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教、家风区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3215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训、家教、家风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训、家教、家风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训、家教、家风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训、家教、家风区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海内外华人中进行了“你的家训是什么”的随机调查 采访。从被采访者回答的情况看,有的回答是家训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教的 问题,有的回答是家风的问题。家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是 有区别的。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 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 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 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 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

2、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那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 加之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往往较多,一个家庭出 现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鲜见。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 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族人(家庭)中年长者就要为本族(家)人制定家 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要 受到家法的惩罚。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 对面进行。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没有必要和被传承的子孙面 对面教授,可以中间接力传承。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

3、氏家训、颜氏家训 、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 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 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 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 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教育者不一定有 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 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

4、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 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家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对于一个家族或家庭来说,能 够拥有一张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个家庭如果获得了 “乐善好施”的“名片”,那么这个家庭的主人就会获得一顶“大善人”的桂 冠,家里其他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家风不是自 然形成的,好的家风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说家庭的人努力营造而形成的,其中 可能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不管是家训、家教还是家风,都需要家里的长辈带头身体力行,所以古时多提 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家训、家教、家风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

5、最 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 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 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 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 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 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 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会教育空前发达,不仅有各 种学校教育,还有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大众教育,使家庭 教育相形见绌。要真正培育好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搞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与社会 风气,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和风气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 政治、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和风气就很难遂人愿,古今同理, 现代尤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