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5184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实践基地特殊性的德育模式探索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 史俊杰 【摘 要】:本文阐述了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基于基地的特殊性开展的“生命教育”德育 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完成了“生命教育”德育模式的建构。 【关键字】:生命教育、德育、教育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直属教育局,由教育局统一安排,接待小学五年级和中学八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的综合性校外拓展教育基地。2010 年 10 月揭牌以来,已经累计接待 90000 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教育效应。但是,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有个问题实践中心到底为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在这里能学到什么,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帮助?一直困扰着我们。起初,我们构建了“

2、三藤绕树”实践德育模式,即以军事国防教育作为 “参天大树” ,环绕着人文底蕴育人的“文化之藤” ( “乡土文化教育之藤” 、“家政文化教育之藤”和“科普文化教育之藤” ) 。试行两年后,发现这种德育模式产生的教育效果有效,无法突破常规性的德育思维和方式,有种“藤绕死树”的不良效果,没有达到“树藤”枝繁叶盛的结果。2013 年开始,中心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很多行政职能部门加入到中心的教育工作中来,建立了很多的主题类教育馆,极大地丰富了中心的综合实践教育内容和形式。这一现象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有别于全日制学校的教育手段和育人平台。2014 年开始,我们尝试着试行一种新的、具有中心特

3、色的实践德育模式“生命教育” 。一、明确主题,阐释和定位“生命教育”内涵学界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太广泛、太庞大,有着成千上万的阐述和理解。实践中心是一所综合性校外拓展教育基地,我们没有固定的学生群体,有限的学生轮训时间(四天三晚) ,一年承接两次不同年龄段、学情各异的学生群体(上半年小学五年级,下半年中学八年级) ,无法像全日制学校一样实行主题明确的分年级连贯实施的德育教育。由此决定了中心开展的“生命教育”必须不同于全日制学校,必须具有基于这种特殊性的特殊性。我们定义的“生命教育”主要由“自然生命” 、 “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组成。如果按照个体活动水平来划分的话:“自然生命”是最基础的生

4、理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 “精神生命”是第二层次的心理活动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社会生命”是第三层次的社会实践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三种不同水平的生命活动在实际发生时是交融一体的,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于一切社会活动之中,社会实践活动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归结了六个关键字“生存、感悟、责任” ,分别对应“自然生命” 、 “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 。学会生存,敬畏和珍惜 “自然生命” ;情感感悟,提升和扩容“精神生命” ;责任体验,认识和尊重“社会生命” 。 二、实践主题,探索和建构“生命教育”模式“生命教育”的定义和理解,为其展开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奠定了基础

5、。实践中心的课程主要由手工实践类课程和主题教育馆课程组成。怎么把“生命教育”有机地整合到这两类课程之中,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基本完成了“生命教育”德育模式的建构。(一) “生命教育”和手工实践类课程的整合素质教育基地的教育处于初级阶段,从上至下都没有一套标准的教学课程体系,都是基地各自开发、互相借鉴形成的一套校本教材。我们目前的手工实践类课程分为小学和中学 ,主要涵盖陶艺、木工、软陶、杯印、串珠、野炊、中国结、水晶影像等 40 多种动手实践课程,都是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差异性分类设计、实施的。寻找课堂教育的切入点,是完成“生命教育”和手工实践类课程整合的关

6、键。这些课程十分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讲究技能性。我们就利用“技能” ,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合到手工实践类课程的“玩”中,让学生在“玩”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野炊课,任课教师要简单指导学生做菜、做饭的技能和方法,学生根据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参与到小组饭菜制作当中,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分享彼此的劳动成果。四课时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做饭的技巧,掌握了一种基本生存技能,而且感受到了父母每天做饭的辛苦和不易,让学生感恩父母,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如此,学生一边在快乐地享受野炊课带来的乐趣,一边把“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自然生命” 、 “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 )体验了一遍,使其从浅层次的愉悦体验升华

7、到深层次的“生命”领悟。其他手工实践类课并不都类似野炊课,完美地整合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和策略方面做出调整。我们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定数量的虚拟币,要求学生在参加陶艺、木工、软陶、杯印、串珠、中国结、水晶影像等活动时,必须用虚拟币购买“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好的作品教师会“回购” (作品仍旧给学生,奖励学生虚拟币) 。学生利用自己“赚来”的虚拟币去学习其他的手动实践类课程。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父母工作养家的艰辛,让学生在简易的情景式的“虚拟社会”中得到历练,使其明白“得到和付出、付出和得到”的等价循环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属性” 。(二) “

8、生命教育”和主题教育馆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馆课程是素质教育基地的一种外延课程,是基地和行政部门针对某类教育主题开设的场馆式教育,具有教育目的明确性、教育内容统一性、教育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长兴县教育实践中心目前建有:长兴县人防教育基地、长兴县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长兴县青少年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馆、长兴县青少年禁毒教育馆、长兴县青少年红十字会紧急救护技能教育、长兴县青少年消防安全技能教育、长兴县青少年传染病及艾滋病预防教育等七个主题教育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场馆教育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缺少协作,削弱了场馆教育的整体功效性。为了凝聚教育资源,我们利用 7 个主题教育馆的共性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正好“迎

9、合”中心的德育主题。因此,我们以“生命教育”为“主线” ,将 7 个主题教育馆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个“生命教育平台” 。通过此种类型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种生存或保护自己、他人的技能和能力,通过案例或故事让学生在“精神心理”层面得到一次洗礼和体验,使学生明白自己不单是“个人”还是一个“社会人” ,自己的行为要为自己负责,要为父母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不良的心理动机或行为,除了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伤害,可能要承担社会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如此,学生参加的主题教育馆教育基本能在“生命教育”三个层次得到体验,达成中心的德育目的。我们还给参加教育的学生颁发由行政部门和教育局共同制作的“培训证” ,把“生命

10、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生带回家庭,发挥“小手牵大手”的宣传作用,扩大“生命教育”的普及范围和社会效应。例如青少年红十字会紧急救护技能教育:每周二下午由县红十字会组织专职医务人员到中心义务给学生上紧急救护技能课,通过讲授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紧急医疗救护知识和心肺复苏技巧,了解红十字会的历史、发展历程和宗旨,传递给学生“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还会展示社会上一些“见死不救” 、 “碰瓷讹诈”等社会热点或不良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的“社会生命” ,自觉抵制此类有违道德和人性的“陋习” ,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小使者。课后,专职医务人员会给每位学生颁发长兴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证

11、,把救护知识带入家庭、带入社会,扩大救护知识的人群普及面。例如长兴县青少年禁毒教育馆:中心禁毒专职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张“任务导学单” ,分区域参观禁毒馆,完成“任务导学单”罗列出的问题或任务,然后共同分享自己的感受,最后全体学生在“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誓旗上签字、宣誓。通过浏览观看、互动体验,学生不仅了解中国的禁毒历史、毒品的种类、世界的当前毒情,而且一张张血淋淋的图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使学生精神层面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起学生对毒品的警惕和抵制。同样,教师会给每位学生颁发长兴县青少年禁毒知识培训证

12、,把禁毒知识宣传进入家庭,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共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完善主题,丰富和发展“生命教育”形式“生命教育”德育模式的建构虽然初现成型,完成了两类实践课程的整合实验,实施了有效地教育尝试和磨合,但我们不可回避这种德育模式的短板和瓶颈。我们归结了一下,主要呈现为:第一,时间的短暂性,注定德育教育的持续性不够、持久力不强、穿透力不足,只能是短暂的体验和感悟;第二,群体的流动性,注定德育教育的稳定性偏弱、成效性难测、扩延性有限,只能是独立的批次性教育。由此可见, “生命教育”要成为一种能自我内省、自我完善的教育生态体系,就必须突破教育的“本位主义” ,学会合作、学会双赢。要将“生命

13、教育”和实践学校的常规德育内容相结合、相互补,要成为实践学校德育的外延性辅助,成为他们的“咖啡伴侣”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添加,使得“咖啡”合乎自己的口味;成为他们的“自助餐” ,可以依据个人实际,自由选择,使得“餐量”合乎自己的饭量。四、结束语最后,借用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进行归纳。 “生命教育”与实践课程、实践学校的完美整合,要找准各自结合的关键点,尽量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像春雨一样,知季节,在恰当、合理的节点滋润大地万物,唤醒万物春意盎然的生命力。 “生命教育”作为中心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始终贯穿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渗透于每节实践课程,渗透于每次活动,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育人于无声,育人于无形,使学生在“快乐”之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