明了真书确实是字体由繁到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结果, A 项表述中的“于是” “应运而生”跟这里的“所以”相当,因此 A 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 致的,不是选项。再说 B 项,首先看草书的第一个来源,原文第二段说:“真书写得

10、萦连 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不言而喻,B 项的前半部分与原文相符。再看草书的 另一个来源,原文说:“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 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这句话的意思是,草书的 另一个来源是章草,章草是用汉隶的笔法写的,而如果用真书的笔法来写章草,就形成了 草书;这一种草书,到东晋以后跟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也就是两个不同来源的草书合 流。而 B 项的后半部分说草书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因而B 项与原文不符,是正确选项。关于 C 项,原文说:“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 法出名的古代也没

11、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当时的文 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 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这里所谓“在这以前到唐代” ,跟 C 项 的表述“起初直到唐朝”应该是同义的。而“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 “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 ,以及下文“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 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云云,正好暗示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是“书法家” 。可 见 C 项与原文相符,不是选项。最后看 D 项,原文的意思是说在古代“书法”和“法书” 这两者的指称不同,而到现代,只用“书法”一词来指称。可见 D

12、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 思,不是选项。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 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 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 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 千里面目” ,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参考答案】C【试题分

13、析】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 C。先看 A 项,原文说: “甲骨文,字形繁难复杂” ,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 调而且费事” 。可见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确实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则又要超 过秦隶和汉隶。原文接着说:“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 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 ”这里“就是因为”等跟选项中“根本原 因”等的意思正相呼应,所以 A 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再看 B 项,原文说, 在唐代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 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14、”可见 B 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内容的。原文又说, “到唐 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 臣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 。正因为“崇尚” ,所以唐代才有包括皇帝在内 这么多人都爱书法,同时书法流派也大为增多,可见 B 项的后半部分也是符合原文的,所 以不是选项。关于 C 项,原文说:“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 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 温泉铭 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 可见,C 项的前半部分“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

15、很高”符合原文意思。但是 C 项 的后半部分,则是忽略了原文“传世”一词。从原文可知,应该是传世碑版的书法不代表 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传世碑版”不等于全部“唐人碑版” ,我们无法确认未能传世的唐 人碑版就一定不能代表当时最高的书法水平。所以 C 项不符合原文意思,为正确选项。最 后看 D 项,原文对“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一语的解释是“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 如见其人” ,然后补充说明其原因是:“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 这样。 ”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中国人就有把一个人的书法看成这个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传统,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传统,所以才有“见字如见其人”的说法。由此可见,D

16、 项是符合原文 意思的,不是选项。第二大题(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包括 4 道小题。关于花云的这段文字选自明史花云传 ,篇幅约 600 余 字。从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的材料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强,文字较为浅易, 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 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 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 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 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 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 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