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52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北票市东官营乡中心小学 张国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即“误尽苍生是语文” ,这句话形象准确地说出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对于提高我们的母语汉语应用方面所发挥作用的不足。纵观我们所面临的作文教学的现状: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满篇作文充斥着假话、套话,甚至厌恶作文、畏惧作文、逃避作文、应付作文,而教师也是不愿教作文,

2、更愁批改作文。于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便在这样一个怪圈中循环:学生懒得学,教师懒得改;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老师偏要学生一篇篇写,写完了教师又要一篇篇改;怕写的不得不写,怕改的不得不改!彼此下去,虽然师生个个身心俱疲,但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却始终得不到明显提高。要想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个人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抓住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一、抓住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直接的学习动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其自我表现

3、欲、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多种活动,如举行写作竞赛、投稿、张贴优秀作文等途径表扬鼓励,激发其写作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欲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只有让学生感受成功,才能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写作热情。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必然乐于作文,乐于作好文。二、指导学生学会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作文资料。二、指导学生学会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作文资料。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泉。什么是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在日常生活中干的、玩的、看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下来,这便是作文。”我们的学生提起笔来,总觉得没东西可写,脑子空荡荡

4、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对生活的积累,所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致形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没有多大发挥。本来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不会无米,学生没有什么可写的原因是不懂得主动去找“米”下锅。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发挥自己学校“活水源头”的优势,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唤起学生回忆,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为描写对象,避免面壁而作,闭门造车。1、教师要做“有心人”。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校内校外等有关情况,一旦发现可写的内容就及时提醒学生记下来,帮助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2、帮助学生“厚积”。通过写日记、备忘录等方式,把觉得有意思的记下来,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材

5、料的习惯,以便习作时“薄发”。3、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或日记时留意选出学生写得好的材料,经其本人同意后在班上读出来或习作栏上张贴,以同伴的实例引发及开阔学生的思路。4、教会学生观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能力。要使作文或日记越写越好,观察是关键,教师应多指导学生如何有顺序、有重点仔细地观察,如何一边观察一边联想。促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思考分析,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学生从材料中寻找题材的能力。三、加强课内外的阅读和语言的积累三、加强课内外的阅读和语言的积累有了材料,还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目前习作教学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学生的语言极度匮乏。如何解

6、决这一问题?实践证明:大量阅读、大量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有效途径。古人就十分重视朗读,重视积累。我们都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可见积累对表达所起的作用。通过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将典范的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种办法。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了规定: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不少于5 万字,第二学段(三四年级)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不少于100 万字,总计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45 万字。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积累。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

7、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形成技能的过程。因此,训练培养学生积累足够的语句和经典佳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只有完成大量积累,才能使学生运用时奔驰放达,任凭吞吐。我们要认识到,积累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实,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也越准确,仅靠阅读那几本薄薄的教科书是绝对学不好语文的。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学生知识储备量小,储备知识质量低,储备知识不积极等问题,而此项工作做得越早,坚持得越持久,学生越会在此方面养成良好的,受用一生的好习惯。四、要将作文教学与日常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四、要将作文教学与日常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写好作文,仅靠作文课的“突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

8、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也要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努力做到利用阅读和写作极其紧密的关系,让阅读为作文服务,以读带写,走让学生由模仿到创作的作文之路。1、仿写句式。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中的“桂林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之后,就可以训练学生对排比句的仿写。2、扩展练习。如三年级学习了秋天的雨一课,作者写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盒,它把色给了,”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再补充一些秋天的雨还把色给了,这种事物变得怎么样。3、仿写段落。如仿写先总后分的写法,仿写人、事、景、物的优秀片段。4、仿写篇章。如学了白杨 ,就指导学生学习它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写粉

9、笔、桌椅、自行车、蜡烛、鞋等;学习了海上日出就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来写的方法;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 ,就引导学生仿写美丽的校园、家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不同季节的特点写清楚、具体。如此坚持一定量的仿写练习,并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到一定的语言文字及组织形式,掌握一些布局谋篇的作文方法,及时地通过练习得到内化巩固,那么学生怎么写和怎样写得好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跳出仿写的圈子,在自己的空间里尽情、自由发挥,写出自已的风格和特点。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尊重学生对生活或事物的认知规律,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尊重学生对生活或事物的认知规律,加强作

10、文的指导。加强作文的指导。作文指导课中,教师要在作家型作文教学观念上实现突破,倡导“生活作文” ,坚持“从实践中来”的作文教学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就像一位学者所说:“孩子的心灵不是急功近利的手段可以塑造的,它需要春风的缓缓吹拂,细雨的悄悄滋润。 ”学生的作文就是倾诉生活积累的过程,儿童的生活积累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这种认识规律,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如,一、二年级,侧重训练把话听清楚,说清楚,写清楚,为三年级的训练作过渡。比如, “写两三句通顺的话” , “写一段由五、六个句子组成的连贯的话”等

11、,这些训练可以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达到无处不作文;三年级侧重训练把一段话说清楚或写清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练好片段作文,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四至六年级,侧重篇章训练,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和书信,读书心得等,按作文题材分为“状物写景训练” 、 “叙事训练”、 “记人训练”等。作文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有计划、有系统,这样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才不是一句空话。另外,在作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利用一切可以动笔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在教学时,也可以对教材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有更适合学生表达练习的内容,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在作文指导

12、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不瞎编,不说假话。在作文教学中还要适度要求,要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但是必须要求学生作文文句具体清通。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六、改革传统的批改方式,以真实为基本要求,多采用鼓励性评语。六、改革传统的批改方式,以真实为基本要求,多采用鼓

13、励性评语。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每次必改,每本必改。在农村,由于老师所教科目多,备课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有很多教师是背着学生的面去改,到头来,一大摞作文让教师精疲力竭,因工作量太大,评语也就大多流于形式,诸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全是套话,并无实质性的内容。所以,在作文批改上,教师可以做得精一些,即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别,分好、中、差三个档次,每个档次中选几篇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习作作为样板,出示给全班同学,先让学生想想习作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有待改进,如何改进,再由老师当全班同学的面批改,从而让学生习得一些批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另外一些作文可以交

14、给学生互批互改,师生、生生面对面批改、交流,这样即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达到了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生生互改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师不能以此为借口置身事外,学生批完之后,教师也应进行检查。批改还应遵循多批少改的原则,改得过多,既费时,又将他人的作文弄得面目全非,既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人的自尊,又不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在评语方面,要以鼓励性评语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习作差生的自卑,拉近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句子读起来流畅自然,仿佛炎热的夏天喝了一瓶冰镇汽水,舒服极了”“你的文章是真情流露,真令老师感动” “景物描写真美,老师也陶醉了”“文章写

15、得很欢快,也很幽默,小作者有一双快活的眼睛” “这次作文进步很大,老师真为你骄傲,相信你会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 “你很有写作的天赋,希望你继续努力”等。七、突出作文的实效。七、突出作文的实效。有的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应付教师,而老师批改作文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学生写完了作文、教师批完了作文也就不再过问,这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作文的批改作为每次作文训练的终结,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意见切实改进。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文,不能只是在作文本上装模作样地操练,要实现它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如写信要有针对性,写好以后要让学生给自己的亲人邮发出去,写请假条要让学生在每次缺课时用请假条向老师请假不能让学生最费时费事的学习活动,成为师生一对一闭路电视式的信息传输,从而失去这一写作的意义所在。尽管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了许多语文老师多年的一个难题,但新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提高作文水平的理论依据,相信在以上几方面多下功夫,学生作文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