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2838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校本教研的实质及其意义一、校本教研的实质及意义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对改进教研机制,推进新课程实验,实施科研兴校,具有十分

2、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和教育改革本身,而忽视承担教育和教育改革任务的学校,以至于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能力来实现。课程改革的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新型学校,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 “以校为本”因此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实施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正是“为了学校” 、 “在学校中” 、 “基于学校”(余文森语)的教学

3、研究。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下移到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如果纸上谈兵,那是不难解决的,但对教学实践却并无多大帮助。像“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课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自主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类指导,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扬长教育”等问题,都只有置于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才有可能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强调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意味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学

4、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做到“以校为本”,这种方式要在政策措施上加以鼓励和保护。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和反映学生、教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和鼓励他们的实践智慧和创新精神。教学研究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课程、研究学校。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应是少数专职人员的专利,而应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只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教学实践问

5、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校本教研指导“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从研究的问题来源来看,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需要;从研究的过程来看,教师的研究是在自己教育教学中进行的,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从研究的目的来看,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实践性是校本教研最根本的特征。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是为了防止中小学在教学研究中步入误区。例如,在有的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仅由学校里个别“科研能人”乃至校外专家“代劳”,或者教育科研项目越做越大,甚至动辄就要形成某种理论。这样的

6、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教师的经验范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加强校本教研,校外教学研究机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提高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将会为整个教育创新带来活力。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其中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体现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

7、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而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当学校以为教学研究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教学研究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形式。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

8、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力量。21.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3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

9、前提,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的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估能力。教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师的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

10、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2.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对话是一种有效的方

11、式。浅层次的对话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分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对话中才能激活,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取经验,才会少走弯路。深层次的对话主要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头脑风暴”过程,这个过程最具生成性和建设性,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辩论是教师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思维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多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

12、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就校本教研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开展的,是围绕本校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但它不仅要依靠校内的力量,还要依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相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

13、素养。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的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是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当前,要坚决纠正教学实践存在着的排斥教学理论指导的倾向。这种倾向突出表现在:第一,经验主义教学实践,片面强调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以教学经验取代教学实践;第二,操作主义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应用作片面狭隘的操作主义理解,把理论完全操作化、技术化、形式化;第三,实用功利主义教学实践,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14、的态度对待教学理论应用,急功近利地追求教学的短期效应。四、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1.校本教研是对现行教研机制的调整和改进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并不陌生,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它的意义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是从整个基础教育系统来看,校本教研还缺乏制度上的规范。大致说来,教学研究的机制类型有三种: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采取上级行政推动的策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称之为自上而下的机制;二是基层学校采取创新的策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可称之为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三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方式,依靠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个人和机

15、构个体的自我觉醒来适应变化的教学情境,探索教学改进的途径,可以称之为自我更新的教研机制。其中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都必须以自我更新为基础。但自我更新依靠的是教师个人和机构个体的自觉,并不具有直接的制度上的意义,所以教学研究制度建设主要在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机制类型。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在启动统一的大规模教学变革时是非常有效的,它的优势是解决带有普遍的“面上”的教学问题。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在内在性质上更适合于解决学校自身遇到的日常具体的教学问题。校本教研从制度层面上讲,就属于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强化校本教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指向: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使校本教研合法化和合理化

16、,促进学校一级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机制上引导和促进校外教研机制,改变教研脱离学校实际的状况,突破单一的自上而下开展教研的工作方式,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教研机制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重视研究和解决学校所遇到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促进学校一级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2.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需要 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变革,还涉及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从而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的秩序以及整体社会的教育文化都提出了深刻的变革要求。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要继续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自己开发教材);不仅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要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有效;不仅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而且要研究怎样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也就是说,教师要自主地对教学做出决断、进行反思,即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有自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