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将垃圾带回家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725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人为什么将垃圾带回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日本人为什么将垃圾带回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人为什么将垃圾带回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人为什么将垃圾带回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人为什么将垃圾带回家?最近有个视频很火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街头采访过路的市民,问:日本大街上没有垃圾桶,为什么街头还这么干净呢?被采访的日本人答:因为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微信上有人转发这条视频,很夸张地惊呼:日本人疯了吧?居然连垃圾也带回家?日本人才没疯呢。在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期,丰富的物质生活带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与大量废弃。日本环境省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日本国内一年的垃圾制造量大约为 5 亿吨。垃圾越来越多,而瘦长的日本列岛的垃圾处理场所有限,如何处理垃圾成为现代日本人生活当中的一个大问题。于是从垃圾分类到回收利用,各种“垃圾对策”逐步出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目前日本各地自治体关于垃

2、圾处理的“5R 对策”:Refuse(拒绝垃圾)Reduce(削減垃圾)Reuse(再使用)Repair(修复再使用)Recycle(回收再利用)将垃圾带回家,就是 Refuse(拒绝垃圾)的一部分。最开始发起“将垃圾带回家运动”的,是有“日本百景”之称的尾濑国立公园。登山者抛弃在山野的垃圾,引起当地居民、地方政府和日本环境省的焦虑:因为日本列岛的自然,八成以上是连绵的山脉。而且,日本的山脉地带大多蜿蜒狭窄,如果分散设置垃圾筒再进行垃圾回收,不仅非常不方便,还将造成多余的人力与财力浪费。此外,野生动物们偷吃垃圾箱的垃圾也令人不安,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被人为破坏。于是,从

3、1972 年开始,尾濑国立公园开始了“将垃圾带回家运动”。这场“将垃圾带回家运动”如同日本列岛每年春天的“樱花前线”一样,很快逐步扩展到日本全国:不仅观光景点、公园等各地公共场所的垃圾箱被拆除,就连街头巷尾也找不到垃圾筒。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有利于都市的整洁美观,还有利于安全,减少恐怖袭击的藏匿地点。现在,就如到日本来旅游的人所看到的那样:在没有垃圾筒的日本街头,找不到垃圾。因为外出的日本人,大都会随身携带垃圾袋,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带回家。看到这儿也许有人会因此感叹了:日本果然是文明国家,民众普遍具有公民意识。因为要做到将垃圾带回家,是需要道德约束与公德心的。但我觉得“将垃圾带回家”这件事,并不

4、是道德或公德心的问题,而更主要在于良好的常识教育与有效的市政管理。首先说常识教育:日本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在老师要求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必然会有垃圾袋。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这件事就跟洗脸刷牙一样,是从小就必须记住的生活常识。当常识成为习惯时,它就是一种理所当然。我想:当我们每天理所当然地洗脸刷牙时,不会有人因此内心充满道德感。常识不需要道德,只需要习惯。其次是市政管理:每个人都知道,市政管理费用来源于市民交纳的税金。因此,每一位交纳税金的市民都有权知道自己交的税使用在什么地方。日本政府机关的财政开支是透明的并接受监督的。例如我所居住的城市,市政府会定期给各个家庭邮寄“市报”,从市长收入、市政府公务员工资,到各公共设施维护,费用收支计算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地送到你手上。你知道这些地方公务员拿着工资没有偷懒,没有贪污你的税金,那么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员,为了保护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为了自己交纳的税金使用得当,你没有理由不为减少垃圾、减少成本支出,去尽到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公德心,它不是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而是作为公民权的一种回报。公德心与公民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文明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连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