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485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文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古文论古文尚书尚书的学术价值的学术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究所 杨善群摘要在论证古文尚书是西汉以来长期流传的真古文献的基础上,本 文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古文尚书珍贵的学术价值,如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订正旧籍引文之讹和纠正旧注之误等,用确切事例给予具体说明;同时也指出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被缀补、改动和增益的不恰当之处。本文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古文尚书进行全面评论,提出了许多突破传统观点的新见解。关键词真古文献 学术价值 流传过程 重新认识今传尚书中的二十五篇“古文”,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然而只 要稍加稽查考证就会发现,这个定论是有问题的。目前有许多长久以来定为 “伪书”的古籍,如尹文

2、子、鬼谷子、孔丛子和孔子家语等, 已有不少学者提出论据进行辨析,证明它们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杂有后 人附加的成分,但其基本内容是真实的,决非伪造之作(参见周山尹文子非 伪析,学术月刊1983 年第 10 期;陈昌远鬼谷子隐居地及其著述的真 伪,载房立中主编新编鬼谷子全书,学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81 一 695 页;李学勤竹简与汉魏孔氏家学,孔子研究1987 年第 2 期) 。这些意见,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笔者对古文尚书研究有年,经过长 期的考察探索,认为它与上述各书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古文尚书不但是真 实的古文献,而且具有非常珍贵的学术价值。今特呈管见,以供学术界同仁的 进一步

3、研讨。一、古文尚书是长期流传的真古文献综观古文尚书定为“伪书”的理由,都是违背历史事实,因而是不能 成立的。为此,笔者已经撰写了两篇文章进行详细论证。第一篇论述古文尚 书的流传过程:自西汉、东汉至魏晋,它一直在民间流传;司马迁、刘歆、 郑玄、应劭、韦昭、皇甫谧等学问大家,都曾见过古文尚书,并一再加以 引用;古文尚书在魏晋之际完备成集,形成清楚、可靠的传授关系;它的 来源可能有七个方面,特别是孔氏家族的收藏和修缀功不可没。由此证明,所 谓“古文晚出”、古文尚书传授关系“子虚乌有”等说法,“是未加深考 的主观武断之语”(杨善群:古文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齐鲁 学刊2003 年第 5 期)。第二篇通

4、过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证实:古文为正确、合理、 完整、全面、连贯流畅、自然贴切,而引语则往往错误、脱漏、片面、删节、 篡改、掐头去尾、用词不当;且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大多相异,许多旧籍 引语在古文尚书中找不到;特别是旧籍引语在古文尚书中所占比例甚 小,有些长篇古文只有一二个短语见于旧籍之中。由此证明,所谓古文尚书 是“搜集群书征引尚书原文”而“编造”出来的说法,也是“不考查事实、 极不负责任的断语”(杨善群:古文流传过程探讨,学习与探索2003 年第 4 期)。怀疑古文尚书是真实的古文献,除了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一些影响 较大的言论,也必须予以辨析和澄清。其一,以文词判断论。朱熹云:“今

5、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书 凡易读者皆古文,岂有数百年壁藏之中,不能损一字哉?,(朱子语类尚 书一)吴澄亦说:伏氏书“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赜所增二十 五篇“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且古文“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 龃齬,不亦大可疑乎?”(书纂言目录)应当指出,所谓“艰涩”、“平易”、“古奥”、“卑弱”,带有很大的 主观性,缺乏一个衡量的标准。举例来说,荀子臣道篇引书曰: “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杨倞注:“书,伊训也。”按古文 伊训作:“从谏弗咈,先民时若。”从文词上看,古文显然“辞义古奥”, 而荀子所引书文为“平易”、“易读”。再说伊训是伊尹训王的 话,他怎么会教王“从

6、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呢?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而 古文“从谏弗咈,先民时若(顺)”,正符合伊尹训王的语气和道理。二者对 照,便可自然地看出何者为“古”,何者为“易”,何者为“真”,何者有误 了。当然,由于古文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许多人的缀补、改动(详见本 文第三部分),有些地方变得平易、流畅,就像史记所引尚书较原文 顺畅、易懂一样。这些古文尚书中经过缀补、改动而显得“平易”的部分, 也应该与“伪书”严格区别开来。其二,顾炎武评古文尚书。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论及古文尚 书中的泰誓篇,被学术界经常引用。其文曰:“商之德泽深矣,尺地莫 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武王伐纣乃曰:独夫受,洪惟作威

7、,乃汝世雠 (仇);曰: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雠。何至于此?纣之不善, 亦止其身,乃至并其先世而雠之。岂非泰誓之文,出于魏晋间人之伪撰者 耶?(日知录泰誓)这实在是对历史情况的不熟悉。周武王与殷纣有着三代的“世仇”,这是 大家都清楚的事实。周武王的祖父季历是被殷纣的祖父文丁迫害而死的。竹 书纪年明晰地记载:“文丁杀季历。”(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 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36 页)吕氏春秋首时云:“王 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亦是为周王季历被商王文丁困辱致死而言。武王的 父亲文王被纣长期囚禁于羑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纣囚文王七年。 ”武王的兄长伯邑考也是被纣杀

8、死的。帝王世纪载:“文王之长子曰伯邑 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以为羹,赐文王。”从各方面的史料核实,这个记 载是可信的。知悉武王三代的身世,就会明白古文泰誓中的那段话,完全 切合武王的心情与口气,是古文非伪的标志。顾氏云“纣之不善,亦止其身”, 把武王对纣“并其先世而雠之”作为“伪撰”的论据,全然不知纣之祖父“文 丁杀季历”的史实,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失误,一处败笔,更证实了古文 尚书的真实性。其三,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阎氏此书列出 128 条论据证明古文 尚书为“伪”,其气势不可谓不大。但仔细检查起来,大都是强词夺理、 论证失当、主观臆断的东西。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只能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9、如其第一条说:汉书艺文志和楚元王传一则曰得多十六篇,再则曰 逸书十六篇,是古文尚书篇数之见于西汉者如此也。”“东晋元帝时豫章 内史梅赜忽上古文尚书增多二十五篇,只此篇数之不合,伪可知矣。 ”按西汉武帝时于孔子宅壁中发得古文尚书多十六篇”,难道在其他时间、 其他地方再不能发现?西汉末年刘歆就说:“天下众书,往往颇出。”“古文 旧书,多者二十余通。”(汉书楚元王传附刘歆传)显然,阎氏 “篇数之不合,伪可知矣”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再如其第一百四条说: “及启即位,改元,岁丙戌,年已八十九矣,所以享国仅七年,寿九十五而终。 ”“(夏)太康十九年岁辛亥方有失国之祸,使启若存,寿一百一十四岁。” “(启

10、)妃定与之齐年,是仲康等御其母以从,母年当一百一十有四 矣。”“然则太康失国时,固已无复母存矣。”阎氏据此又得出古文五子之 歌“作伪”的结论。按夏朝每个君主在位的确切年份、年数及其寿命,自司 马迁以来都无从知晓。近年邀集数百名专家所作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于 夏朝也只笼统地列其历年从公元前 2070 一前 1600 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 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 一 2000 年阶段成果概要,文物2000 年第 12 期) 。然而阎氏竟然能说出夏启即位的确切年份为“丙戌”,其即位时“年已八十 九矣,所以享国仅七年,寿九十五而终”,并又作出“妃定与之齐年”的论断。 这种信口雌黄的胡编乱造

11、,难道是考证古籍文献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吗?通过以上各种言论的辨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历来提出的古文尚书为 “伪书”的论据,都是似是而非,经不起查考的。古文尚书是西汉以来长 期流传、至魏晋时形成明确传授关系的真古文献,十分显然。在这个事实基础 上,便可进一步论证其非常珍贵的学术价值。二、古文尚书学术价值的具体考察 对于古文尚书,历来不少著作往往抽象肯定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白 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 页)。至 于究竟有什么价值,则从不提起,从不论证。造成这种抽象肯定的原因,主要 是对古文尚书的具体价值不甚清楚。这里就以此为论题,从五方面展开阐 述。第一,古

12、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例 1,大禹谟记舜欲把帝位禅让给禹,而禹谦逊欲让皋陶,曰:“联 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惟帝念功。”舜曰:“予懋乃德,嘉乃丕 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并 “拜稽首固辞”,最后由舜决定禅禹帝位。这是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过程中 很具戏剧性的一幕,是上古史从原始社会转变为阶级社会之一条极具价值的重 要史料。例 2,大禹谟又记舜在位时派禹去征有苗,“禹乃会群后誓于师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帝(舜)乃诞 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这是中原华夏部落联盟与南方有苗 部落联盟关系史上很重要的一段经历。待到

13、禹即位后,中原华夏族力量进一步 增强,终于把有苗伐灭。例 3,五子之歌记夏太康“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 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这段记载,把太康失国的前后经过叙述得清清楚 楚,是史记夏本纪所没有的。其弟五人御母以从,述戒作歌,歌分五阙, 一唱三叹,情意真切,在文艺史上也弥足珍贵。例 4,从胤征所记可知,胤乃诸侯而“掌六师”,羲和职官有其聚居 的“邑”;每岁孟春“官师相规”,对职官有严格的要求;夏有政典规定 各种刑法,其中“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云云,可与左传引 夏书“昏、墨、贼,杀”并观,以见夏代法律之严酷。由此而大大加深我 们对夏代史事和制度的了解。例 5,说命下记殷

14、王武丁曰:“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 入宅于河。”可知武丁在即位前很早就出宫考察,向贤人甘盘学习,又在荒野 和河边居住,广泛接触劳苦大众,因而在即位后能治国有方,很快使殷朝富强 起来。例 6,毕命载周康王对毕公说:“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 树之风声。”这是毕公“分居里,成周郊”的具体工作。康王又说:“惟周公 克慎其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可知周初对殷民的教育改造, 经过周公、君陈、毕公三位元老的苦心经营,终于告成其功。这段改造的史实, 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如此丰富的上古三代史实存在于古文尚书之中,它们是研究这段历史 的极其珍贵的材料。第二,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15、例如大禹谟载益曰:“满招损,谦受益。”五子之歌记太康五弟 作歌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旅獒记太保召公曰:“玩人丧德,玩 物丧志。”“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周官记成王 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上述众多的格言和成语,具有极 强的教育作用,它们都是第一次在古文献中出现。其中的成语,如“玩物丧志” 、“功亏一贾”、“心劳日拙”等,各家成语词典都注明出自古文尚书 。说命下云:“惟教,学半。”孔传:“教,教也。教然后知所困,是学 之半。”这对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句极有用的格言。新版辞海有“教学半” 条,即引古文说命和孔传为说。古文尚书中的格言和成语,往往被后世引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胤征记夏代胤侯曰:“威克厥爱,允济。”此言打仗,威严要胜过爱心, 就能成功。春秋时吴公子光宣传说:“吾闻之曰: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公子光所“闻”,即胤征之言。说命中 又记傅说进谏商王曰:“无启宠纳侮。”意即不要启宠小人而招受侮辱。这对 统治者有很大的惩戒作用。春秋时晋士伯因宠宋仲几而反受其压,乃曰: “启宠纳侮,其此之谓矣!,(左传定公元年)士伯所引古语, 即出自古文说命。大量格言和成语的保存及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再次显示古文尚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