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2739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产业化下高校投融资行为中的问题与对策李淑珍世纪之交,在高科技革命、经济一体化浪潮中,我国高等教育已呈现出适度超前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只能保持较低水平的增长,同时,由于财政资金的无偿性,造成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浪费。所以,目前制约高等教育超前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投入保障和条件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资金问题。近年来,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体制进行了改革,在政策制度上给予保障,积极倡导高校面向社会,走向市场,依靠社会力量,走产

2、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基本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体,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社会力量办学(如企业办学,企校联合办学,社会个人办学) ,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新格局。高校面向社会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主要是依靠对外投资和向资本市场及社会融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与高校结缘,其中以高校校办产业改制的企业和以高校为大股东的企业就有家,共筹资亿元,年共赢利多亿元,这些成功经验证明高校具有广阔的投融资市场和较强的能力。但就大多数高校而言,投融资行为中的效果不甚理想,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不但不利于投融资活动的开展,还会给高校造成财务困境,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产生负面影响。目前高校投融

3、资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投融资行为的指导思想有偏差过去几十年高校财务管理上没有涉及投融资问题,现今也大多数是在拨款体制改革后迫于经济压力,将投融资做为一种缓解当前资金短缺的手段,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行为明显,长远发展后续考虑不足。特别是在干部选拔考核中,把投融资立项当做政绩,成了个人晋升的筹码和资本,使得只重立项,不重效益。二、投融资项目管理责任缺失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的投融资管理职能和部门,多数高校由院办或后勤部门对外签订项目,财务部门负责资金划拔,甚至有的学校仅凭单位领导的个人意愿或批条办理,造成投融资项目的日常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只立项不管理;只投资无回报;只借钱不考虑

4、还贷,造成大量资产流失,负债累累,使学校财务陷入困境还找不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不善于起用专门人才进行资本运营方面的专业化管理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架构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改革的新形势的需要,大多是善长预算收支管理的预算会计工作者,缺乏宏观资金管理上的资本运营方面的经验与技能。首先表现在投融资立项前决策简单。对外投资有很强的风险性,应选择恰当的投资组合,规避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与增值,而利用资本市场与社会市场进行融资又有多种渠道和各自的收益不确定性,要本着效益大于成本原则,准确测算资金成本与收益,这就要求立项前要深入进行投融资行业调查,慎选合作伙伴,并对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量化状

5、态下的可行性分析,严谨规范投融资合同文件的条款等,如果事前这些决策准备在任何一方面不足,都会造成项目的失败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表现在立项后的跟踪管理缺失。投融资项目一般都有周期长(长于一年) ,金额大,预期变化快等特点,如果立项后疏于管理,即使当初决策正确,也难以预测今后的变化结果。因此必须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调整投融资策略。四、投融资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核算模糊许多高校分不清投资、债权、借款、赞助等不同资金性质的界限,分不清经营与非经营界限,使得会计处理不遵从会计法规,有的对外投资一立项就抽逃资金,有的对外投资收利息而不分享利润,有的将吸收的投资付利息,有的

6、将借出资金当对外投资处理等,没有明确学校在投融资中的权利与责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对后勤公司制实体的投资更缺乏规范,只当成一种分流转制,没有签定投资文件,分不清双方责、权、利,转制资产交给后勤公司实体无偿使用,学校既非债权人,又非投资者,对所属公司实体缺乏必要的监管,使许多公司经营亏损,问题长期掩盖,损了学校,富了个人,到破产清算时,造成大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学校被推上被告席,还找不到相关责任人。由于以上问题的普遍存在,许多高校对外宣传时轰轰烈烈的投融资项目许多半路夭折,在投融资行为中收益小,问题多,短期看昙花一现,长远看形成高校大量资产隐性流失。笔者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几点对策:一、把投融资

7、管理作为高校未来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给予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重视。高校投融资不仅仅是为创收解决目前的资金困难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和高校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积极、有序、前瞻地实施高校投融资战略。要坚决杜绝好大喜功等功利行为,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二、起用善于资本运营方面的理财专家为高校投融资进行专业化决策。这就要求引进人才,改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另外许多高校都设有财经类专业,有许多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进行决策咨询、规划立项等前期工作。三、充分做好立项前的准备工作,把好立项关。“好的决策就成功

8、了一半” ,投融资这样事关学校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决策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重大立项要在学校教代会上讨论通过,广泛征求大多数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决策前还要充分考虑几个因素:、资金成本。在面临众多筹资渠道时,应对不同的筹资渠道的资金使用成本进行比较,选择资金成本低的渠道筹集资金。各种筹资渠道组成的筹资结构的不同,还会带来综合资金成本的不同,应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化。、风险大小。高校不是盈利性行业,其资金投入并不能完全获得相应回报,因此,资金筹集和使用应追求低风险,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方式和筹资来源。、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融资的时机把握。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资金投入和占用的时间长短会影响收益或资金使用成

9、本。因此,适时选择投融资时机,可以增加投资收益或减少筹资成本。可以根据资金投入方向确立投入时点及收回时点,一般来讲,资金使用期较长的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应选择资金来源稳定、风险低、资金成本低的渠道;对于急需用资,回收较快的,可选择风险高一点,但能及时足额提供资金的渠道。、资金规模。对外投资规模与自身发展用资金规模;负债筹资规模与自有资金规模等应当相适应,如果超过一定比例,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资金风险和困境。、宏观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要充分考虑国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收支状况、信贷条件、利率走势等因素,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投融资方式,充分利用条件优势。例如,在通货紧缩连续降息时,可更多地使用负债筹

10、资,还可利用国家对高校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投融资等。、充分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融资。高校具有知识含量、技术构成高,但资金和固定资产短缺的特点,以无形资产进行投融资,才能扬高校科技之长,避硬件之短,这也正是走向社会的突破口,社会最需要高校的也正是这些无形资产的“无价之宝” 。四、规范会计核算。首先对现行高校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高校财务规则与会计制度已逐渐与高校的发展不相适应,例如对外投资核算中没有股权投资核算,债权投资核算也过于简单,融资方面只提到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却没有接收投资的确认,计量与核算等。因此,高校改革呼唤会计制度法规体系的重新构建与设计。其次,高校投融资行为中应明晰产

11、权关系,明确投融资双方相互的责、权、利,并以法律文书形式予以确立,在会计确认、计量、核算中得以体现,使双方在公平对等原则上进行合作。最后是对高校校办公司制实体,更应有一套科学、严密、可操作的投融资管理制度,高校分别以债权人或投资者身份参与投资活动,让公司制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市场中借助政策优惠及高校的优势,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学校则以收取租金、利息、参与利润分配等形式获取投资收益和参与企业监督与管理。五、明确投融资管理的责任部门与个人。高校应在财政部门设置投融资项目评估管理机构,委派责任心强,理财功夫过硬的人员专门管理。重大项目由学校高层领导集体负责,校办企业化实体由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等,做到项目落实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个人,出了问题责任部门及责任人承担后果,确保高校投融资行为中资产保值增值。(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会计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