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期末考试卷A卷

上传人:ar****93 文档编号:4052588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论期末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概论期末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概论期末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毛概论期末考试卷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论期末考试卷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论期末考试卷A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科 试卷 A 第 1 页 共 4 页班级: 座号: 姓名: 装 订 线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期末考试试卷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期末考试试卷 A A 卷卷 (201220122013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年级: 2010 级 考试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 1、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 )A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概括了

2、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在全社会开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C营造良好的文化境 D发展教育和科学4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 )A. 基本生活需要 B. 小康生活需要C. 富裕生活需要 D. 现代化生活需要5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力

3、是( )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行政管理权 D可心保留自己的军队6台湾问题的本质是(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2001 年 B2000 年 C1997 年 D1992 年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9 “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发展生产10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A. 周恩来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4、.陈云11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A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B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利制衡 D多党合作13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1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5、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5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 ) A. 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2010 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科 试卷 A 第 2 页 共 4 页B.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C.初级形式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 D.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161963 年,周恩来把我们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和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 。 “一纲”就是( )A台湾之军政

6、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B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D.台湾外交自由17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 民主性与独裁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 革命性与妥协性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尊重和保障人权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建设和谐文化 B.发展社会事业C.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

7、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D. 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22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四有”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A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23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 革命的领导阶段不同 C 革命的任务不同 D 革命的前途不同 2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全新

8、课题是( )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 B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5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是从沿海开始的,第一步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C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的回归261963 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27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放在首位的是( )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组织建设 C党的作风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9、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9在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党和政府坚持( )同时并举。A.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10 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科 试卷 A 第 3 页 共 4 页B. 经济改造与社会改革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D. 对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改造和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303

10、0 分,错选、多选、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3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 ) 。A政企职责不分,权力过于集中B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33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涵义是( ) 。A.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C.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D. 改革是

11、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34国民革命时期,组成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政治联盟的阶级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E城市小资产阶级 35在多党合作制度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 ) 。A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的关系C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D执政党与参政党或合作党的关系36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 公私兼顾 B. 自愿互利 C.国家帮助 D. 典型示范37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为( ) 。 A.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 B. 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C. 坚持最高纲领

12、不能离开现实空谈理想 D. 实现最低纲领不能只顾眼前而迷失方向3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和比重上占优势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3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 B参政议政 C民主监督 D权力制衡40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同步富裕 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C.两极分化 D.“先富”带动“后富” E.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41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C.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2010 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科 试卷 A 第 4 页 共 4 页42和谐社会就是( )A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C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4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