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88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摘要:针对长三角流域环境污染呈现较强的异域性、异质性,责任主体难以明确、污染来源难以认定等特点,应积极探索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确立以县为最小补偿责任单元,构建差异化的污染因子补偿标准,实行省际模拟运行和虚拟收费的生态补偿推进模式,推动各地政府加强生态补偿管理,实现逐级控制污染排放的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方斌副教授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生态补偿分区及建设研究” ,分析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设生态补偿分区对策建议。一、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 的重要意义生态补偿分区是依据不同地区承担生态环境功能的类似性、差异性和环境贡献力,将整个区

2、域划分为若干分区,明确补偿角色和责任。构建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构建生态补偿分区,可减少或阻断污染排放。长2三角水系发达,能源、化工等重污染型 企业依水布局,流域污染程度呈指数 增长。构建生态补偿分区 ,可以量化生态补偿数量,有效控制污染排放。2、构建生态补偿分区,可有力促进和谐环境建设。通过责任认定,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增进长三角地区各区域间的互信与协作,促进和谐环境建设。3、构建生态补偿分区,可为国家提供经验借鉴。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分区建设正在探索中,没有经验可循。构建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可为国家建设流域生态补偿分区提

3、供有益经验。二、长三角流域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由于自然资源、传统习俗和历史演进影响,长三角产业发展主要以流域为基地展开,更多污染型企业沿着流域布设,造成流域污染形势日益严峻,表现为:1、流域污染呈现较强异域性。受地形特征、流域形态和产业布局影响,不同流域污染来源、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长江干流江苏-上海段以点源排放为主,化学需氧量污染因子较突出。太湖及周边水库更具面源污染特征,总磷和氨氮等污染因子累积效应明显。32、流域污染异质性明显。受地形条件和地方发展个性差异影响,同一流域不同区段污染因子类型、损害程度均不相同。太湖流域苏锡常平原区总磷累积是浙南山区 3 倍,钱江流域上游段污染程度明显比下游段轻

4、。3、责任主体难以明确。长三角水网密集,水流受风向影响较大,存在倒灌、逆流,难以明确污染主体和受损主体,污染责任主体尺度定义模糊。4、流域污染来源难以认定。由于长江、黄海、太湖及其它湖泊、水库种类和大小不一,流向、流速不齐,造成污染来源及其损害性质难以确定,补偿资金无法有效投放。三、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的建设模式德国易北河、美国特拉华河以及日本琵琶湖生态补偿建设经验表明,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各流域生态承载力与自我修复能力,确定责任主体,制订相应的补偿因子、量化标准和补偿模式。构建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必须严格遵从流域自然属性,以流域径流带为基础,以水体流速流向为

5、参照,充分考虑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等社会属性。我国辽河水生态分区主要依据污染排放的汇聚特点,选取具4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种类、污染排放量等可测指标而构建。借鉴上述有益经验,可将长三角划分为四个生态补偿区域,即贯穿江苏-上海的长江水道、连接新安江-杭州湾的钱塘江水道、环象山群岛月牙形海域带、太湖水网平原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分区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1、确立以县为最小补偿责任单元。考虑到我国财政体系是以县为单位建立的这一国情特点,长三角流域生态补偿分区要以县域为基础进行划分,以县为最小补偿单位,确立各县在不同生态布局中的污染排放种类、污染排放量、所处地位,进而明晰相应的责任范围。2、构建差异

6、化的流域生态污染因子补偿标准,实现逐级控制污染排放的目标。生态污染因子主要指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由于各区域的污染因子差异较大,目前,各省(市)实行的统一标准可能导致某些区域难以承受过高的费用。依据我省生态补偿执行标准,仅化学需氧量这项指标,太湖流域各市县每年需支付 9亿多元。构建长三角流域差异化的生态污染因子补偿标准,要以分区段为基础,考虑产业布局和污染特征,建5立污染因子分时段、分梯度的补偿标准,达到逐级控制污染排放的目标。3、建设省际模拟运行和虚拟收费的生态补偿推进模式。模拟运行就是按照现有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但不进行实付交易。模拟运行能够警示政府重视污染排放问题,有利于核查污

7、染排放因子与企业的相关性程度。我省已建立了相应污染因子收费标准,由于收费标准针对性不强,实质收费难以有效推进。建议对长三角跨省(市)流域,以各省水断面流入到流域的水质状况为依据,实行污染因子虚拟收费方式,即对进水断面,计算污染受体接受污染主体应支付的经济总量,采取“记帐”办法,暂不支付。对出水断面,按标准计算各污染主体应支付给污染受体的污染排放费,采取“挂帐”办法,暂不支付给补偿受体。“记帐”和“挂帐”数据可为省际间、不同区域间相互折抵生态经济补偿费用提供依据。4、构建统一法制环境,推动生态补偿管理。生态补偿管理要以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实现省际定期协商、省内统一部署、市际疑难问题互通、互议,重点方案互商、互建,重大设备和关键技术共建、共享。建议长三角各6省(市)加强沟通和联动,将自查、自审与互查、互审有机结合,统一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口径、执法程序,共建统一法制环境,推动生态补偿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