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法律主义初探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530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法律主义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税收法律主义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税收法律主义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税收法律主义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税收法律主义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法律主义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法律主义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税收法律主义初探兼评我国税收授权立法之不足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3 更新时间:2007-7-7 0:07:08 税收法律主义,作为现代税法的理论基石, 一直为西方法学家所高扬,我国台湾民法学家郑玉波先生甚而将之与法无明文不为罚 并称为现代法治之两大枢纽,(注: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一)第 547 页。)但令 人遗憾的是,在国内有关的论述却尚付阙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既往诠释性税法学滞 后于时代的重要表象。因而,为完善我国的税收法治,廓清新税制推进过程中的现实滞碍, 故有必要对此予以引介和评析。一所谓税收法律主义,是指纳税人纳税义务之确定,以及其发生税收效果的诸项要件,

2、一律得由民主代议机构颁行的法律明定。税收法律主义,肇端于 13 世纪的英国,当时,伴 随市民意识的觉醒,英国国王的王权逐渐受到议会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制约,在 1215 年著名 的大宪章中,议会迫使国王同意:“一切盾金及援助金,如不基于朕之王国的一般评议 会的决定,则在朕之王国内不许课税,”(注: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97 页。)此即为著名的“无承诺不课税”原则,一般学者认为其为现代税 收法律主义的初始型态。嗣后,英国议会在其 1625 年的权利请愿书中,又再度重申了 “无承诺不课税”原则,但由于权利请愿书并非一种规范性文件,仅为思想表述而已, 不久即被英国国王践踏

3、,故而税收法律主义的最终定型和规范化应归于 1689 年英国的权 利法案和法国 1789 年的人权宣言,后者在其第 14 条中明确宣布:“所有公民都有权 亲身或由代表来调查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表示同意,有权监视其用途及规定税额、税源、 征收方式和时期”。(注:世界人在现代社会,税收法律主义已逐渐作为一条重要的宪政原理而为各国宪法所认同,如比 利时宪法规定:“一切租税都依照法律征收,除法律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不得向公民征 收国税、省税和市人镇税以外的一切杂税”。(注:张光博:宪法分类比较编译吉林大 学法律系 1981 年版,第 502 页。)(这里的法律专指议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引者注,下同。

4、 )日本宪法对此亦有类似规定:“新课租税或变更现行规定,必须有法律或法律规定之条件 作依据。”(注:同上页注,第 523 页。)现代社会均借助至尊无上的宪法条款来确立税 收法律主义原则,赘其因由,这主要植根于该原则内蕴的社会效能。一方面,该原则含摄法治要义,有利于扼制政府权力对公民财产的不法侵蚀。有学者指出,法治的大义在于:“在政府及类似组织的权力受法律支配的框架内,平民大众自己在多 大程度上能实际决定自己的生活与命运的问题。”(注: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 利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因而,正确定位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区便 成为法治社会所企及的首要目标。财产权利作为公民权利的

5、首要和最基本目标,当然更应当 考虑。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封建领主和独裁君主为筹集战争费用,满足个人骄奢淫侈的生 活,肆意课税司空见惯,个人财产不时面临意想不到的侵扰。正基于此,公民对封建专制的 反抗首先便反映为对任意课税的抵制,由此便导致了税收法律主义的萌生。可见,税收法律 主义原则倡行初始,其意旨即在于促使公民财产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同时对政府的侵权行 为亦营造了一个有效的抗逆机制。另一方面,该原则还在于给纳税人的经济生活和法律行为提供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现代 社会,税收作为国家保障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重要举措,业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可 以认为,公民的绝大多数经济行为都不得不将税收作为一条

6、重要指标纳入自己决策的参考因 素。因而,预先知晓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将会有什么样的纳税义务对于人民的生活具有至关重 要的效能;反之,如果税法不通过严格的立法程序制定颁行,放纵政府的恣意行为,则会使 税法成为“有势力而大胆妄为的投机家手中的专利事业和社会上比较勤奋,而消息不灵通的 那一部份人的圈套。”(注:汉密尔顿森伊联邦党人论集第 44 篇,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23 页。)果真这样,那么人民便难以对未来进行确切的安排和估量,而整个社会 也因此而陷入混沌和无序的状态。二税收法律主义作为现代税法的重要原则,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一是税收法定主义;二 是征税要素明确主义;三是禁止溯及既往和类推

7、适用原则:(一)税收法定主义这是指课税要素(纳税主体、税率、纳税方法、应税事项)的全部内容都必须由代议 机构颁行的法律明定。换言之,欠缺法律明确授权的行政规章或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令或 地方法规无效。前述所及,当前各主要国家课税权均导源于立法权,由代议机构行使。但是,现代社 会委任立法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膨胀的情势业已给税收法律主义引致极大冲击,由此, 许多国家开始对税收实行一定范围的委任立法,但鉴于税收对整个国家及个人权利关系极为 重大,因而如果听任委任立法的发展而不予以规制,势必构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在特定情 况下,它甚至会给政府不当行使权力,提供便利。为此,基于立法权保留的机理,现代

8、国家在税收的委任立法方面均是小心翼翼,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无限制的委任(即空白 委任),只能局限于具体、个别的委任,而这都必须在法律上明定。如德国所得税法第 五十一条便明确规定联邦议会允许联邦政府委任立法的事项,其内容之详尽,条款之缜密、 几无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空余。(注:(台)陈智泽:德国所得税法第 164、165 页, 财税人员训练所。)(二)征税要素明确主义这是指凡构成课税要素部分的规定,都必须明确无误,不致因歧义的显现而使纳税人误 解。上述要求的根源在于如果规定不明确,就可能使行政机构滥用税法解释权,从而难以维 持纳税人对纳税法律效果的可预测性,最终是与税收法律主义的现实机能相悖逆的。但

9、是,在税法界区,为维护纳税人之间的公平联结,实现税法正义的价值目标,因而在 许多情况下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确定概念,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第十三 条的“合理调整”,十九条的“其他所得”“条件优惠”均归属于此。这些不确定概念的使 用在理论上存在疑义,即不确定概念的使用是否与课税要素明确主义相冲突,对此,一般学 者认为,由于税法必须考虑经济上形成可能性的复杂多样化,为实现税收正义而非使用不确 定法律概念不可,因而在必要合理范围内应当加以容忍,而且这也不与税收法律主义相抵触。 (注:(台)孙清秀:论税法上不确定法律概念,财税研究1990 年第 2 期。)(三)禁止溯及既往和类推适用原则法律制

10、度一般是适用将来的,一个溯及既往的法律是与现代法治社会公认的一条基本准 则-一法无明文不为罚相背的。在税法界域,溯及既往的条款将会破坏人民生活的安定性和 可预测性,在根本上阻滞了税收法律主义内在机能的实现,因而是不为现代税收法律主义所 吸纳的。而不利于纳税人的类推适用,一方面将削弱税收负担的公平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可 能 导致税务机关以此为由而超越税法规定的课税界限,故其同样也是违反税收法律主义。 此外,在更深层面上,类推适用仅仅是形式上的法律适用,而实质上却为其行使无此权限的 立法权,这与法治的精义亦是南辕北辙的。 三我国现行税收立法采用授权立法制,其立法依据导源于 1984 年全国人大颁行的

11、授权立 法条例,该条例全文如下:“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 建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和改革工商税制的过程中,拟定有关税收条例, 以草案形式发布试行,再根据试行的经验加以修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国务院发布试行的以上税收条例,不适用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从上述内容来 看,不难得知,该条例赋予了国务院在工商税制方面享有本属人大的立法权限,并完全自主。 由于该条文内容十分疏简,不仅欠缺对授权立法在程序运用方面的必要监督和规制,而且在 工商税制具体内容的标示上,也疏于精确的限定。由此,我国的税收制度便形成了一个极富 有典型意义的立

12、法体制,具体表征为真正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税法寥寥无几, 据统计,税收法律规范中的 80%是由国务院以条例,暂行条例形式颁行,然后财政部再根据 国务院授权制定实施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再根据财政部的授权颁行补充规定。不必 在理论上作过多研评,我国税收立法中的这种行政主导立法制在根本上是与税收法律主义悖 逆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反映出其导致的诸多流弊。首先,容易导致下面的各具体规定突破上一级确定的原则,违反授权主体的初衷。譬如, 国务院在 1985 年和 1987 年曾先后制定进出口关税条例,但按一般税收分类标准,关税 是不属于授权的工商税制界域。其次,税收法律规范级次不高,稳定性不

13、够,法律规范名称各异,结构分散,法律冲突 现象严重,这些均造成纳税人对于税收规则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亦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权力的恣意行使提供了合法的空间和便利。再次,授权立法冲击立法民主原则,加大了法律社会化的难度。正如前述,在现代社会 中,税收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度和冲击力是如此之深,以致每个经济人在进行经济筹划时 都不得将之纳入自己的决策函数。因而,在对人权保护的力度和界域都不断扩张的今天,基 于对民主的向往和追求,人民普遍要求平等地参加税收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充分发表自 己的主张。但是,行政授权立法容易导致黑箱作业,其由此而产生的长官意志和封闭性等诸 多缺漏便难以满足公民上述主张的实

14、现;而且,在另一方面也导致颁布的法律往往难以博取 公民的认同,从而亦扩大了执法的难度和成本。任何事物的表象,均有其内在缘由。对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的漠视,同样固植于现实社会 潜在的诱因,对其予以反思和揭示,有助于税收法律主义原则在我国的倡行,在我看来,这 主要反映于以下三方面:首先,导源于重权力、轻权利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中央集权意识极度 浓厚的国度,国家权力的规定包罗万象,个人权利完全受制和依附于国家权力,在法律思想 史和法制史上,就从未真正产生过对国家权力运用于予以抗衡的思潮和机制,“对行政权力 恣意行使的遏制不是由于公民能够对违法过程提出效力瑕疵的异议,而是借助于高一级行政 权

15、力对下级僚属的惩戒予以保障。”(注: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 年第 1 期,第 30 页。)历史文化传统伴随社会的推进,某些表象业已荡然无存,但其作为一种思想却沉淀于人们意识深层,不自觉地引导人们行为,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更 是如此。在我看来,税收法律主义原则最根本的现实机能在于:以公民政治权利制约政府征 税权,从而营造一个防止政府行政权侵蚀公民财产的抗逆机制。十分清楚,税收法律主义的 这种功能显然是与重权力、轻权利的传统思潮相背离的,故而对其引介和倡行的努力不可避 免地便凸显举步维艰的态势。其次,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意识亦是一个重要原因。有学者指出:“我国传统法律 之中形

16、式主义要素十分稀薄,导致我国程序法的发展相当滞后。”(注:季卫东:程序比 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 年第 1 期,第 29 页。)重实体,轻程序一直植根于立法者的 法律意识,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我国的法律取向-实体法规定层出不穷。程序系统疏简概略, 而且实务中试图松驰程序的现象亦屡见不鲜。当前我国正处于变易不居的改革时期,许多因 社会变动而凸显的结构上的对立,价值上的矛盾、利益上的碰砺均导发了高频度和高烈度的 社会冲突,社会公众并不成熟的心态要求予以尽快平息。这种现实状况更进一步强化了我国 轻程序的传统倾向。在税收立法方面,便体现于委任立法的颁行,人大对授权立法的程序性 监督非常乏力,征税程序的规定并未伴随实体法的完善而进一步成熟。最后,应归因于传统治税思想的偏误。我国传统的税收理论认为,税收作为国家有效 的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应当是其首要和根本的功能,由此便推导,税收政策由专家组成的政 府操作,更能促进税收政策的合理化。此外,鉴于人大议事的定期化,故由政府制定税收政 策有助于处理经济中的危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