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城即古韩濊 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都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448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面城即古韩濊 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都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面城即古韩濊 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都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面城即古韩濊 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都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面城即古韩濊 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都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面城即古韩濊 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都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面城即古韩濊 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都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面城即古韩八面城即古韩濊濊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韩州都统。辽置韩州治,设刺史;金置柳河县治,设韩州都统。属属“三韩三韩”之地考之地考作者:王占力作者:王占力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韩濊强盛, 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落,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 当时朝鲜半岛北部为中国的卫氏朝鲜(后被汉朝征服,设立乐浪郡、玄菟郡、 真番郡及临屯郡,史称汉四郡)。三韩后来被新罗所统一,其存在时期后来被称作“朝鲜前三国时代”。韩国之韩即来自三韩的韩。现在的韩国人和朝鲜人 都称自己为“三韩子孙”, 三韩

2、是公元前 2 世纪末至公元后 4 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 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 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 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4 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辰韩被新罗兼并,弁 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出现。后汉书 曰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辰韩沿用了辰国的“辰”字。 弁韩的另一个称 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间称自己为辰王 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 “韩”(韩语:)在现代韩语中被赋予“伟大”或“领袖”的意思。 韩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字。 “韩”后来演变为朝鲜族的别名。三韩是

3、 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韩濊强盛, 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 后汉书东夷列传,其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 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 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 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 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沃沮,属涉貊系统,可分为北沃沮与南沃沮。有南北二国

4、,南沃沮又名东 沃沮。北沃沮人主要居住在我国今黑龙江省的东南和吉林省的东北地区,还包 括今苏联沿海州的一部分。南沃沮(东沃沮)主要居住在今朝鲜东北地区。后 汉书东夷传、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对此均有记述。 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武帝灭 朝鲜,以沃沮地为玄菟郡,后为夷貊所侵,佧郡于高句骊西北,更以沃沮为县, 属乐浪东部都尉,至光武罢都尉官,后皆以封其渠帅,为沃沮侯,又有北沃沮, 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里,”三国志卷 30:“其言语与句丽大同, 时时小异。”“沃沮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 畏之。”曹廷杰东三省图说谓南北沃沮以长白山为界,核以今地,南

5、沃沮当在 朝鲜咸镜道,北沃沮当在吉林珲春一带,又满洲源流考谓南北沃沮并皆散处山 林,今旗白山附近,多丛林密树,世号窝集(亦称窝稽、乌稽、阿集)即沃沮 之音转也。 沃沮是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5 世纪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东沃沮大致位于 今朝鲜的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东沃沮经常被简称为沃沮。沃 沮南与东濊相邻。 沃沮与东濊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和习俗与高句丽人相似。 勿吉,或沃沮、窝集、乌稽等都是“勿吉”的音转,意为“森林部落”, 是我国古代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满族的先祖 秽貊(hu m)是中国东北的古老的民族,又称貉、貉貊或藏貊,古文献称 之为“白民”,“毫人”或“发人”。濊貊族

6、是由濊人和貊人汇合而成,以农 业城栅为特点,不同于游牧族。秽貊族在夏商之际广泛分布于南起辽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的广大地 区,秽貊主体在关东,周灭商后逐渐迁至其他东部地区,另有一部分秽貊人迁 至古朝鲜半岛北部(汉四郡地区),最远到汉江南北两岸都有秽貊人的足迹。 秽貊族由于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历史分布,因此成为今日韩国学者争论的根 源。朝鲜半岛的秽貊人在高句丽征服半岛北部后融入高句丽,成为高句丽人来 源之一。公元 668 年,唐灭高句丽,高句丽人口几乎全被唐政府内迁回中原融 合。在此之前,秽貊人在半岛的分布从未离开过传统汉四郡地区。而现代朝鲜 人的直系来源为半岛南端的三韩部落以及后来的新罗王国,与

7、秽貊人是完全不 同的两个民族。 濊貊族早在西周时代,就是周王朝的臣属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曾经发动 过对濊貊的战争。战国时期,濊貊族从事农业和渔猎业,黍成为濊貊人的主要 食粮。此时的濊貊族进入原始社会晚期,过著定居生活。后来在东北地区建立 政权的夫余和高句丽,就是在融合濊貊等东北区域民族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 来的。 据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记载:“夫余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 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濊城,即为濊人所建的城。吉林市龙潭山下的古 “濊城”,是秽人的活动中心。周成王在洛阳召开的成周大会,东北地区到会 的“肃慎、秽、良夷、高夷、孤竹、不屠何”等东北夷,其中“秽”的代表, 就应该是居住在“濊城

8、”的濊王,其“濊王之印”,亦为中原王朝所赐。 濊貊人的北支为索离族,饲养猪、马、牛,又善于狩猎。索离人生活在嫩 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带。嫩江下游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就是索离人 的文化遗存。索离人的社会内部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已跨入文明的门坎。 索离族人东明称王,不用濊族和索离族名,而采用凫臾族名,中原汉族王朝译 作夫余,后改为扶余。夫余是汉朝在东北的地方政权,汉时受玄菟郡管辖,汉 末三国初改属辽东公孙氏,晋朝时由东夷校尉管理。1 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以辽宁省昌图县以北辽宁省昌图县以北,吉林省洮南县以东,至吉林省 双城县(今黑龙江省双城市)以南是夫余人文明的发祥地。肇源县望海屯遗址、 杜

9、尔伯特自治县官地遗址、富裕县小登科遗址。都属于夫余族文化遗址。同属 于濊貊语族的还有,高句丽、沃沮等。夫余族居住的中心在今吉林农安,到魏 晋南北朝时,夫余族经过几次变迁,大部分同东胡、肃慎的后裔以及高句丽和 汉族人融合了。 在五世纪末,夫余被东部勿吉族和高句丽打败。残留嫩江中游东岸的夫余 人改称“豆末娄”、“达末娄”,主要生活在以乌裕河为中心的地区,已经建 立起奴隶制性质的政权,生活是以定居的农业生产为主。后来,在东邻勿吉人 的进攻和西邻室韦人的袭扰下,主动与中原政权建立贡属关系,从北齐直至隋 唐之际。根据考证,豆末娄的前身是在族属上与北夫余有关的北夷索离国。豆 末娄在八世纪初,被黑水靺鞨及室

10、韦诸部所吞并。至此,松嫩平原上濊貊 夫余族系统已经完全融合到肃慎和东胡系统之中。而迁徙到朝鲜半岛北部的秽 貊人则在高句丽进军半岛后被高句丽征服,成为高句丽的居民来源之一。至此 秽貊人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扶余国,“扶余国”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 2 世纪公元 494 年的少 数民族政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吉林省吉林市, 后期王城在吉林省农安县。扶余人聚居于今日中国东北,那里谷物丰盛,余粮 颇多。扶余国从前 2 世纪立国到 494 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 年。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余、高句丽可能为日本民族 的起源。此外,沃沮、东濊都是扶余

11、的兄弟民族。美国一位人类学家贾德戴 蒙认为扶余就是布里亚特人,前四、五世纪从贝加尔湖移居东北。扶余一名最 早出现在逸周书,名凫庾,是九夷之一。 根据后汉书卷 85 的东夷列传: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 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位置相当于 今日中国辽东及朝鲜半岛,。 扶余国的起源地(位于今吉林、辽宁北部)、黑龙江南部,大体以扶余王 城(吉林省长春市)为中心,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 白城市,辽宁省昌图县、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凡辽宁省昌图县以北凡辽宁省昌图县以北,吉林省 洮南县以东,至吉林省双城县(今黑龙江省双城市)以南,皆其国土皆其国土”

12、。扶余 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满族先祖)、 西接鲜卑,方圆约二千里(三国时期的一里约有今日 450 米,方圆二千里即约 900 公里的范围)。综上,“韩濊强盛”证明在当时的韩州(八面城)是濊貊一个部落首 领的居住地,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 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公元元年前后,朝 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在这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金氏新罗、王氏高丽、李 氏朝鲜先后统一朝鲜半岛,从未以韩国为号。高丽太祖王建曾声称“朕赖三韩 山川阴佑以成大业”。 东北素有韩州称谓的,由于流沙缘故,几易其城,但,始终没有越出扶余 区域,最著名的有史可查的就属辽宁八面城之韩州古城,八面城应该处在三韩 腹地,属中心地带,“韩濊”指的就是昌图以北,也就是昌北,昌北乃八面城 韩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